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需求的情境特征:重视消费者主权和微妙变化

消费需求的情境特征:重视消费者主权和微妙变化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供给与需求的分类仍然是在遵循经济学的传统,这一传统最终将导向对交易的分析,并产生价格。消费需求首先来自人作为生物体的生理需要。在这种视角之下,我们可以同时观察到消费需求的两方面特征。这种观点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消费者主权,商家要及时捕捉消费需求的微妙变化,否则就有失败和发生损失的危险。每个人的需求主要是在特定时间、空间或情境中的需求。

消费需求的情境特征:重视消费者主权和微妙变化

在就供给端作了一些基本论述之后,现在我们要转入需求端。对供给与需求的分类仍然是在遵循经济学的传统,这一传统最终将导向对交易的分析,并产生价格。这是主流经济学的“心结”所在。我们将尽快地触碰这个心结,并在这个问题上亮明我们的主要观点。要尽快地给价格理论一个适当的位置,这将为其他广泛议题的展开扫清道路,腾出空间,从而避免如同主流经济学所做的那样,把一切都变为(或者想象为)价格的附庸,把价格理论簇拥在核心。

最为基本的需求当然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首先来自人作为生物体的生理需要。如前所述,在经济学中,生理需要实际上被作为一种物理性的东西来看待,它与思想相区别。这赋予了生理需要一种绝对性,也即,经济分析到达这一步之后,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也就可以结束了。算法理论要强调的是,消费需求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心理状态;因此,当经济学把需求作为一种独立因素引入分析框架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经济学在把一种特定的思想(以及心理状态)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来进行看待。如同“预期”这个概念一样,这是算法原则在传统经济理论中的破茧出土,是它的顽强的自我呈现。从生理需求到消费需求,思想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当事人要决定何时何地做什么事,何时何地需要商品,以及何时何地不需要商品。离开了包括商品知识在内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知识与计算,这些决定都不可能做出。不仅如此,生理需要也可以作为一种“算法”来看待,它是生物体实现有效运作的一种方式。当然,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不想走到极端。计算本身需要借助于某种目的——也即某种绝对的东西,这个特征并没有改变;假如把目的完全消解在计算之中,计算的必要性反而会成为疑问。所以,真正适当的立场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这是算法式分析的边界和极限。

在这种视角之下,我们可以同时观察到消费需求的两方面特征。第一,它首先具有人际普遍性和永恒性。人的各类欲望与基本需要,不仅人人相同(或相近),即使经历成千上万年,也不会发生多少变化。当我们观察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和相似性。在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诸多消费现象(例如对于房屋所有权的崇拜)在中国也一一呈现;这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这种认识。经济系统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满足这些需要。第二,消费需求具有微妙的和不易捉摸的特征。它具有人际差异,并且不时地发生变化。这种观点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消费者主权,商家要及时捕捉消费需求的微妙变化,否则就有失败和发生损失的危险。在经济学的历史上,需求因素曾经遭到过忽视,曾经被排除在重要的独立变量之外。正是类似的观点最终导致了这一偏差的纠正。

如何协调以上两种观点呢?我们当然可以首先求助于生物学,说人的生理结构的相似与差异同时造就了消费需求的相似与差异。这个论点的强调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算法的方法仍然是极端重要的。不能否认有人的需求生来就非常独特和怪异,但最为重要的仍然是在有限身体、有限视野、有限计算能力、有限知识的基础上纳入时空元素。每个人的需求主要是在特定时间、空间或情境中的需求。这不是枝节问题,而是“需求”这个概念的根本含义;离开了这种含义,则无论需求或供给,都将是没有意义的。请看A、B、C 三个当事人的以下需求:

A:Dq1t1s1,Dq2t2s2,Dq3t3s3,Dq4t4s4

B:Dq2t1s2,Dq3t2s3,Dq4t3s4,Dq1t4s1(www.xing528.com)

C:Dq1t1s3,Dq4t2s4,Dq3t3s1,Dq2t4s2

其中,Dq1t1s1是指在时间t1和地点s1对商品q1的需求,以此类推。假如没有时间t 与空间s 的维度,则A、B、C 三人的需求之和就都是q1+q2+q3+q4,看不出什么区别。可是,他们的实际区别是显著的,Dq2t2s2与Dq2t1s2是不同的,Dq3t3s3与Dq3t3s1也是不同的。在午夜吃饭与在正午吃饭不是一回事,要求把某商品送到办公室与送到家里也是不一样的;假如搞错了,消费者是不会满意的,也是不会感到幸福的(同样地,换了时间或地点,商家的兴趣与报价也将有所不同)。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时间与空间因素参与了消费者效用的形成。消费者只具有有限的身体,他的身心状况随着时空的变换而发生变化——或者说,他与时空因素相结合,产生了特定的身心状态。由于它的身心的“尺度”的有限性,他只能在世界中“游走”,经历一个个场景与环境,并“生产出”分别带有各自时空维度的“效用”。这就好比原子的种类总共只有一百余种,而由它们在特定时空环境中分别结合而形成的具体物质不仅在品种数目上变化万千,而且在形态和性质上瑰丽而奇异,经常超越人们的想象。这就导致传统的简单效用数量的概念是不正确的,导致效用总量的概念也是不正确的。传统的分析可以看作一种十分粗略和初级的分析,或者,可以看作在时空环境不变条件下所作的极为原子化的分析,也即单一情境中的分析。

我们经常看到人的基本需求的种类似乎就是那么多,人们的思维方式似乎也大同小异,可是,商品需求为什么常常会表现得那么奥妙呢?这首先是因为,随着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演变,每个人与环境所形成的组合不断演变。例如,人的年龄增长了,收入增加了,爱好与需求都会变化(尽管他可能是在沿着与别人相似的模式进行演变)。因而,由多个人所组成的人群的时空格局也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个人的需求叠加起来,某个市场中的总需求也就会表现得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神秘莫测的一面。例如,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周围,都需要开设一些店面。在特定的城市以及特定的年份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小区周围店面的种类具有相似之处;然而,只要经过仔细的比对,也就可以发现,这些店面绝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想开新店的人,他所要做出的决策仍然是很困难的。他不完全了解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与背景差异,不知道这个小区内有关需求的确切的时空分布(他怎么可能确切地知道呢?!)提供某些服务可能是相对容易的,可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服务,并且要连续地、日复一日地做到这一点,可就难了。这里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的环境与条件在同时发生变化。因此,经济学的任务,绝不限于研究纯粹的数量问题;研究各种元素与各类变量在时空条件下如何匹配、布局和演变,这应当是经济学的一个中心议题。

这里没有特别强调思想或者计算作为“指令与信息在时空环境中的排列组合”的性质,这种含义当然也是包括在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