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协调发展

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协调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背景下,促进新城的人口发展和有效治理,首先要实现郊区新城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发展相协调,即通常所说的产城融合。所谓产城融合,就是说新城建设不单单是上海大都市的卫星镇,不仅是作为人口居住城市、人口疏散城市,同时应该在新城中发展相应的产业,促进新城产业的发展与人口集聚相适应。产城融合并不主要是在宏观上的产业和人口的布局问题,而是要进入城市内部,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渗透和协调。

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协调发展

郊区新城的人口发展具有多样性、社会分化性和显著的人户分离特点。在此背景下,促进新城的人口发展和有效治理,首先要实现郊区新城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发展相协调,即通常所说的产城融合。

所谓产城融合,就是说新城建设不单单是上海大都市的卫星镇,不仅是作为人口居住城市、人口疏散城市,同时应该在新城中发展相应的产业,促进新城产业的发展与人口集聚相适应。进一步来看,“产城融合”的启示在于,只有随着新城的产业发展才能促进人口集聚和多中心化的城市扩展,并在郊区和远郊地区形成反磁力的中心点。产业发展构成新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新城人口集聚的根本动力。例如,我们的一些新城定位了一些高端的产业,现实中发现这些产业很难在新开发区和新城落地,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和配套服务的支持。一个地方如何能够发展出相适宜的产业,需要从当地的具体实际出发,与人口状况、发展阶段相结合,并对产业定位和人口发展形成良好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对产业发展过分好高骛远,或者割裂了产业和人口的关系,实际上难以形成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并不主要是在宏观上的产业和人口的布局问题,而是要进入城市内部,实现产业与人口发展的渗透和协调。从城市的控制性发展来看,现在不少新城动辄规划数百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其中包括上百平方公里的新城、上百平方公里的产业开发区。新城规划包括不同的大规模的发展功能区,在纸面绘图上非常美观,但是在城市内部的产城关系却具有隔离性。因此,在一些新城中,实际上城市还并没有成长得很大,但是“城市病”就已经非常明显,产业区和居住区的人口在新城内部也已经产生出严重的通勤压力。这固然说明城市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就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而实质的问题是新城内部的结构功能分隔,用地性质造成工业用地很难发展起生产服务业和居民居住服务业,造成产业与居住分裂,引发出各种城市问题。

在城市内部看产城融合,就是指产业发展与城市人口居住应该融合在一起,应该在新城内部发展出更加混合性的城市功能和较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在更小尺度的街区上发展出生产产业和服务产业,推动经济活动、就业、居住和生活设施的紧密结合,创造经济活力,并通过步行道路和自行车道路将城市生活紧密地组织起来。这也是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对于城市规划的建议和启示(Jacobs,1961)。我们应该突破结构功能主义的思路,而提倡人口的生活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地点紧密联系的观点,用新城市主义的思想推动新城发展(Calthorpe,1993)。类似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郊区新城建设,应该避免单纯依靠大尺度的空间规划和规划新城,需要在较小的城市空间尺度上推进产城融合,从而使新城成为富有品质的适合人居住和就业的生活地点。

产城融合告诉我们新城建设中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发展是相互适应、共同演化的。脱离于人口基础的城市住房项目,很容易成为空城;脱离于人口基础的产业发展,也很容易变得好高骛远而难以企及。在当前特大城市的郊区新城地区,人口结构上表现出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土地被征用后的简单劳动力较多,同时随着新城建设和新城周边的工业企业项目的推进,带来流动人口数量集聚。这样的人口基础构成了地区发展的前提,也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前提。各个新城都希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但是新城的产业和城市建设如何能够与城市人口状况相适应,如何在人口现实状况中生长出来,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移民导入推动新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产业进步,是促进新城发展产业和城市融合、促进新城发展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相适应需要考虑的方面。(www.xing528.com)

在此过程中,巨型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不足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缺口矛盾就表现得非常突出。推动新城产业发展和人口发展相协调,一方面要大力吸引优秀人才的进入;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城人口的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同时,要重视对迁移人口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正是通过这些教育培训,才能支持城市的未来发展,使新区的人才建设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未来需求。在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城地区多样性的人口本身也构成了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链的深化,在吸纳高技能人口的同时,也促进了一般服务业人口的就业,这些产业和服务业构成了相互支撑、紧密衔接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口基础本身是多样性的,只要某一类人口不要某种人口,本身难以支撑城市的发展。具备了多样性的人口,才能支撑产业链体系的不同环节,形成协调和整合的城市生活。

同时,新城的产城融合还要求生产性产业与面向居民服务的社会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融合。城市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往往是生产性产业,这些生产性产业发展需要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新城发展不仅需要考虑生产性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应重视生活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的作用,包括生活商业文化、休闲、旅游、教育、健康服务等,从而实现丰富的城市生活。

通过产城融合,能够提升当地城市的生活质量,进而通过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来促进高素质人口的集聚,带动生产性产业的发展。例如,在城市郊区提供更高水平的国际性标准的教育、医疗服务,提供一流的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专业服务,对流动人口提供更符合当地产业前景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通过提高生态品质提供旅游和人居环境建设,等等,都有利于新城的生活品质的提高,集聚高素质人才,从而改变区域人口结构,并推动高能级的新知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