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好产品爆发线,让你的业务飞速增长

设计好产品爆发线,让你的业务飞速增长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化是基因,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字化公司都能够获得指数级增长,其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设计爆发线的能力。一条好的业务爆发线要同时兼顾这两条途径。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具有爆发特质的产品,我认为打造产品爆发线要做好四个要素:风口、创新、效率、快。到2018年,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在4年间从0增长到8.8万亿元,任何一个商家都有爆发性增长的机会。

设计好产品爆发线,让你的业务飞速增长

通过解剖拼多多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一个事实:一家公司用了两年时间,把GMV做到了1000亿元。从京东的10年,淘宝的5年,缩短到拼多多的2年,这种指数级爆发是传统公司做不到的。长江商学院校训“取势、明道、优术”中,势在第一。而今天的企业面对的最大势能就是数字化,企业如果没有按下数字化的按钮,是不可能实现爆发式增长的。

数字化是爆发线的必要基因

我们看一下1916—2004年成立的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企业(见表5-1),如果把这些企业按照数字化的基因来做一个划分,会有惊人的发现:1987年之后创立的企业,如果没有数字化的基因,不可能达到千亿元的市值,比如1995年的亚马逊,1998年的谷歌,1999年的阿里巴巴,2004年的脸书,这些千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无一例外拥有数字化基因。

饿了么成立于2009年,作为改变人们吃饭方式的外卖行业巨头,日交易额轻松破两亿元。美国的优步估值已经超过700亿美元,而底特律的3家主要汽车公司(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的市值都远未达到600亿美元。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一些创新型企业的市值,滴滴为550亿美元(截至2018年5月)、今日头条为350亿美元(截至2018年5月)、小红书为30亿美元(截至2018年6月)——迅速爆发、估值冲高、裂变迅猛是这批企业的特质。令人欣喜的是,在数字时代的竞争中,只有两个市场:美国和中国,我将它们称为数字G2。从最新数据来看,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最高的10家企业中,中美平分秋色。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中国在数字时代的影响力:在哈佛商学院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谈论起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时,提及最多的就是中国的O2O、快捷支付,甚至哈佛商学院的副院长达斯·纳拉扬达斯也在学习使用微信,这在非数字化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第一次拥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同样的,细看千亿美元市值企业图,我们就需要重新定义企业。传统的划分方式已经过时了,如果我们今天去定义一家创新公司究竟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其实已经非常困难。这里我提出另一种划分方式。在数字化浪潮下,未来只有3种企业,第一种为“原生型数字公司”,典型的就是BAT、谷歌、亚马逊、脸书这类公司。这类公司自诞生起,就具有互联网形态,就有数据累积,未来可以依据大数据积累往人工智能进化;第二种为“再生型数字公司”,这类公司包括苹果、共享单车小米,这些公司的特点在于本来从事的是传统业务,但是创始人将其互联网化、数字化,使得这些公司具有后天的数字化特点,当然这些公司的估值比同行业的传统企业高10倍,甚至百倍;第三种则是传统公司。

表5-1 1916—2004年成立的市值千亿美元企业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速度越来越快。麦肯锡做过一项有意思的研究。这项研究计算了不同时代下的产品的用户累积到5000万人时所需要的时间。其中,无线电发明之后,经过了38年,全球才有5000万台收音机投入使用;同样是5000万台电视机,走入千家万户仅用了13年;互联网普及至5000万网民只用了3年;脸书的用户达到5000万只用了1年;推特仅用了9个月;2016年,短短19天,就有5000万用户下载了《精灵宝可梦》(非官方译法为《口袋妖怪》)这款游戏。

数字化是基因,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字化公司都能够获得指数级增长,其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设计爆发线的能力。典型的业务爆发途径有两种:产品爆发和传播爆发。一条好的业务爆发线要同时兼顾这两条途径。

设计产品爆发线

我们先来看产品爆发线。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具有爆发特质的产品,我认为打造产品爆发线要做好四个要素:风口、创新、效率、快。

