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行业

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行业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它与教育领域结合得更加紧密,赋能教育行业转型升级呈现出显著的优势。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必定是与智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面对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教育培训。通过学校与学生的努力协作,会把人工智能建设成为高精尖的学科,助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行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智能、便捷和普惠的优质特性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推动着教育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这不仅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而且重塑了教育新业态。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它与教育领域结合得更加紧密,赋能教育行业转型升级呈现出显著的优势。

人机协同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激发教育个性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机协同的教育方式使学校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让学习形式变得更加个性化,我们一直追求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由于有了技术的支持而变为现实。

在教的方面,教师是教育中的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学生的态度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质量差异也是导致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下,即使优秀的教师也无法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障碍和进行一对一的精确辅导,而人工智能虚拟教师会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帮助教师完成很多工作,如答疑、批改作业、心理辅导、日常管理等。另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汇聚、叠加更多专家智慧,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创造性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实现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和精细化关注。[2]因此,在人工智能虚拟教师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在学的方面,人机协同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数据的精准教育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诊断和分析,通过建立个人学习成长档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进而提供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人机协同还能实现泛在学习。例如,重构学习社区、智能学习平台和终端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社区的构建打破了原有的班级、年级概念,学习群体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等级等,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协作学习。

智能教育的共创共享、跨界融合促进了教育生态重构,也引发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随着智能学习环境的逐步建立,自由学习成为可能。无论是从知识技能的获取,还是从育人的角度,学校都不再是孤立的,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打破了学校的界限而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企业、博物馆等,它们都将成为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和学习场景的承载者,教育资源会更加开放共享,教师和学生都可能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形成共创共享的教育生态。

教育供给也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突破物理空间和实体条件的限制,使得学习受众群体的广度和知识信息的跨度发生巨大的变化,每一个学习者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时代,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更好地为每一位学习者制定出合适的内容、合适的难度、合适的方式等个性化策略,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3]

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可谓全方位赋能。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工智能赋能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学校和机构实现智能化管理,从招生到日常管理、从考勤到校园安全、从选课到学生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分析,支持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智能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教育管理基于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决策

其次,人工智能赋能学生。智能时代对适应未来的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带来教育内容、教育结构的调整,但人工智能对教育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成为可能。

最后,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如同上述人机协同的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使老师从繁重、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如利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从词汇、句子、段落、语法等多个角度批改学生作业,学生得到分数后根据所给建议和标注的错误修改作文,得到进一步提高。[4]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使优质教师资源以更适切和个性化的方式辐射更多的学校,解决资源与学情不匹配、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推进教育的公平发展。(www.xing528.com)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必定是与智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面对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教育培训。

第一,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和实践活动。良好的学生培养方案是素质教育的起点,首先要做的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特点,注重基础人工智能教育的培养,与此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从而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行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时,也要将人工智能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纳入学习范畴,将理论联系实际,突破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对于传统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的问题应该予以解决,要扩大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缩小中心城区、远郊区和校际差距,精准推进基础教育携手并进,最终实现兼顾个性化和规模化的高质量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第二,对于学校的学科设置方面,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努力实现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育的融合,提升各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加大了人工智能领域学科投入,这样不仅推进了人工智能方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加快了人工智能领域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同时,很多高校也推出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等的纵向复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管理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通过学校与学生的努力协作,会把人工智能建设成为高精尖的学科,助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教师人工智能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教师对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如图6-1所示)。首先需要加大教师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动高校教师与人工智能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交流,并且支持高校教师参与到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以不断增强教师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同时,可以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面向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高端创新人才,进而打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创新团队。

第四,深化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政府要通过政策引领和激励措施,鼓励人工智能相关机构加大创新力度,组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深度推理等人工智能前沿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可以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等需求,统筹部署人工智能科技重大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对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群体智能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政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教融合,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协同创新,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

图6-1 预想未来的人工智能学习课堂

(资料来源:https://www.baidu.com/)

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使各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养,不仅高等院校设立相应学科、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式,而且也加强了基础教育的配合,在基础教育中重视数学和理科,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审辩式思维与创造力。全社会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打破校企的边界,共同打造培养人才的实践平台。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更好地促进了教育发展,培养了社会所需人才。随着生物识别技术、自适应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使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更关注学生成长,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大力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