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帮:铸就桑梓历史丰碑

宁波帮:铸就桑梓历史丰碑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善根陈厥祥屹立在甬江之滨的宁波大学,是“宁波帮”人士情系故乡、造福桑梓的不朽丰碑。迄今为止,这所由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建的宁波大学已累计接受“宁波帮”人士捐建的较大项目20余个,合计人民币近3亿元;历年来宁大校园考察访问的海外乡亲达数千人次。包玉刚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

宁波帮:铸就桑梓历史丰碑

孙善根 陈厥祥

屹立在甬江之滨的宁波大学,是“宁波帮”人士情系故乡、造福桑梓的不朽丰碑。迄今为止,这所由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建的宁波大学已累计接受“宁波帮”人士捐建的较大项目20余个,合计人民币近3亿元;历年来宁大校园考察访问的海外乡亲达数千人次。

包玉刚是海外“宁波帮”的杰出代表。1984年10月,阔别家乡40年的船王踏上了故土,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和家乡拥有北仑港这样的深水良港使船王欣喜不已,而家乡的落后则使船王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开发宁波造福桑梓的激情油然而生……。当他从表兄卢绪章口中得知宁波尚无一所综合性大学而家乡人民正在酝酿创办时,便毅然决定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率先创建宁波大学。

1985年初,包玉刚去北京向邓小平汇报捐资创办宁波大学一事。小平同志非常高兴,称赞他“爱国爱乡,有见识。随后,小平同志指示有关部门领导:“关于办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大学归国家办,他出钱,这是件好事。我答应给题校名。你们应该督促有关部门把这件事办好。”小平同志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怀为宁波大学的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国务院代总理万里等海内外嘉宾纷纷前来致贺。在典礼上,船王充满激情地致词:“六十七年前,我在这里出生。今天我与家人一起回到家乡,参加宁波大学的奠基典礼非常高兴!这是件终身难忘的大喜事!我住在香港,生在宁波,是宁波人之一。我要努力为开发建设宁波作出更多贡献。”包玉刚不仅率先捐资创建宁波大学,而且为如何办好宁波大学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充分体现出他对宁波大学的殷殷关爱之情,宁波大学已成为船王一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后,船王几乎年年都来宁大看望师生。正如他说:“宁波大学的学生,我是特别有感情的。我每次回宁波来,都要到学校来看看……为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环境,1989年船王再次慷慨捐资兴建学校体育中心和图书馆,还特地为师生题词“持恒健身,勤俭建业”。他在附信中说,这几个字不仅仅是指体育的,而是他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事业成功之道。船王要求学校照顾好教师的生活,以使他们专心于本职工作,为此,他捐专款用于改善教职工的生活。

为了实现把宁波大学办成一所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包玉刚希望世界各国的宁波籍企业家和海外的宁波籍学者用各种方式为家乡的这所大学贡献力量。为此,凡宁波大学举行的重大活动,船王都热情地邀请海内外宁波籍人士参加,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介绍宁波大学。为了使学校的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1990年船王开始积极策划宁波大学董事会,并表示乐于担任董事会名誉董事长。但正当船王为之筹划、奔波之际,却因病于1991年9月22日在香港寓所溘然长逝。

包玉刚先生捐建的包氏教学楼

包玉刚先生捐建的包玉刚图书馆

邵逸夫先生捐建的邵逸夫图书馆

印逸夫先生捐建的邵逸夫教学楼

船王突然病逝后,由于种种原因,宁波大学的捐资助建工作曾度沉寂,学校的发展陷入困境……

这种情况引起了一批海外乡亲的关注。一直关心着宁大发展的旅港“宁波帮”企业家赵安中先生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赵安中先生是船王当年中兴学校的同窗好友。从1986年起,这位历经艰辛、卒有所成的海外赤子,把捐助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作为自己晚年的惟一事业而倾注了最大的爱心

赵安中曾多次受船王之邀,相伴回故乡。不意,1991年9月,船王在港溢然长逝,当时正在印尼的赵安中闻讯后深感震惊与悲痛。不到2个月,在香港有“钟表大王”之称的李惠利先生也悄然而逝。两位同乡好友的撒手离去,对赵安中是个不少的触动,他不禁感到了生命的无常、时间的宝贵,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多做些事。为此,1992年后,赵安中明显加快了捐资助学的步伐,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宁波大学。当然,这份关注不仅出于对老同学在家乡未完事业道义上的责任,更在于他对宁波大学与振兴宁波、重铸宁波人辉煌之关系的深切认识上。