风口:成倍提升用户体验的大机会

这个风口不是指资本的风口,而是市场的风口。市场的热情是改善用户体验的大好机会。为什么要使用户体验成倍提升?因为提升一倍两倍,消费者能感觉到,而只提升3%或5%,消费者是感觉不到的,所以必须成倍提升用户体验。什么叫大机会?大机会是这个风口的潜在市场规模,它决定了你能否吸引人才、资源和资本。我们以小红书为例。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通过深耕UGC(用户原创内容)的购物分享社区,至今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消费类口碑库和社区电商平台,截至2017年5月累计销售额已近百亿元。如今,小红书的月度活跃用户近3000万人,用户突破1亿人,成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轻消费者必备的“购物神器”。

很显然,小红书赶上了风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中产阶层开始追求境外旅游和境外优质商品,但信息的缺乏使他们在国外购物时遇到诸多困难。小红书从这一问题切入,打造“海淘顾问”形象,为用户提供境外购物攻略,解决了“去哪买、什么值得买”的购物痛点,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甚至可以量化评估,小红书在查攻略、搜地图、看翻译等购物决策时间上,以及在交通、税费等成本上,一定为用户做到了成倍节省,否则也不会被称为“购物神器”。

跨境电商是不是个大机会?当然是,而且在小红书诞生不久的2014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跨境电商迎来属于它的发展元年。到2018年,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在4年间从0增长到8.8万亿元,任何一个商家都有爆发性增长的机会。而作为天然的海外品牌基地,跨境电商业务非常顺其自然地成为小红书新的增长点,其所获取的用户非常精准,且黏性高,消费能力强。在跨境电子商务的风口,小红书也迎来了“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期。

创新:抓住技术与模式

当你发现了一个能成倍提升用户体验的好机会,可以说是有了“天时”,但是爆发线的出现还要有一个必要的推手,就是“地利”:技术加持的供给侧大爆炸创新或者用商业模式重新组合、配置资源。让我们把聚光灯聚焦到抖音这家公司上。抖音是一款可以进行创意音乐短视频拍摄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一款应用软件拍摄15秒的短视频,并自主配乐,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016年9月,抖音在今日头条内部立项。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抖音一路高歌猛进。在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日常用户的数量迅速增加,从不到4000万增加到近7000万,到了2018年6月初,抖音对外宣布其国内日活跃用户达1.5亿,月活跃用户达到3亿。而到了7月17日,抖音官方宣布其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了5亿。可见,抖音在海外市场上表现突出,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多次登上当地的App Store/Google Play(应用商店/谷歌应用)下载榜单。根据移动应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应用市场报告数据,抖音及其海外版本已在Apple Store(苹果手机商店)中被下载了4580万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OS应用之一。

图5-4 小红书下载量增长曲线

抖音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背景。许多时候,人们都能预知到下一个风口的方向,但直到技术手段成熟,人们才能把它变成一个真正成倍提升用户体验的商品。用于驱动抖音成功的技术之一是图像处理技术。典型代表是2017年12月抖音推出的“尬舞机”功能,这个功能使抖音一度登上了Apple Store免费榜总榜的第一名。“尬舞机”是由今日头条AI实验室研发,利用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实现用户动作和目标动作的适配,让用户能以较低门槛体验到“类体感”的游戏。这种游戏一经推出,就因其可玩性和娱乐性迅速爆红。

驱动抖音成功的技术之二是智能推荐算法。抖音继承了今日头条的优秀算法传统,当用户上传视频后,这个视频首先会进入规模较小的流量池,被一部分人看到,如果其评论和点赞较高的话,就会进一步被更大范围推广,以此类推,这就使得一个视频可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每个人的作品最起码会被一小部分的人看到,而且如果内容优秀就可以借此方式成名。与其他视频网站借助大V(粉丝众多的网络用户)转发视频以增加流量的模式不同,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较为公平的成名渠道,抖音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图5-5 抖音用户增长曲线

除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当行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成熟时,技术发展也将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爆发性产品往往是把具有强大传播性的基因融入业务模式中,如拼多多。基于微信朋友圈分享和群组共享模式的快速发展,拼多多利用微信社交软件相对分散、更加具有场景化的功能,以流量做切入口,以用户为根本,以好友分享与传播为基础,以拼团超级优惠为价值点,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了它可以裂变的营销渠道,都成了它的流量分发中心与信任背书平台,每个用户都是团购的发起者,也可以是团购信息的接收者。与此同时,基于社交关系的信用认可也减少了用户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不信任。在购买高质量和低价格的产品后,用户增强了对拼多多平台的信任,并成为下次开团的发起者。就这样,拼多多吸引了更多用户,形成了裂变效应,获得爆炸式增长。

