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与开放新征程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与开放新征程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城市如今都是高楼大厦、欣欣向荣,再过些年,上海还有多少领先的优势呢?上海真的慢下来了吗?从这些角度来看,上海围绕“四大功能”,做好“五个中心”建设,梳理、优化其顶层治理体系,高水准地提升上海城市保障能级、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上海未来若干年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在耕耘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顷试验田,是上海未来若干年继续保持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征程。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与开放新征程

如果在中国寻找一个有代表意义的对外开放门户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上海,在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舞台上,奔流不息的黄浦江畔,孕育了无数的弄潮儿,演绎了数不清的传奇故事……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的GDP总量为27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7.4%,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47倍;2018年,上海的GDP达到3267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3.6%,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从这组数据的比较来看,上海虽然是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但其在全国总量的占比缩小也是事实。有人说,上海是不是慢下来了?近距离看看杭州、苏州、南京,远一些看看广州、深圳,重庆……中国的城市如今都是高楼大厦、欣欣向荣,再过些年,上海还有多少领先的优势呢?我在2019年调研上海文化产业时,曾经和一位上海电视台的朋友攀谈。他说:“20多年前,上海的电视地面频道日子过得非常好,而东方卫视广告收入却不及地面频道的零头,全国各地的企业进入上海这个标志性市场,都要来上海地面频道打广告;如今时过境迁,上海电视地面频道的广告收入已经远远不及卫视的广告收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省级卫视媒体已成为全国电视媒体的竞争主力;另一方面,从经济视角来看,改革开放让兄弟省份的经济大有改观,区域间综合实力的角逐也在加剧,其他省市的投资、消费能力和30-40年前相比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市场消化能力显著增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上海市场的资源吸附效应和辐射优势没有以前显著了。那么,上海未来几十年的比较优势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需要不断探寻。

上海真的慢下来了吗?其实,中国其他省市在过去40多年凭借各自的资源、人口、规模优势,获取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上海可能没有慢,只是大家都快起来了;而向今后几十年望去,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战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在变,人在变,产品在变,这种新变化也在倒逼从国家到地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递进,倒逼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加快转变,倒逼作为中国开放经济领头羊的上海谋划新的发展定位,缔造新的城市战略蓝图。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时代,内部、外部世界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予中国后续发展更多难以预料的挑战。2018年打响的中美贸易战、2020年发生的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肺炎重大疫情,都在鞭策着我们对发展战略、治理能力、竞争战术的深入思考,国家和各地区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更多地结合国情,结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加以改进优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海必须在顶层战略设计上有足够的胆魄和智慧。

就一座城市而言,它的兴起与衰落,在于是否在大时代的变局关键期准确找到发展路径,在诸多不确定中,正确把握全球城市发展的规律,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维、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乘势而上、赢得主动。(www.xing528.com)

当然,对于上海来说,我想这个目标也是一种责任。

因为居住北京,我经常逛位于北京的国子监,徜徉历史上儒家思想的经典典故时,注意到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曾对儒家思想做过一个注解。在他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一书中,他谈到孔子学说的精髓在于强调责任,而不是权利。这一注解令我沉思:就一个人而言,他强大了并不意味着要去欺负别人,而是要更多地帮助他人;就一个国家而言,越来越强壮的中国在世界面前,不是索取权利,而是肩负更多的责任;就一个城市而言,强盛而优越的上海,也要把责任放在首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按照中央对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勇于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

从这些角度来看,上海围绕“四大功能”,做好“五个中心”建设,梳理、优化其顶层治理体系,高水准地提升上海城市保障能级、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上海未来若干年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在耕耘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顷试验田,是上海未来若干年继续保持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