1995年后,赵安中年年都光顾宁大校园,宁大成为他来宁波必经的一站。无疑,在赵安中的内心深处,已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宁大情结。一方面他在海外宁波人中宣传宁大、介绍宁大,推动众多乡长共助宁大;另一方面,亲力亲为,频频出资为宁大发展添砖加瓦,先后捐资助建林杏琴会堂、体育看台、杏琴园、杏琴苑,并捐资创建“宁波大学杏琴园教育专款”。2004年,赵安中先生又捐资1000多万元助建“安中大楼”。

赵安中先生捐建的林杏琴会堂

赵安中先生捐建的杏琴园

黄庆苗先生捐建的行政办公楼

应圣瑞先生捐建的应虞房医疗中心

尤为可贵的是,赵安中在与宁大的交往中,刻意把其第二代推出来,许多项目与活动多以其儿子亨文、亨龙的名义进行。1996年10月,在嘉宾云集的宁波大学成立十周年庆典仪式上,人们并没有看到日夜关心着宁大的赵安中,而是他的儿子亨龙、亨文前来祝贺。老人虽没有亲临宁大,但宁大人无疑感受到了他的一番厚意。对此,吴心平老校长动情地说:“我们从赵安中先生身上看到的,不是一个海外宁波人而是一批‘宁波帮’在关心宁大,不是一代‘宁波帮’,而是一代代的‘宁波帮’在关心宁大。”

1996年10月,宁波大学迎来了建校十周年校庆。十年创业不寻常,宁大的发展历程凝聚了海外乡贤的关爱与深情。正如包陪庆女士在庆典大会上所言:“办一所大学不是一年、十年的事情,也不能仅靠一二个人的建设。先父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地基。还要靠党中央政策的引导,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大学教授的管理和全球华侨的关照。”寥寥数语,却是宁大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宁大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

曹光彪先生捐建的曹光彪科技

曹光彪先生捐建的曹光彪信息楼

朱绣山先生捐建的锦绣学生活动中心

朱绣山、朱英龙先生捐建的绣山工程楼

1991年船王逝世后,包氏家族对宁波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继续予以关心和支持。船王兄长包玉书先生和包氏四姊妹分别于1993、1997年捐资助建宁波大学5号、4号教学楼,并捐资用于改善教职工生活。1994年起,包陪庆女士又在其母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设立奖学金,专门为宁大培养青年教师,可谓意在深远。包玉书先生不仅经常来校考察访问,在2001年近一年时间里,又联络包氏家族其他成员向宁大捐赠3000多万元,谱写了包氏家族支持宁大建设与发展的又一辉煌篇章,其对宁大的拳拳爱心和殷殷期望使宁大人深受激励与鼓舞!

1995年继赵安中先生捐资助建林杏琴会堂后,香港安泰集团主席、旅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黄庆苗先生出资助建宁大新办公大楼——黄陈月莉楼。这一项目的兴建不仅有力地改善了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办公条件,而且对促成众多海外宁波籍人士共同扶助宁大发展的新局面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贡献。

曹光彪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香港实业家,1986年11月,他随好友包玉刚出席宁波大学开学典礼,并赠款以示祝贺。1995年在宁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慷慨捐资助建宁波大学“曹光彪科技楼”。同年11月22日,曹光彪亲自率领子孙三代专程来到宁大,主持科技楼奠基活动。在典礼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操着乡音说:“教育乃立业、兴邦、强国之根本。这次我把全家子孙三代人带来,就是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家乡,别忘了自己是宁波人,要多为家乡出力”。他殷切地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好机会,“努力学习,以科技加经商的头脑走向全世界,2000年5月,曹先生又带家人出席曹光彪科技楼揭碑仪式。期间,曹先生长子、香港苏浙同乡会副会长曹其镛先生相继出资200万元港币设立学生和教师奖励基金。2004年,曹光彪先生又出资1000万元助建曹光彪信息楼。

