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劳模杨万春:轻重之间

甘肃省劳模杨万春:轻重之间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万春便亲自出面,多方奔走,甚至不惜和有关部门领导拍桌子干架,硬是解决了这些老职工的后顾之忧。杨万春的心里踏实了。杨万春针对厂里临时工多数来自农村的情况,设立了临时工医疗保险基金和退休养老基金。前年八月,杨万春生病,上级送他到兰州检查,发现多种疾病。杨万春一律拒绝,统统由集体开会研究。作为厂长,杨万春把党委作为自己的有力后盾。

甘肃省劳模杨万春:轻重之间

“只要把钱看得淡一点,把权看得轻一点,把人看得重一点,把劲鼓得足一点,就能把企业搞得好一些。”——这是一个企业的厂长经验之谈。他就是甘肃省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杨万春。

杨万春,看上去温文儒雅,很有点儿书卷气息,1959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学院酿造专业。30多年前,他怀着一腔建功立业、支援内地建设的热情,来到了这个秦岭脚下偏僻的陇南山区。1985年9月,他被任命为陇南春酒厂厂长。尽管他是科班出身,对技术和产品质量很自信,可是企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却不免令人踌躇难决:1000多号人马,竟有一大半是来自农村的临时工,素质差、文化低、纪律松弛……这样一支职工队伍能搞出什么名堂来?然而,杨万春却义无反顾——儒雅人毕竟也有儒雅人的气魄。

根据企业职工队伍的现状,杨万春上任后提出了“顽强拼搏,快速高效、团结文明,多做贡献”的企业文化精神,上级领导称赞说这是“杨万春精神”,杨万春摇摇头不同意:“还是叫‘陇南春精神’好。光我一个人能做到有啥用,关键是靠全厂上下1000多名职工来实现!”

杨万春明白,要让职工做到这十六个字,领导首先要把职工看得重些,首先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厂里一些老工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干了几十年,家属子女的户口转不过来。杨万春便亲自出面,多方奔走,甚至不惜和有关部门领导拍桌子干架,硬是解决了这些老职工的后顾之忧。

工人技术素质差、文化水平低,成为企业进步的一大障碍。杨万春把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和正规化教育纳入发展规划。有短期轮训,有选优深造,有业余函授,也有正规办学。近3年来,一共培训了各类业务技术人员1264人次。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也就有了保证。杨万春的心里踏实了。

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可是陇南春一大半职工是临时工,他们算不算工厂的主人?临时工们心里没谱,工作上自然也就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雇佣观念。怎么才能凝聚起他们的向心力,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呢?1988年,杨万里首先从职工医疗保险和退休保险制度改革上进行了尝试。杨万春针对厂里临时工多数来自农村的情况,设立了临时工医疗保险基金和退休养老基金。临时工们也享受到了与正式工人相当的医疗和退休待遇。与此相配套,杨万春在厂里推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中层干部、科室实行聘任制,车间实行招聘制;打破工、干界限,填平固、临鸿沟,择优选用。结果,一些临时工坐上了科长交椅,走上了车间主任的岗位。就连一向被认为是关键职位的财务科长的位子,如今也由一位临时工端端正正地坐着。一视同仁、以诚相见——临时工们的后顾之忧解除了,心灵上的阴影也消逝了;他们的干劲鼓起来了,“陇南春”也更醇了……

对人,杨万春看得挺重,设身处地的为职工们考虑。可是对自己的个人利益、对金钱,却看得很淡、很轻。杨万春是独生子,河北老家双亲无人照顾。当地酒厂以优厚待遇动员他回家乡工作,也好照顾一下家中老人。但他舍不下自己的“陇南春”,只好每月寄钱回家,直至双亲病故时才回去料理一下。

前年八月,杨万春生病,上级送他到兰州检查,发现多种疾病。医生要他住院治疗,他说没有那份心情。结果,只开了些药,就回来了。(www.xing528.com)

企业发展了,产品打响了,名声在外。于是乎,推销原材料的找来了,介绍工作的上门了,搞建筑的热心了……有提出巨额“回扣”优惠条件的,也有干脆拎着厚礼,携着重金悄悄造府的。杨万春一律拒绝,统统由集体开会研究。为此,他被有些人称为“不通人情”,是“冷血动物”。可是,工厂要为职工兴建幼儿园时,他却二话没说,率先把承包应得的4000元奖金捐出来——道是“冷血”血偏热,说是“无情”却多情!

党委书记谢克义原是杨万春的领导,又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他推荐杨万春当厂长后,一度曾担心自己管得太多会影响杨万春的工作和威信。杨万春却以他的工作原则消除老谢的担忧:任何重大决策必须事先与党委书记取得一致意见,再交集体研究。他们没有在权利大小上兜圈子,没有在排列顺序上争先后。作为厂长,杨万春把党委作为自己的有力后盾。1988年工厂引进风险营销机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工人一时间不理解,思想出现波动。厂党委立即动员党、政、工、团干部,深入职工中间疏通解释,并把职工的合理建议反馈上来,对有关改革内容提出了修正意见,从而理顺了职工的情绪,完善和保证了企业内部的改革。

有人说,“丹青难写是精神”。从杨万里的轻重观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可书而又值得大书特书的精神。

韩晓云、晓桐合作 刊于1991年6月6日《光明日报》“政治思想工作园地”栏目

编著者的话:

“本分的魅力”与其后的《情真能招天下客,信笃能悦万户心——访北京新丰印刷厂厂长李建祝》2篇文章,记述了乡镇企业家李建祝带领北京新丰印刷厂创业、发展的过程。

我任职编辑的单位《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社,创刊于1978年。当时,北京市的印刷厂十分稀少,百般无奈只好远赴重庆的印刷厂开印创刊的前几期;后来辗转到河北保定印刷。因当时还是铅字排版印刷,从初校样到三校样都要编辑到印刷厂勘误,往返也十分不便。最后“踏破铁鞋”,终于在北京花乡找到了始建于1983年的新丰印刷厂,自1989年起就不再受舟车劳顿之苦,就近在北京印刷杂志了。我目睹印刷厂从铅字排版进步到胶印、数字控制印刷的各个阶段,新丰印刷厂在成长,我们的杂志也越来越精美;更亲身感受到朴素和诚信的乡镇企业文化的温暖。这个北京南四环花乡的乡镇企业的掌门人就是李建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