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二是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打造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一是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战略互信,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二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五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积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就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模仿跟随向依靠创新创造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一是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鼓励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鼓励文化、旅游、建筑软件、研发设计等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三是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逐步完善监管制度、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打造外贸新的增长点。四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

改善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引进来。目前,全球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要素成本比我国更低,政策优惠力度比我国更大。培育引资竞争新优势,关键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是加强利用外资法治建设。加快完善《外商投资法》的配套法规规章。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与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要限期废止或修订。二是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我国12个自贸试验区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设立外资企业的时间由过去1个月减少到3天左右。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四是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不以强制转让技术作为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实现高质量走出去。近10年,我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长27.2%,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但总体看,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非理性投资和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领域潜藏风险隐患。对外投资既要鼓励,也要加强引导。一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二是加强对海外并购的引导,重在扩大市场渠道、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引导企业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遏制恶性竞争。四是健全服务保障,加强和改善信息、法律、领事保护等服务,保障海外人员安全,维护海外利益。(www.xing528.com)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一是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建设好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打造一批贸易投资区域枢纽城市,扶持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在西部地区形成若干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二是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着眼于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三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我国海岸线长,离岛资源丰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一是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达成,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二是提高双边开放水平。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贸易安排,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健全高水平对外开放安全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完善安全审查法律制度,制定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条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范围。二是建立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综合运用经济、外交、法律等多种方式,加强重大事项协调,规范走出去秩序,防止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维护国家形象。三是构建经贸安全保障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进出口管制物项建立安全认证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快出口管制立法,构建和实施设计科学、运转有序、执行有利的出口管制体系,完善出口管制执法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多边规则制定,完善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四是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坚持便利化与防风险并重,形成适应开放需要的跨境金融监管制度,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健全走出去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国际交流合作与机制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