效率:警惕暗处的陷阱

大多数情况下,用创新抓住提升用户体验的机会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但如果实现这种体验的代价是降低企业效率,那么你的企业很有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增长黑洞。在2014年获得爆发式发展的O2O行业就是深刻的教训。那时候通过大规模补贴获得高速增长的企业,如上门按摩、上门做饭、上门理发等提供O2O服务的企业,今天几乎都已关门大吉,或者进行了业务转型,才得以勉强生存。

表面上来看,它们成倍提升了用户体验,选择了足够大的赛道,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抓住了机会,并且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用户的爆发性增长,但当补贴停止时,增长也就停止了。在本质上,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提高行业效率,甚至造成效率的下降。阿里巴巴前CEO卫哲曾分析河狸家:上门服务时,工匠每天可以做2~3个订单,但如果他们在商店,则每天可以完成6~8个订单。此时,虽然由于O2O节省了租金,但每人每天的产量却在下降,整个行业的效率也就降低了。很显然,效率降低意味着各项成本升高,从根本上就阻断了爆发性增长的道路,只会陷入做得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加速企业的死亡,利润区被吞噬。

快:资本驱动

在爆发性增长中,“快”极为重要,它意味着压倒性的兵力投入。一个大风口,往往是被一群创新人才追逐的,谁拥有更多资源,能够更先占领市场,谁就有决胜权。比如在音乐短视频领域,musical.ly(一款音乐类短视频社区应用)事实上具备先发优势,2014年在美国率先上线,2015年7月,更是登上美国Apple Store的“总榜” 和“摄影与录像”应用两个榜单之首。但在中国市场,它的业务发展状况并不理想。2016年9月才上线的抖音后来居上,通过一系列高效的版本迭代和运营活动牢牢占领了中国本土市场。2017年初,musical.ly意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在中国开始推广本土化的短视频产品muse时,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此时抖音已迅速抢占了国内音乐垂直类短视频市场。2017年11月10日,musical.ly被今日头条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增长性爆发中资本的加持尤为重要,这在滴滴和快的之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两家公司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增长的风口,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应用嫁接在一起,迅速诞生了一个千亿级的新市场。如果说当时硅谷还在传播克里斯·安德森[1]说的“免费”的商业模式,那么若安德森来中国看到滴滴和快的的发展会触目惊心。这两家公司一路“烧钱”,一路“打仗”,以“付费补贴”的方式,把这个市场做到迅速爆发。在面临同样风口的情况下,如果竞争中两家公司策略相似,那么拼的就是一个字——快。这种爆发性扩张的快必须要有资本的介入,而且在开始第一轮融资之时,第二轮到第n轮的融资就要平行推进了。所谓爆发,就是不要均衡分布力量,而要集中打击要点,按兵法来讲叫作“一战而胜”。滴滴和快的都在2012年成立,自成立之日起,两者在市场上的步伐就非常相似,竞争异常激烈。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前,滴滴接受了四轮融资,对外宣布的总融资金额超过8亿美元,快的的融资金额与滴滴差不多。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滴滴和快的关于市场份额竞争的“烧钱大战”也迅速加剧。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家巨头分别投资滴滴和快的后,滴滴和快的就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获得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战略高地。2014年1月,滴滴宣布与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而快的出租车业务早在2013年就与支付宝相连,双方都开始强调它们的移动支付。

表5-2 滴滴和快的初期融资情况

①DST是来自莫斯科的一家专注于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公司,因投资脸书而名声大噪。——编者注

