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现场物流:组织与人员必备管理知识

生产现场物流:组织与人员必备管理知识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生产现场物流人员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生产现场物流:组织与人员必备管理知识

企业生产物流是指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物品实体流动、信息传递及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活动。企业生产物流从企业的生产范围角度来分,可分为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两大部分。企业内部物流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料配送,加工、检查、搬运、仓储、包装、配送及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物流是指从原材料(零部件)进入企业生产现场到产成品销售出库的工作范围;企业外部物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与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企业或相关联的部门之间的实体物流及信息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外部物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物料、原材料的采购运输物流过程;二是产成品出库,到产成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再到企业回收物流的工作过程。

8.1.1 优化生产现场管理的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质量和产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益现场的打造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让环境更整洁,整体提高员工的素质,优化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是生产现场管理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产品是在生产现场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的好坏、物料消耗的多少和效益高低,是在生产现场实现的;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是在生产现场贯彻落实的;生产现场也是企业精神文明的窗口,职工的精神面貌、思想、道德作风等是在生产现场培育和体现出来的。生产现场是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从投入、转换到产出的全过程是在生产现场完成的。

通过现场管理,使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现场能合理组织和利用,达到高效率和高效益,并使各项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得到综合协调,充分发挥管理的各项职能;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能合理运转,实现现场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现场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也是实现企业经营标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因此,认清生产现场管理的客观地位和作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并逐步使之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和改善内部的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提高经济效益,而这种加强与改善的着重点,首先应放在直接生产产品的车间生产现场。

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低廉的价格,及时的交货期和优良的售后服务,这些要靠现场管理来保证。只有现场管理水平高,才能应付自如。

现场管理必须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产品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产品更新了,设备改造了,工艺水平提高了,如果没有先进的现场管理,就很难充分发挥技术工艺的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对生产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企业管理的重心,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企业职工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主体,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主体行为的自我控制和创造,取得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明显效果。美国管理专家在评论日本经济发展时说:“日本所以能形成世界第一流的企业,主要在于对企业生产现场的严密组织和每个雇员的神奇劳动热情及惊人的创造力。”按照日本人自己的说法,一是对生产现场进行高效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无效劳动和各种浪费;二是全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高水平。

3.优化现场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基本保证

现场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管理。生产现场是企业的执行层,企业的经营决策,最后要通过现场管理来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及时调整人、机、料、场地、法的结合状况,以保证生产活动的有效进行。

8.1.2 生产现场物流管理流程

生产企业现场物流管理涉及内容很多,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物料管理等,能够有序地、不间断地给企业生产线及时配送物料,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标准流程管理。

生产现场物流主要从原材料的入库开始,其流程如图8-1所示。

(1)物流人员对入场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外包装的初步检验,合格后接收入库。

(2)入库的原材料按生产需求和生产企业要求不同,在生产现场暂存区、分区分类进行存储。

(3)物流人员按照生产计划以及生产指示看板的要求,对物料进行拆包分拣。

(4)物流人员将分拣的物料按生产产品品种的顺序或生产指令进行组配。

(5)物流配送人员按生产现场指令(节拍)将物料配送到生产工位(工序)。

(6)物流人员将生产现场空置的工位器具及回收物料带回物流场地进行处置。

图8-1 生产现场物流

8.1.3 生产现场物流管理内容

生产现场物流管理对企业生产运营起着重要作用。物料的准时供应,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保障;物料的库存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物料在生产现场的存放方式,关系到企业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准时化生产的运行。

1.生产现场物流人员管理

物流企业的发展,核心是人才问题。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对物流人员的管理极为重要,生产企业物流的科学管理与发展,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使每一个员工能够自觉地融入本企业管理文化之中。

对于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岗位设置。企业生产现场物流人员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大型生产企业已认识到生产物流对企业生产及市场竞争的重要性,纷纷将企业物流管理从企业组织机构中的生产控制部门分离出来,物流活动单独核算或形成独立部门,如图8-2所示。

图8-2 组织结构

企业生产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企业生产的协调和服务工作,针对紧急事件的处理,同时针对企业物流员工的工作情况、生产进度,进行科学的调整与管理。管理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生产计划,进行设计和配送路线的规划,针对企业生产不同的产量进度,进行人员、设备的调配,同时要针对生产计划安排员工的业务培训任务及生产能力的改善。

设备维修岗位设置主要针对生产现场物流所应用的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与养护,需要针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规划。生产现场,一些生产用的叉车牵引车、托盘、物料箱等需要有计划地进行维修与改善。维修人员可以是专职维修人员,也可以是兼职维修人员,人员的确定视企业生产状况而定。

