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力稀缺成21世纪最大难题

注意力稀缺成21世纪最大难题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著名的情商理论提出者丹尼尔·戈尔曼,在2015年出了一部著作叫《专注》。上述现象,其实都是注意力涣散导致的。因此,媒体宣称这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注意力比信息更宝贵。究其原因,只不过是,被过剩信息分散了的注意力被迫集中罢了。众所周知,任何领域的成功都离不开专注力。人们只有把注意力资源投入上述领域,才能促进知识信息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注意力稀缺成21世纪最大难题

关键词:专注度;注意力

互联网诞生之前,我们曾经用《小猫钓鱼》和《猴子摘玉米》等故事,来讽刺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可是到了今天,成年人也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注意力比小朋友更集中。看似可再生的注意力,居然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著名的情商理论提出者丹尼尔·戈尔曼,在2015年出了一部著作叫《专注》。他在书中列举了许多让你似曾相识的场景:

一对母女坐船去小岛旅游,女儿一直抱紧妈妈不松手,妈妈却只顾着玩手中的平板电脑

一群朋友聚会,大家却纷纷各自低头玩手机,偶尔说几句话,但基本上不会很投入地交谈;

一位企业高管明知在与别人谈话时看手机是不礼貌的行为,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此外,当你觉得自己是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却指出,你有20%~40%的时间在走神。退一步说,就算你没走神,自认为逐字逐句、认认真真地看完整了,也未必能意识到某些字句的错误。当你下次看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内容与记忆不符,怀疑自己看的不是同一个版本。

上述现象,其实都是注意力涣散导致的。

我们越来越沉不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了。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来解决的问题,结果才埋头做了不到10分钟,就忍不住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里有什么新消息,或是自拍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证明自己现在“很努力”。虽然看起来好像没做什么耗时很长的事,但一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这些零零碎碎的小动作给“吃”掉了。

不得不承认,当代人太容易被分散注意力了。也难怪,互联网时代引发了知识大爆炸,造成了空前的信息过剩现象。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的信息量,甚至无法跟互联网时代中一年所产生的信息量相提并论。

然而,人的脑力终究有限,就算各种信息能一秒钟传遍全球,你能接受并记住的信息,依然是沧海一粟。在这个年代,没有人能全知全能。你对某类信息的关注度越高,对其他方面的信息的忽略程度也越高。比如,你可能对欧洲冠军杯的各大足球豪门如数家珍,却对最近最热播的电视剧非常陌生。在互联网及传统纸媒上传烂了的消息,你了解的可能不比一个不会上网的人多。这是由于你的兴趣点与周围的人不同,根本没把有限的注意力投放在那个领域中。

因此,媒体宣称这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注意力也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而成了互联网社会的一种宝贵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注意力比信息更宝贵。

如今的社会物质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并且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从理论上说,任何小众人群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前所未有的背景,反而让不少人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不知如何是好。说白了,就是注意力不知该怎么分配的问题。

老一辈人生长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接收的信息量有限,能买到的产品也不多,生活节奏慢且内容单调,容易保持较为集中的注意力。但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年轻一代不同,面对太多太多有趣的东西,他们的注意力没法不分散。

有句笑话叫作“断网是第一生产力”。当Wi-Fi信号无法接通时,许多人发现自己的做事效率居然和登上“筋斗云”似的,常能一鼓作气解决平时花十倍时间都搞不定的事情。

究其原因,只不过是,被过剩信息分散了的注意力被迫集中罢了。(www.xing528.com)

互联网可以让你很方便地查阅各种所需的资料。但你只要一打开网页,就会想起自己还有很多电影、电视剧、动漫没追,好奇朋友们的微博和微信有没有更新,对无意中发现的新游戏感到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想逛淘宝,看有什么新商品上市……于是,一不留神,你就把最初想做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在朋友圈里点了许多赞,在淘宝上对优惠商品“买买买”,然后发一条微博痛斥自己又冲动消费,应该“剁手”了。

总之,无孔不入的PC互联网与更加无孔不入的移动互联网,把太多太多的诱惑摆在你面前。你很难完全用自控力与意志力来挑战自己的本性。不过,只要把互联网信号切断,所有让人头痛不已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众所周知,任何领域的成功都离不开专注力。一块好铁要反复锻打才能成钢。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放弃很多干扰项,专注地朝着一个目标走。但这样一来,势必会让我们错过某些可能有用的信息,与若干潜在的机遇失之交臂。

过于专注容易导致信息闭塞,从而更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节奏。比如一个网络段子手断网三个月,就会错过许多热点以及由此引发的新段子。在这个新创意层出不穷的时代,老掉牙的笑话只会被藐视。

但是,过于关注时刻更新的信息,又会让你宝贵的注意力资源被海量的新闻消耗殆尽,无法转换为有效价值。整天看新闻、刷评论的人,很难沉下心来专注做事。

有趣的是,这种左右两难的困境,让许多朋友养成了一种俗称“松鼠症”的特殊习惯。松鼠喜欢大量囤积食物,哪怕自己一时吃不完。“松鼠症”患者有种生怕错过重要信息的焦虑心态,会拼命下载自己看到的各种资源,收藏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与书籍。但到头来,只是在不断囤积资料,却没有真正去看去读。

换言之,他们搜集的资料虽然很多,但完全没有输入大脑中,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知识信息。实际上,他们真正获取的信息并不比那些没有囤积资料习惯的人更多,依然会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前沿。

假如能把此前囤积的资料全部融会贯通,相信很多人完全可以成为博学多才的“学霸”。可是很遗憾,“松鼠症”患者把大部分注意力都用在了搜集信息的环节,再没有余力去进行下一步——分析理解相关内容。说到底,还是注意力稀缺,又没有用在刀刃上。

注意力资源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但只有在互联网时代,它的价值才能不断翻倍。

如果不与知识信息相结合,注意力就不会变现为任何可观的财富。封闭五感的发呆静坐,也是一种专注。但这种专注没有与任何生产、创造、消费活动挂钩,几乎和浪费时间没什么两样。人们只有把注意力资源投入上述领域,才能促进知识信息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那些被人们关注的信息才能变现出巨大的价值。再优秀的产品或作品,一旦没有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很可能被海量的同类产品信息所埋没,从而失去迅速走红的机会。

尽管互联网时代也强调“口碑经济”,但并非每个口碑好的东西都能转化为巨大的效益。

“叫好不叫座”与“叫座不叫好”的诡异现象比比皆是。说到底,那些“叫好不叫座”的“良心之作”还不足以牢牢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让消费者为之埋单。与之相反,那些“叫座不叫好”的粗制滥造的东西,却把自己定位的目标用户群体的注意力成功抓住了。一出一入,霄壤之别。

互联网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关注即力量,围观改变命运。能引起围观的事件或产品,将产生巨大的舆论力量或经济效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互联网社会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笔资源,是新媒体时代捕捉商机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