手上有弹药,子弹才能横飞。双方的融资就是一个“罗拉快跑”的过程,滴滴和快的合并前双方几乎每半年就有一轮融资,双方正是利用资本的助推快速点沸了这个新兴市场。2013年12月,滴滴投入8000万美元用于奖励接受订单的司机;2014年1月,在入驻微信后,开始实施为乘客提供10元优惠券,为驾驶员提供10元补贴的活动,后又宣布投入10亿元补贴。在整个补贴大战中双方耗资超过20亿元。滴滴和快的的“快”与“狠”让其成为赢家,而反观当时另一支劲旅易到用车,由于在补贴大战中的迟疑,使得其在第一阵营中出局。后来易到创始人周航在私下场合反复反思此战失败的要因——面对一天要签出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补贴费用,犹豫不决,错过战机。(www.xing528.com)

设计传播爆发线

谈完了产品爆发线,我们再来谈传播爆发线的特质。传播爆发线既适用于数字型公司,也适用于虽然业务传统但希望通过数字化来进行传播的公司。

拥有爆发性产品的小红书,其传播爆发线也打造得很成功。小红书迎合流行审美文化和用户兴趣,打造了一系列大型爆款营销活动并取得了爆发性效果。如组织“全球大赏”活动,邀请众多明星,形成官方权威性榜单;2015年的“小鲜肉送快递”营销活动,吸睛且极具话题性,当天就新增近300万用户,销售额相当于5月一整月的销售额;打造“红色星期五”“红色大巴车”等圣诞节推广活动,新增200万用户,且新用户下单比例达54%,订单转化率高达40%。这些活动好玩、有趣、大胆、高颜值、场景化、视觉冲击强烈,能够抓住年轻女性的兴趣点,因此才能引发爆发性的增长。

如果企业的业务类型是非数字化的,那么传播爆发线就成了业务爆发的唯一途径,更应引起企业的重点关注。传播爆发线的设计需要三个要素:打造社交货币、借力头部流量、社交病毒扩散。

打造社交货币

2014年,“冰桶挑战”成为社交媒体中传播最广泛的活动。冰桶挑战的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是一项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2]而发起,主要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慈善筹款活动。该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不接受挑战选择捐赠给慈善机构100美元,并且不能反复参加活动。如果被邀请者接受了挑战,他将在网上发布他浇冰水的视频内容,然后可以再“点名”3个人参加这个活动。这项慈善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渐冻症”这种罕见疾病,并为患者筹集治疗资金。国际和国内的慈善项目非常多,但是利用社交媒体传播,达到“一夜刷屏”的慈善活动却很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一书中,这本书的作者、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通过大量的营销行为学实证研究,发现了创造“疯传”即快速口碑传递,实现社会影响效应的原因。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他总结出“疯传”现象背后的STEPPS原则,我结合冰桶挑战效应的形成逐一分析。

S: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所谓社交货币,意思是人们都倾向于选择标志性的身份信号作为判断身份的依据。人们喜欢分享,因为他会觉得这是他个人身份的体现,会让他看起来更加精明、机智,获得更多好评。我们看到“ALS冰桶挑战赛”正好符合社交货币的特质,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参与、转发该活动,能显示自己善良、关注社会的友好特质,这非常有利于促使人们去转发。

T:诱因(Trigger)。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产品与一件经常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东西挂钩,不断激发人的联想(增加其激活率)。我们发现很多产品或者慈善活动的社会化推广未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间断性提醒”不够。而冰桶挑战的最大一个特质在于传递性,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下出现新的“客户创造内容”(Customer Generate Content),反复提醒大众,形成持续诱因。其实《小苹果》这首歌的一夜走红也是这个原理——网络上一时间出现了大量不同版本的《小苹果》。

E:情绪(Emotion)。社交媒体上“疯传”的情绪具有高唤醒性,这种唤醒同时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当然,单独激发心理或者生理的反应也有助于人们传播的积极性。在冰桶挑战赛中,发起者很巧妙地用“冰水浇身”满足了大众草根群体的围观心理:好玩有趣。尤其是看到印象中所谓的“高富帅”——雷军、李彦宏、刘德华等人变成落汤鸡的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大众参与和传播的情绪被挑起。