仓储、保管岗位设置是针对企业生产物料接收与保管而设立的。企业生产物料经过采购部订货以后,供应商按规定时间将货物送达企业生产现场,企业仓储人员按计划进行货物验收与入库。生产现场的仓储多为临时仓储,其存储量极少,仅仅能维持生产线装配用量的2 ~3 h。

分拣、配送人员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前物料的准备工作。分拣人员根据物料清单进行货物的分拣,并且将分拣好的物料组配在一个台车上,等待配送人员按时进行生产线物料配送。配送人员将分拣好的物料台车,按照生产线的装配顺序和生产节拍的要求,驾驶牵引车,准时配送到生产组装线的工位区,同时将生产线上的空工位台车、回收物带回临时仓储区进行处理。配送人员各自的配送路线是固定的,每一个配送人员的工作路线是各不相同的。配送路线及配送的物料(零部件)是企业经过生产设计和科学论证的,企业生产线的物料配送路线及零部件品种,随着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不同而进行不断的修改。

信息处理人员(微机员)是企业运行的神经中枢,生产线的生产状况完全由信息处理人员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生产现场物流如何与生产线直接对接,重要的就是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信息处理人员将生产线的生产计划(产品数量、型号、物料需求)准时打印出来,并且发送到仓储分拣人员手中,确保仓储分拣人员准时拣货,确保配送人员准时将生产线需要的物料(零部件)送到生产工位。

(2)员工岗位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针对当前企业物流员工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企业应下大力气对自身的员工进行业务及技能的培训,下大功夫对员工的个人素质、价值观、岗位技能等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员工能够尽快地融入企业自身的文化中。

针对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单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并不是最有效的,很多技能加工操作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进行培训很慢,并且不能达到企业培训的要求。当今有效的员工技能培训,更多的是采用专职培训员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他们制定培训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培训计划等,并且实施培训的方案及方法更加科学化、更加合理化。

企业对员工的岗位培训还应更重视长期教育,更重视标准作业。提倡企业每个年度都针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岗位操作标准作业的实训,使企业员工对标准操作的过程形成习惯化,形成定势。

2.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生产现场物料管理就是对物料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要求对在制品的投入、产出、领用做到有记录、有管理。在制品的发放要记录数量,有领用凭证,在制品出入及时登记入账,在制品管理应井井有条,做到有序管理。(www.xing528.com)

(1)建立和健全收发领用制度。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发领用,要有入库单、领料单等原始凭证。在制品的库房管理应严格地按制度进行验收、入库、发放。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收发应当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库存的半成品经常新旧更迭。

物料在生产现场暂存区进行配送时,物流人员应根据生产指示看板进行零件配送。

(2)正确地、及时地进行记账核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车间与车间之间、工段与工段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半成品)的收发必须及时登记,并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有关部门。登记的同时还要做到定期对物料进行盘点,做到账面、实物相符。

(3)合理地存放和保管。企业生产现场在制品管理,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生产现场有物流库房的情况下,对在制品及半成品按ABC 分类法进行管理;二是企业推行JIT 生产方式,对暂存区按生产厂家、在制品种类进行分区管理。

3.生产现场物流设备设施管理

生产企业物流在运行过程中,有很多物流设备设施,如叉车、吊车、牵引车、托盘、货筐、计算机、条码机、打印机、货架等。企业在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问题上应大力推行全员生产维修(TPM)。TPM 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与理念,是以设备维修为切入点,带动企业生产的全面管理。TPM 提倡企业员工全员参与到设备维护的工作中,做好设备的自主维护和专业维护,使设备不出现故障,实现“零”故障的目标。

知识链接8-1

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最初是由于生产设备不断出现故障,企业生产无法完成订单,企业不能按时交货,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针对设备经常出现故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人们发现设备的许多故障是周期性出现的,于是对这类故障提出了设备维护方法——PM 预防维修。

20世纪70年代,PM 预防维修活动被引进日本,PM 预防维修在日本的生产企业中得以大力推广,并且在日本设立了全日本的PM 奖。丰田公司将PM 预防维修发展成TPM 并纳入TPS 管理中,成功地在企业运用,从此,TPM 在全世界生产企业中大力推广。

TPM 在企业大力推行的目标就是消除生产的七大损失,即故障损失、准备调整损失、器具调整损失、加速损失、检查停机损失、速度下降损失及废品损失。通过开展TPM,企业将所有损失事先做好预防,做到“零故障、零灾害、零不良”。

(1)自主保全(维修)。自主保全就是设备和场所的使用者自己实施对设备和场所的保全活动。自主保全的主要工作就是操作者自主设备点检。点检主要是依靠人的感官进行外观检查,检查设备的振动、异响、泄漏、异味、松动等异常,还包括使用简单工具对设备进行调整、紧固、加油、清扫等方面的工作。企业设备点检基准卡(如车辆点检卡,见表8-1)的基本内容包括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方法、点检标准、点检周期、点检人员等六个方面。

