首页 理论教育 拿出10%股份 换取100%利益的经验教训

拿出10%股份 换取100%利益的经验教训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诚说:“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1.2元/股的价格购入其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收购恒昌行,方可称大展拳脚。经过一个月的洽商,双方于当年9月3日达成收购协议。1992年1月,中泰宣布第三次集资计划,配售11.68亿新股,集资25亿港元,用以收购恒昌64%的股权。

拿出10%股份 换取100%利益的经验教训

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合作,财源就会滚滚而来。商场上,有些事情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顺利完成的,这就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共辟蹊径。

李嘉诚说:“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借壳上市股市术语。一家公司上市,原则上需要5年以上的经营实绩,循得正式手续在交易所上市,需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于是,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买家无须动用大额资金,有别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

中资公司,或来港资历浅,或会计制度不合上市要求,一般很难通过正常途径上市,只有打一些资产少,或经营差的上市公司的主意。有买壳者,就有造壳者——有的集团有意分拆上市,或掏空某上市公司的“肉”,使其变成空壳,待价而沽。醉翁之意不在酒,买家买的不是肉,而是壳,即上市地位。

多为合作伙伴着想,共同受益的共事也能为再次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荣智健在股市中多次寻找、权衡,相中了泰富发展这只壳。

泰富发展的前身是香港证券大亨冯景禧旗下的新景丰发展。几经改组,控股权落入毛纺巨子曹光彪的手中,1988年8月,曹氏拥有泰富发展50.7%控制性股权。泰富经营地产投资,状况良好。曹光彪的大项目是港龙航空,与太古洋行的国泰航空展开激烈的空中争霸战。曹氏不敌对手,财力枯竭,焦头烂额。为摆脱困境,曹氏只有“减磅”。

为了联系此事,李嘉诚委派英籍高参杜辉廉任主席的百富勤为中信的财务顾问及收购代表。1990年1月,百富勤宣布向泰富主席曹光彪以1.2元/股的价格购入其泰富股份,并以同样的价格向小股东全面收购。泰富市值7.25亿港元,是当时股市的“蚊型股”。

中信并不付现金收购,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换股,及以物业作价的步骤而完成的。李嘉诚和荣智健都曾是港龙的股东,与曹光彪打过交道,因此,这次收购是经各方缜密协商的,是互利的公平交易。

到1991年6月,泰富经改组、集资、扩股之后,股权分配是:中信49%、郭鹤年20%、李嘉诚5%、曹光彪5%。泰富正式改名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从股权分配上,可见李嘉诚旨在促成这件事,而无意获取权益。

借壳上市,对荣公子、李超人还只是小试牛刀。收购恒昌行,方可称大展拳脚。

恒昌行的正身是恒昌企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是前恒生银行董事长何善衡。何善衡年事已高,后代又无意克绍箕裘,故萌生出售之意。

从善则生意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若无此传言,市场无人敢觊觎恒昌。恒昌整个集团资产净值高达82.73亿港元,经营状况良好,三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何善衡30%,梁球琚25%,何添15%,共计65%)——外强无任何可乘之机。恒昌行创立于1946年,历史悠久,信誉卓著,业务范围广,是华资第一大贸易行。

1991年5月,郑裕彤家族的周大福公司、恒生银行首任已故主席林炳炎家族、中漆主席徐展堂等成立备贻公司,提出以每股2.54港元的价格向恒昌全面收购,涉及资金56亿港元。(www.xing528.com)

李嘉诚、荣智健也在紧锣密鼓策划收购,暂且按兵不动,秘而不宣。

备贻公司出师不利。据市场披露的消息,备贻的三大股东已事先做出三分恒昌的瓜分计划:郑裕彤得恒昌物业,林氏家族得恒昌汽车代理权(代理日本本田日产五十铃及美国通用汽车经销权),徐展堂则取恒昌的粮油代理等业务。

备贻想获成功,非得恒昌大股东支持不可。而大股东首先就不满买方的“拆骨”企图,不等进入价格谈判,就关闭幕后洽商的后门。

以中泰为核心的新财团立即加入收购角逐。新财团Great-Style公司共由9名股东组成,前六大股东是:荣智健任主席的中泰占35%,李嘉诚占19%,周大福占18%(郑裕彤倒戈加盟),百富勤占8%,郭鹤年的嘉里公司占7%,荣智健个人占6%。

1991年8月初,GreatStyle向恒昌提出收购建议,作价3.36元/股(高出备贻0.82元),涉及资金69.4亿港元。经过一个月的洽商,双方于当年9月3日达成收购协议。至9月22日,本港收购史上最大的一宗交易,为李嘉诚、荣智健等合组的财团完成。

中泰控得这位贸易巨人,遂成为香港股市的庞然大物,市值至1992年年初膨胀到87亿港元。此前香港股市一直视中资股为无物,此番不得不刮目相看。

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合作,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1992年1月,中泰宣布第三次集资计划,配售11.68亿新股,集资25亿港元,用以收购恒昌64%的股权。荣智健突然向其他股东全面收购,市场议论纷纷,有人说荣过桥抽板,有人说事先与李嘉诚等通过气。

李嘉诚很爽快地接受了荣智健的收购条件,所持恒昌股作价15亿港元售与荣智健。恒昌一役,李嘉诚名利双收,既赢得帮衬荣公子的好名声,又获得实惠——售股盈利2.3亿港元。

荣智健完成全面收购后,中泰不仅有红筹股(中资股与国企股的统称),还于1993年上半年进入蓝筹股恒生指数成份股,由33种上市公司股票编算恒指,均为各类上市公司的代表股票)。

从1990年年初,李嘉诚辅佐中信收购泰富起,香港中资与内地国企,纷纷扯超人衫尾,欲借超人之力购壳上市,合组联营公司,利用双方的优势,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拓展业务。

在你有了帮助他人达到成功的经历之前,你将永远不能了解到真正的快乐,要想把成功和快乐结合到一起,你只有帮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成功。引导那些不成功的人到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从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逆境商数。李嘉诚就是一块磁铁,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吸引那些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有助于他抓住实现目标的机会。

李嘉诚与人为善的行为总能将刀光剑影化为和风细雨,最后皆大欢喜,大家受益。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合作,财源就会滚滚而来。商场上,有些事情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顺利完成的,这就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共辟蹊径。

在你有了帮助他人达到成功的经历之前,你将永远不能了解到真正的快乐,要想把成功和快乐结合到一起,你只有帮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