P:公共性(Public)。即在社交媒体上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增加营销的可视性进而放大这种从众性,冰桶挑战赛可谓将“公共性”利用到了极致。冰桶挑战赛中有个重要的规则设计是利用圈层效应,邀请者的任务完成后可以向周边三个好朋友发起“点名参与”(而非邀请参与)。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关系链是: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点名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马克·扎克伯格点名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点名俄罗斯投资巨头、DST的创始人尤里·米尔纳,尤里·米尔纳又点名了他的投资对象之一、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于是这个活动一夜之间从美国传到了中国,社交媒体的“六度效应”被充分激活。

P: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即在社交媒体上研究你想要传播的信息对其他人到底有何好处,如何把这个好处有效放大。在冰桶挑战赛的规则设计中有一条: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捐款100美元给慈善基金会。这种规则既能让传统的慈善活动更有趣,也更能看到慈善效果。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100美元都不是问题,难点在于背后的道德绑架,倘若只捐钱而不参与挑战,显然降低了这种慈善行为的传播性与持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道德的。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因为顾及形象,只捐钱而不参与,被围观群众质疑,这种“绑架式的实用价值”的设计让挑战变成了一种通关游戏,更有趣更好玩。

S:故事(Stories)。即我们设计信息传播的时候要注意把我们产品的利益点和故事相结合。在冰桶挑战赛中,24小时的时间限制非常关键,因为它每间隔24小时,都能掀起一个小热点。同样,挑战中还规定挑战者成功后只能指定3个人再接受挑战,越是稀缺的设计越能引发大家的议论和参与,表达自己参与这场传递活动的光荣(某种意义上像圣火传递),同时用冰桶来做“视觉锤道具”比其他形式更能深入人心。

乔纳·伯杰提到的疯传“STEPPS”六法则其实可以简化为第一项“社交货币”。社交货币源自社会经济学的概念,它可以衡量用户分享与品牌相关的内容的倾向,简而言之,它是利用人们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品质来塑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达到口碑传播的目的。它还可以理解为,社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获取认同感与联系感之前对于自身知识储备的消耗。比如大家玩同一款网游,或别人谈论热门电影时你也去参与讨论,这就是对社交货币的消费。社会归属感和与他人的联系是社交货币购买的产品。社交货币是有效打通社交链条的武器,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品牌迅速裂变。

本质上,抖音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交货币”产品。它是一款强大的短视频制作软件,功能齐全,有大量音乐、滤镜、美颜、特效可供用户选择。而且相比竞争对手,抖音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简单易操作——用户可以直接在软件内实现设置音乐、剪辑视频、增加特效等功能,也可以用简单的模板和功能按钮,帮助用户完成以前达不到的效果,比如逆向还原等。不论是搞怪、才艺还是旅行见闻,抖音用户都能通过软件制作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视频,这种简单的操作和独特的功能使得产品本身就具备高感知的特质,也让抖音的用户内容都变成了一个个社交货币。

从“疯传”的角度来说,社交货币就是人们会判断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比如转发、分享、点赞,是否更能增加别人对自己的正向判断。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设计的产品或者营销方式能够有效植入“社交货币”,你的产品就有被疯传的机会,所以对社交货币的捕捉,会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和传播。

借力头部流量

在这种爆发式的社交裂变中,企业还要抓住头部流量。自2017年5月,抖音开始与明星合作,借以宣传产品;6月底,抖音正式发布吴亦凡拍摄的“抖音与中国有嘻哈”的宣传短片;7月底,鹿晗新歌《零界点》登陆抖音,与此同时,抖音也赞助了《中国有嘻哈》;8月,抖音登陆《快乐大本营》,并举办首届“IDOU之夜”,开始了线下活动拓展;9月初,抖音联合摩拜实现了跨领域合作,登上《天天向上》栏目,并在月底与爱彼迎、雪佛兰、哈尔滨啤酒合作拍摄首支品牌视频广告。2017年11月10日,今日头条以10亿美元收购musical.ly,随后将之与抖音合并。在这一阶段,抖音关注年轻群体,通过赞助一系列年轻人感兴趣的节目,不仅奠定了其产品的基调,也迅速将产品推到了目标受众面前,从而实现用户倍增。

小红书也是借力头部流量的典范。为了契合年轻女性爱追星、追剧,观看综艺节目的喜好,小红书赞助了多个热门真人秀综艺节目,并吸引明星入驻。如赞助《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快速获取了大量曝光和用户;吸引自带流量的明星如林允、张雨绮等入驻,利用明星效应带来了新一轮热度和消费点,也形成了明星、KOL(关键意见领袖)、普通人的金字塔式的内容生态框架。