表8-1 车辆点检卡

(2)计划保全。计划保全又称专业保全,是指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的保全活动。生产企业每年针对设备的使用年限、生产负荷应制订设备维修计划,应由固定人员进行计划保全管理。生产企业常用设备一般分为大修、中修、小修计划。大修计划一般在生产停歇时进行,中修计划是在生产间歇时进行,小修计划基本在生产停滞时就可以进行。计划保全流程如图8-3所示。

图8-3 计划保全流程

(3)个别改善。企业生产现场物料运送常用的设备设施,如叉车、牵引车、电瓶车、吊车等,根据生产使用情况、操作者的建议、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个别改善,确保物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使设备能够充分发挥性能,提高生产效率。表8-2 为某生产企业车辆维修使用管理,表8-3 为某生产企业叉车驾驶要领。

表8-2 车辆维修使用管理

表8-3 叉车驾驶要领

续表

4.物流现场的安全管理

生产企业物流现场的安全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不是口号,是靠企业管理细节来保障,应从管理人员做起。各级主管部门要经常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板报宣传、生产安全演练及不安全因素分析等活动;要认真执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按照规章制度下达生产工作指令;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方法的指导,并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班组安全员认真组织每周的安全活动;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上级报告,保护好现场,并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并且对安全事故要进行分析,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建立标准作业,避免企业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只有各级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以身作则,处处以“安全第一”为己任,处处认真执行标准作业,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行。

(2)培养员工安全认知与确认习惯。企业安全的保障来源于企业员工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认知,企业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规定(表8-4)。企业工作过程中,一是每一个员工针对生产现状要确认对自己以及工友没有产生不安全因素,确认处在安全位置,着装和保护用品佩戴整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违反安全规定;二是要对企业生产现场物料的堆放、摆放、料架存放的状态进行稳定性确认,对生产现场所使用的物流工具、设备、车辆、料架的稳定状态、完好性进行确认,对生产现场限制标识(危险物品、禁止入内、严禁烟火)的安全目视管理进行确认。

表8-4 企业员工安全规定

续表

(3)危险预知训练。危险预知训练是将一些生产活动过程制成相应的图片,企业员工针对图片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将企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找出来,明确危险的部位与形式,企业员工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其进行改善,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危险预知训练见表8-5,有以下四个步骤:

1)掌握现状。企业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时,应实事求是,采用“现场、现物、现实”进行分析解决。将现时的生产状况、条件如实取证,以供分析用。

2)追究本质。针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到事情的真因,避免解决表面问题。

3)建立对策。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企业员工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建立标准作业,积极培训员工,使问题不再出现。

4)设定目标。建立新的安全目标,使企业生产更加安全。

表8-5 企业危险预知训练记录表

(4)企业危险品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到的危险品可分为强酸、强碱、油漆、燃用油、清洗剂等。在危险品搬运、装卸、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危险品具有燃烧、爆炸、腐蚀等特性,企业对危险品的安全管理极其严格。因为危险品特性的影响,容易造成员工、企业财产的伤害和损失,所以企业对危险品的物流管理规定为一级防范。

国家对企业危险品的保管运输有严格的规定,包括各种审批制度、运输通行证、仓储数量、监管登记等。危险品管理应依法进行,严格遵守各项审批制度,对危险品的仓储、运输国家法规有《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将危险品危险的程度分为一级危险品和二级危险品两级。

企业应格外注意危险品的包装,危险品的外包装要先保证危险品不受损害,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护危险品的使用价值;其次,是防止危险品对企业、环境的损害。在企业物流运输的过程中,物流人员要时刻注意危险品的包装是否有变形、裂纹、泄露等现象,危险品在仓储、保管、发放过程中,应有明确的说明、标示、流程及固定人员签字规程;应有特殊仓库进行保管,减少危险品对企业的损害。

危险品在企业仓储、保管、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特性,使用不同的保管方法进行仓储。首先,要将危险品进行分库、分区、分类保管;其次,对危险品的保管与出库,应按照企业安全手册要求进行;最后,企业应建立验收、出库的标准作业。针对危险品操作的标准作业应更加严格。在危险品进行仓储、保管作业时,都应记录在案。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记录进行督察和抽查。

总之,生产物流管理不仅仅是针对物流的经营进行管理,更多的是要参与到企业生产的管理之中。只有站在一定的生产管理运营高度上去分析物流的经营与决策,才能使企业物流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企业生产物流管理最重要的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