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域性:多彩复杂的地域文学内容

地域性:多彩复杂的地域文学内容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义的地域性还包括城郭人民、言语服饰、饮食起居、生活习俗、山川景物等十几个门类,已远远超出地理学意义上的地域性范畴,而涵盖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地域性的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决定了地域文学作品内容的深广。危峰峻岭、溪涧沟壑、深林密竹、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可说是这些地方最显著的地域特征,也是唐宋馆驿诗着力表现的。

地域性:多彩复杂的地域文学内容

地域性原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所体现出的地域差异,复合了该地域的地理要素与文化要素,表现为该地域所自有的综合性特征,狭义的地域性即指此。广义的地域性还包括城郭人民、言语服饰、饮食起居、生活习俗、山川景物等十几个门类,已远远超出地理学意义上的地域性范畴,而涵盖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长久了,就容易对该地的地域特点失去应有的敏感和体悟,但因行旅而起的地域空间的移动,却为诗人创作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可以激活诗人迟钝了的感应神经,恢复诗人的艺术创造力,从而对“异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作出动情的艺术再现。由此看来,文化视域上的地域,既体现出横向幅度上的辽阔与广袤,也体现出纵向的思致上的尖锐与深刻。

地域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因为艺术创造的成分较多,可以超然于地域之上,而作品的细节与内容则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地域特征的恒久性与稳定性使它能超越时空,激起异代读者的相似感受,从诗骚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在对地域性的表现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地域性的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决定了地域文学作品内容的深广。

馆驿作为一种古建筑,都构筑在各自的地域之上。围绕在它四周的,是由山水泉石等地理要素构成的地理环境。诗人在驿路上行走,每至一驿所要面对的,都是一定地域馆驿所在的山川形势、地形地貌、建筑风格,这些都有可能进入诗人的艺术视野,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和审美表现的对象,因此可视为馆驿诗之地域性的外在体现,也可说明馆驿诗的地域特征。馆驿诗的地域性,因为与自然地理各个要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主要体现为对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艺术再现,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的地域特征,则可有可无,这是它的独特之处。

中晚唐以来,文人行旅多集中在南方各地,馆驿诗对南方的描绘也远比北方多,也更详细、生动。其中对江淮两浙地区的记述尤多,其中不乏佳作,如李郢《晚泊松江驿》:“片帆孤客晚夷犹,红蓼花前水驿秋。岁月方惊离别尽,烟波仍驻古今愁。云阴故国山川暮,潮落空江网罟收。还有吴娃旧歌曲,棹声遥散采菱舟。”方干《题松江驿》:“便向中流出太阳,兼疑大岸逼浮桑。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古今悉不知天意,偏把云霞媚一方。”喻坦之《题樟亭驿楼》:“危槛倚山城,风帆槛外行。日生沧海赤,潮落浙江清。秋晚遥峰出,沙干细草平。西陵烟树色,长见伍员情。”三诗都写苏州或杭州馆驿,艺术创作上都紧扣驿站周围的环境特征做文章,或字句巧丽,或气格清迥,或意度闲远。从诗看,这三座苏杭馆驿,有着典型的江南水驿风情:烟波浩渺,水势浩大,澎湃的江潮、点点的帆影、弥望的莲荷、玲珑的菱舟、咿呀的浆声、断续的钟声、江南女子的吴音歌唱、江岸边的细草沙滩、近处低矮的村落……都是苏杭一带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尽管它千古如斯,恒定少变,但经过诗人的艺术创造,依然常读常新。