顾国华先生捐建的宗瑞航海楼

李景芬小姐捐建的李兴贵球场

魏绍相先生捐建的国际交流中心魏绍相馆

魏绍相先生捐建的海洋天象馆

1995年,香港恒丰喉业有限公司董事氏、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魏绍相先生捐资120万元助建宁波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魏绍相馆,为宁大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6年香港大中华表行董事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副会长应圣瑞先生捐资110万元助建宁波大学应虞房医疗中心,有力地提高了学校医疗卫生水平。1998年10月,应虞房医疗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魏绍相馆落成典礼在宁大举行,李达三、金如新、姚祥兴等旅港乡长前来致贺。(www.xing528.com)

孙弘斐女士代表王宽诚基金会捐设王宽诚育才奖

叶杰全先生出席叶杰全育才奖助学基金捐资签约仪式

包玉书先生、包陪庆女士捐建的包氏四号教学楼

乌蔚庭博士出席学院张克玲生化实验室揭碑仪式

泰昌祥(香港)轮船有限公司主席、旅港宁波同乡会会长顾国华先生出身于航海世家,其父顾宗瑞先生是近代上海最早的独立船东之一。顾国华先生与其兄弟顾国敏、顾国和一起秉承父业,投身航运业,发展壮大泰昌祥,使之成为在香港和日本航运界有一定影响的航运集团企业。1996年他向宁波大学捐资400万元助建宗瑞航海楼,从而为宁大海运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顾氏家族更加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除经常来校访问考察外,还积极为海运学院牵线搭桥,在教师出国深造、学生实习与就业海员培训等方面无偿提供帮助。2000年12月,又在学校设立“顾宗瑞奖助学金”。

汤于翰先生捐建的医学院教学实验楼

范思舜先生捐建的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

宁波籍爱国港胞、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汤于翰博士是一位蜚声海外的著名医学科学家,他在1996年5月首次访问宁大后即倡议成立宁大医学院,随后于翌年7月率先捐资1000万元助建医学院一期工程。1998年9月,宁大医学院即招收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由此填补了宁波医学高等教育的空白。同年11月3日,宁大医学院一期至真、至善、至美楼落成典礼隆重举行,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夫人、香港红十字会长及总监董赵洪娉女士、汤于翰博士伉俪等海外乡亲和来宾专程前来致贺。

汤于翰先生捐建的汤于翰医疗中心大楼

范思舜先生捐建的思禹建工搂

汤于翰先生在庆典仪式上用地道的家乡话阐释了自己捐资助建宁大医学院的初衷与美好祝愿,并把他一生受用不尽的“勤俭忠诚的宁波精神和谦和公信的四明真髓”勉励宁大人,使全体师生深受教益。为提高医学院办学水平,2000年11月,汤先生又慷慨捐资1000万元助建汤于翰医疗中心大楼。

香港乐声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旅港宁波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李达三先生,在旅港宁波同乡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对宁波大学的发展也一直予以高度关注。1986年11月,随好友包玉刚来宁波参加开学典礼,并捐款致贺。此后,李达三先生又多次来宁大参加有关活动。1996年5月,浙江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宁大举行,李达三先生闻讯后即捐款庆贺。1997年2月,在杭州参加省政协会议的李达三先生与顾国华先生特别提到了宁波大学的建设问题,建议多渠道筹集资金,“搞个(宁大发展)基金比较好”。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当时的省委书记李泽民和省长万学远的赞同。返港后,他们当晚就召集在港同乡开会商议,为设立“宁大发展基金”奔波。当年4月,回故乡访问的李达三先生又与宁大领导商议有关设立“宁大发展基金”事宜。2000年李达三先生子女捐资350万元助建李达三外语楼。

李达三先生捐建的李达三外语楼

赵亨文先生捐建的安中大楼

包玉书先生、包素菊女士、包丽泰女士捐建的龙赛理科楼

包玉书先生捐建的包玉书科学楼

1998年12月,已故著名旅港“宁波帮”企业家王宽诚家人代表孙弘斐女士代表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向宁大捐资设立教师奖励金。翌年4月,孙弘斐女士代表基金会向宁大捐赠50万元。2000年后,王宽诚家属又向学校捐赠30万美元。

