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视角下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创新视角下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发展观的新境界,是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创新。但毋庸置疑的是,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和政策引领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还应作为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特殊吸引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影响着中国人口迁移的新规律。技术进步同样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创新视角下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衰减使得劳动力这一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供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日益攀升的劳动力成本抑制了国民经济竞争力。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人口迁移的根本动因在于就业和收入提升。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发展观的新境界,是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创新。作为其中核心之一的创新发展则体现出了发展动力理论的新境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通过催生新产业、新经济和新业态已成为创造就业的关键力量。不仅如此,高质量的人口流动还体现为对创新成果的经济利润和市场潜能的追逐量,这种凭借产业升级转型对于劳动力人口持续吸引的效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所体现。与此同时,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迫使地方政府采取力度空前的优惠政策吸引人口落户,形成蔓延至全国范围的“人口争夺战”。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人口结构问题空前严峻,短期性的户籍、补贴等优惠政策能否实现“人口扎根”的预期效果以及对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扭曲程度仍有待时间的考验。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对于影响人口流动的根本因素到底是产业吸引型还是政策引导型的探讨仍没有完全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和政策引领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还应作为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特殊吸引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影响着中国人口迁移的新规律。

进一步说,协调发展理念开拓了发展结构理论的新境界。我国迈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时的中国需要转向协调发展,以增强新时代发展的整体性,使新时代的产业结构、供求结构、区域空间结构以及相应的发展战略趋向均衡。技术进步同样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但令人担忧的是,技术积累水平虽然可以作为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吸引人口的有效竞争力,却无法令创新能力薄弱地区得到任何发展机会,这既同区域间协调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又加剧了地区间人口竞争,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变得更加严峻。(www.xing528.com)

中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充分释放创新对就业、人口流动的正向促进作用,仍然需要坚持深化市场改革,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由市场决定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类型、要素价格、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使中国的研发投入结构向着市场导向的改革新时代迈进,促进创新活动的地理集聚,帮助国家和地区政府对创新体系的改进,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率,成为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及缓解均衡其不平等现状的重要手段。各地方企业应加强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监管,改进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科学评价机制,消除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重事前论证、轻过程监管,重投入、轻产出的弊端。应权衡政治关联的收益与成本,科学地进行技术创新决策。地区政府应加强研发创新活动,增强技术积累,以技术进步提升工资水平和创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市场对制定劳动力价格的主导作用。在技术与创新吸引人口迁入和促进人口“扎根”的同时,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贴息的方式将技术溢出的外部性内部化,鼓励技术外溢在市场主导下推动各地区间协同发展。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