社交病毒扩散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的前5年一直在释放“流量红利”,那么在“流量红利”开始走向枯竭的时候,“社交红利”可能成为帮助企业释放“爆发”的一把利刃。

腾讯的核心基因在于社交,它依据社交数据设计出一套社交引力指数,反映一个企业对其用户的吸引力,腾讯将其称为“社交能”。社交能由四个要素构成,分别是社交圈指数、朋友圈指数、粉丝圈指数以及社交引力。根据腾讯的数据测试,社交能与企业当前的市场份额以及未来的增长潜力高度相关。

传播爆发线的崛起往往具备“传染性”的特质。“传染性”可以定义为“是否可以像病毒一样传播”,即像病毒一样具有高链接、高连带、高生长的特质,而社交链条,就像是病毒传播的渠道。抖音有着很强的社交性,抖音用户在发布视频时,可以通过加tag(标签),参加相应的挑战,从而发现相同喜好的用户。抖音的关注、点赞、留言功能也方便了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群体,在加完关注后,还能在“关注”栏中看到他们的专属更新,主页也会有关于他们视频的推送。除此之外,系统还会通过关注的人来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从而使兴趣类似的人能够建立自己的社区。这种高链接让社交关系的裂变增长效应释放出来,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定向扩散。

今天许多传统公司开始通过抖音进行营销,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期望打造一条传播爆发线。华谊兄弟一年投资9~12部电影,同时也引入境外的影片在中国影院上映,比如大家熟知的《摔跤吧!爸爸》。有一次我去拜访华谊兄弟的高管,问他最近票房最好的影片是哪部。他告诉我,最近从华谊杀出来的电影黑马是《前任3》。本来这部电影按照猫眼大数据推算的话,票房大概在4亿~6亿元,结果最后的票房是19亿元。那么这部电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爆发的呢?猫眼大数据推算的票房建立在垂直的用户画像的基础上,比如过去看此类型影片的消费者的人群、频率,然后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个模型,得出的数据为《前任3》的成长底线即预估票房。在电影上映的过程中,电影票房正如大数据所料的速度和规模在增长。但是一件事情引起了华谊营销部门的注意,即通过对社交声量信息的分析,华谊发现在社交网站上有一些评论,获得了极高的点赞、认同和转发,比如有女生看完这部电影后留言“我的前任也如电影中一样,让我痛哭流涕”。这些自我经历代入的信息,在社交网站上疯狂传播,观众看完电影后在影院里哭的视频被上传到抖音,仅这一个小视频的被点赞数就在千万以上,形成了巨大的导流入口。华谊营销部门看到这个“涌现出的爆发因子”,立即采取策略把这些UGC变成有组织性的营销宣传,将不同观众看完电影后的不同情绪反应录成微视频放到抖音平台上,从而在巨大的社交链上形成共振并被疯传,一下子把这部电影的票房拉到了19亿元。

古代兵法中将“一战而胜”提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所谓爆发,必须把业务融入“天时、地利、人和”中去,但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借助本章提到的普遍规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者朋友们可以尝试开始设计你的业务爆发线了!

本章小结

·撤退线、成长底线和增长线都是做加法增长,而爆发线是在做乘法增长,甚至是指数级增长。

·如今市场环境最大的势能即数字化,企业如果没有按下自己数字化的按钮,就无法撬动爆发线。

·数字化是爆发线的必要基因,近30年来,过千亿市值的创业公司,无一例外全部都拥有数字化基因。

·典型的爆发途径有两种:产品爆发和传播爆发。

·产品爆发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地把疯传的基因设计进产品,甚至是业务模式中。打造产品爆发线的四大要素是:风口、创新、效率和快。

·传播爆发线设计的核心有三大要素:打造社交货币、借力头部流量、社交病毒扩散。

【注释】

[1]克里斯·安德森是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家、预言家,《连线》杂志前主编,其畅销作品《长尾理论》《免费》《创客》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编者注

[2]即ALS,中国又称渐冻症。——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