1999年4月,旅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范思舜先生捐资150万元助建宁大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这一项目的兴建为宁大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同年10月,范先生又以“范思禹基金会”名义捐赠500万元助建思禹建工楼。

李达三先生捐建的叶耀珍楼

叶杰全先生捐建的叶杰全培训大楼

2005年6月,由旅港实业家叶杰全先生、叶中贤先生父子捐建的叶杰全培训大楼在宁大育才校区举行奠基仪式。同年7月,邵逸夫先生向宁大捐赠1千万元……

宁波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也凝聚了众多旅台宁波乡亲的关爱之情。1988年,首次组团返乡探亲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众多乡长就来到宁大校园考察访问。1991年5月,陈英烈乡长主动来校参观,回台后即促成台湾《远地》杂志记者来宁大采访,并以“甬江边的新城”为题,在《远地》上专题介绍宁波。陈英烈乡长为此撰写“我们家乡有所宁波大学”的热情洋溢的按语,在台北市宁波同乡会主办的《宁波同乡》1992年6月号上全文转载,大大提高了宁大在台湾乡亲中的知名度。1992年3月,王雄夫、陈英烈、沈友梅等七位乡长捐资在宁大设立奖学金。随后沈友梅先生又捐助6万美元设立奖学金。1992年9月,台北宁波同乡返乡参观访问团一行47人专程来宁大参观,他们为宁大的成长而欣喜不已,90高龄的沈友梅先生欣然手书《宁波大学颂》,热情鼓励学校为家乡勤育人才。

黄庆苗先生捐建的黄庆苗楼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948年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是在台湾深具影响力的社会团体,自两岸交往开始解冻以来,同乡会致力于发展甬台两地的文化交流与造福桑梓的活动,,前任理事长王雄夫先生具有强烈的故乡情结,在台湾乡亲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自1991年任同乡会理事长以后,曾多次率团回故乡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对宁波大学的发展更是倾注了无限的爱心。从1993年起,在他的一手促成与组织下,甬台宁波籍大学生成功地进行夏令营活动,开创了海峡两岸大学生民间文化交流之先河。这一活动至今已成功举行14次,此举加深了两岸青年一代彼此了解和友谊,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都曾予以报道。

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名誉理事、东南碱业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朱绣山先生是台湾著名实业家,每次宁大师生赴台参观访问,朱先生及其长子朱英龙教授总要亲自会见参访团全体成员,关切地询问家乡建设尤其是学校发展还需要他们做些什么,并一再表示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在同乡会有关会议上,朱英龙教授更是大声呼吁台湾的“宁波帮”不能落后,要像香港的“宁波帮”一样关心家乡建设,扶持宁波大学的发展。由他们捐资1000余万元兴建的锦绣学生活动中心与绣山工程楼已相继在宁大校园拔地而起。

1998年,已故台湾知名学者毛子水教授夫人张菊英女士遵照丈夫遗愿,派人来宁大考察后,不顾腿疾,远涉重洋,专程从美国赶来将12万美元捐赠给学校,设立“毛子水清寒优秀奖学金”基金。

1999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后,宁大师生心系宝岛乡亲,捐款10万元人民币,拟由台北市宁波同乡会转赠受灾同胞。王雄夫理事长闻讯后十分感动,决定将此10万元留在宁大作奖学基金,另由同乡会常务理事翁大铭先生捐赠40万新台币给受灾同胞,次年,同乡会理事会决定在教育奖学金中拨出200万元新台币,与毛葆庆副理事长捐出的10万元新台币一起作为宁波大学奖学基金。

2005年5月,由王雄夫先生等乡贤筹募600万新台币在宁大设立的“台北市宁波同乡会奖助学金”首次举行颁发仪式。根据捐赠协议,宁大每年提取本金和本金增值部分16万元作为当年的发放金额,奖励80名家境清寒品学兼优的学生。

台湾乡亲对宁波大学的款款乡情,正如王雄夫先生在宁大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上所说:“在台北一提起宁波大学,乡亲们内心就有一份骄傲,脸上有一份荣光……这也是促使乡亲们给宁波大学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支持。”

(本文作者孙善根系宁波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博士,陈厥祥系浙江万里学院副院长、宁波市海外宁波人研究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