除“江南佳丽地”外,唐宋馆驿诗中最有地域特色的就要数秦岭、岷蜀了。《唐会要》卷八六《道路》称:“蜀汉道古今欹危,自羊肠九曲之盘,入鸟道三巴之外。虽限戎隔夷,诚为要害,而人御马匹,常困险难。”危峰峻岭、溪涧沟壑、深林密竹、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可说是这些地方最显著的地域特征,也是唐宋馆驿诗着力表现的。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天外盘。”韦骧《宿上亭驿》:“按部嵚崎向梓潼,上亭孤驿倚寒空。淋铃尽想当时雨,吼地愁闻竟夕风。”张方平《过嘉川驿》:“嘉陵江上嘉川峡,古木云萝千万峰。阁道缘山已经月,萦回未出画屏中。”表现的都是这里道路地势的险恶、迂曲。薛逢《题黄花驿》:“孤戍迢迢蜀路长,鸟鸣山馆客思乡。更看绝顶烟霞外,数树岩花照夕阳。”则除了这些地理特征外,还多了奇花异草、珍禽异鸟等稀见内容。沈佺期早年游蜀,途中作《独宿七盘岭》[12],形容这里的高峻地势说:“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以夜宿所见的“山月临窗”、“天河入户”来映衬“高卧”的情趣,说月亮好像就在窗前,银河似乎要流到房里,意境极美。明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上载:“七盘岭乃秦蜀分界处,一峰插天,万石罗列,中开一线之道,而下俯绝涧。诵岑嘉州、杜工部之句,不觉七盘日月飞动。”所说可以印证唐宋文人上述诗句的精妙。(www.xing528.com)

长安至荆南驿路,穿越高大的秦岭山脉,山路险窄,危峰插天,与秦蜀驿路非常相似,唐诗中对这一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也很精彩。元稹《青云驿》:“岧峣青云岭,下有千仞溪。徘徊不可上,人倦马亦嘶。”杜牧《题青云馆》:“云连帐影萝阴合,枕绕泉声客梦凉。”蒋吉《次青云驿》:“马转栎林山鸟飞,商溪流水背残晖。行人几在青云路,底事风尘犹满衣。”三诗都写到这里的峻岭、溪涧、泉水、云气。据吴融《宿青云驿》“苍黄负谴走商颜,保得微躬出武关”二句,青云驿地处商洛山中、武关以南,地势峻急。该驿以北,蓝田驿与蓝桥驿之间有驿曰蓝溪驿,其形势与青云驿近似。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独上七盘去,峰峦转转稠。云中迷象鼻,雨里下筝头。”所引诗句写活了“七盘”的迂曲险峻,诗中的“七盘”即著名的七盘岭,在蓝田—武关驿道上[13],以盘旋曲折、峰峦重叠而有七盘之称,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形容这里的地势说:“绝顶忽盘上,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这种独特的感受,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

再次则为荆楚、湘中,此二地自古相连,地理特征相近。贬居朗州长达十年的刘禹锡,对于荆湘的地域风情,有深入了解和细致表现。其《秋日送客至潜水驿》诗写朗州潜水驿边的村落景观:“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官)树近,疲马再三嘶。”说河滩边上,驿吏正在迎接泊船的来客,近处人家低矮的茅屋成片,远接竹林溪水枫林。时值社日,村里正击鼓召集村民聚会。正午时分,成群的鸡鸭在低湿空旷的野地上啄食,喜鹊在稻田的上空盘旋鸣噪,蝴蝶在长满野草田地上下翻飞,驿楼紧挨着官道上的驿树,驿马因为疲惫饥饿而再三嘶鸣。用笔细腻,绘景传神,很能表现湖南农村的社会面貌与自然特征。从文化地理角度看,“茅屋”属于民居景观,沙际、田家、竹溪、枫林交代了这里依山傍水的地貌环境和植被环境,告诉我们,它属于长江中游地区普通的“江村”。鸡、鹊噪、禾地,蝶飞、草畦、驿楼、官树、疲马描写的是南方村落民居和人文环境。“茅屋”尤为荆湘一带村落民居景观的显著特征。元稹就认为“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茅屋》),他在此诗中描写荆楚民居说:“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14]杜诗也说:“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一)将此二诗与刘诗对读,有助于理解这些地域文化特征。与刘诗类似,陈子昂《宿襄河驿浦》、张籍《宿临江驿》写的也是长江沿岸的水驿景色。陈诗云:“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张诗云:“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两诗表现的区域性文化地理特征也很鲜明突出:江岸、汀洲、沙滩、渡口、江船、回塘、江潮、芦苇、水鸟,皆系行旅所见,陈诗景色萧索,张诗境界清淡,艺术构思更有独创性。

除上述以外,唐宋诗歌对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大都抓住和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复一一论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