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是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中国内容、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还在创建过程之中,还没有形成公认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完善。为了促进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建立,这里特提出笔者对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的设想,作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是以中国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中国内容、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还在创建过程之中,还没有形成公认的完整、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完善。为了促进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建立,这里特提出笔者对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框架结构和基本内容的设想,作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应该依次由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1.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导论

主要内容是回顾发展经济学简史特别是发展观的演进,说明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兴起(背景、原因、条件)、研究对象、任务、意义、特点、方法,分析一般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异同。

2.什么是发展

主要内容是论述什么是发展、发展什么,包括:发展的内涵、外延、衡量方法、指标体系,发展的目标(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等)、任务(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服务化、富裕化、绿色化、社会公共品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说明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公正实现,分析“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

3.为什么发展

主要内容是论述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本质,说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不能为发展而发展,分析发展中收入分配的变动情况、贫富差距的变动情况、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阐明兼顾公平与效率、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趋势。

4.发展的要素和动力

主要内容是论述发展的要素——资本、技术、自然资源、劳动力、管理、制度的内容、作用和相互关系,发展的动力——内需、外需、投资的内容、作用和相互关系,要素与动力的区别和联系。

5.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主要内容是论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优势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有利条件和因素,包括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等;劣势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和条件、受到的制约、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就业困难的问题,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国家贫穷、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问题,以地区、城乡、工农等三大差别显著为特征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各种制度不完善和管理水平低的问题,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受到西方国家压力的问题等。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和劣势,实际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社会特征和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6.怎样发展(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发展战略)

主要内容是论述经济发展方式,包括:

资本、人力资源、技术等基本要素的获得方式,即在国内外、工农业积累、贸易、掠夺、引进、研发等渠道和方法上的选择。

资源配置方式,即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管理体制上的选择。

经济增长方式,即在粗放型与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内需推动型与外需拉动型、积累(投资)推动型与消费推动型、速度型与效益型上的选择。

产业类型选择方式,即在一二三产业、农轻重、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价值链的高中低端等中的选择。(www.xing528.com)

对外经济联系方式,即在封闭与开放、内向与外向、和平(共赢、双赢)与战争(掠夺、零和游戏)方面的选择,应对全球化、处理外资、外债、外贸、外汇的问题的方法。

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根本方法,即如何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七大关系、合理实行五个统筹。

发展的具体道路,主要是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市化道路、技术创新道路、和平发展道路。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处理,即在浪费资源与节约资源、污染环境与保护环境、不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上的选择。

金融发展,即在金融深化、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选择。

发展的政治保证,即在专制与民主、集权与分权、独裁与共和、人治与法治等方面的选择,包括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性、优越性。

7.发展的过程

主要内容是论述一般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发展历程,包括发展经过的阶段和依次顺序,主要是:

生产方式演进过程,即依次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过程。

社会经济结构演进过程,即依次由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服务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演进的过程。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包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依次经过初期、中期、后期的演进过程,工业化前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哺育城市,后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两个趋向”过程,发展中国家先主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主要通过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技术进步两阶段”过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先实现非农化后实现市民化的“两次转移”过程。

生活水平提高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水平依次由贫困型向温饱型、小康型、丰裕型发展的过程。

8.发展的前景

主要内容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国家发展前景的估计,包括悲观论、乐观论。

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看法,包括悲观论、乐观论、威胁论、机遇论、崩溃论、虚假论、持续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