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经济不是社会生产的初始状态。商品经济是早期的产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如果用人们交换活动的方式来划分经济时期,那么人类社会经济便是按照初始期的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共产主义的高级的产品经济的阶梯而递次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原始公社的氏族共同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早期的不发达的产品经济的第一阶段。这一经济条件也是在产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步出现的。

商品经济与产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商品经济绝不是永恒的。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归于消亡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生产的初始状态。人类社会最早的经济形式是早期的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是早期的产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如果用人们交换活动的方式来划分经济时期,那么人类社会经济便是按照初始期的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共产主义的高级的产品经济的阶梯而递次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这种情况乃是由于社会经济基础要经历由原始的公有制形态、私有制形态,而发展为共产主义公有制形态的螺旋形发展所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的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属于产品经济时期。这是初始的、不发达的产品经济时期:一方面,在生产单位内部存在某种不发达的分工,而生产单位之间却缺乏分工,从而缺乏生产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换;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单位表现为一个独立的所有者——或是共同体所有制,或是奴隶主的或封建主的庄园所有制——这种生产单位内部即使存在分工,但在分工中处在不同地位的直接生产者并不是产品的独立的所有者,因而这种所有制关系排除生产单位内部的商品交换,是一种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原始公社的氏族共同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早期的不发达的产品经济的第一阶段。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共同体内部的分工极不发达,很长时期只有自然分工,如男子从事打猎或畜牧,妇女、儿童从事采集、烹饪与其他家务活动。由于氏族共同体公有制内部不存在劳动产品的私人占有,因而不存在氏族内部的产品交换。尽管那时有氏族社会成员之间在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中的活动与能力的交换,但是这种直接的、无代价的活动交换也是极不发达的,而且是被限制在氏族所在地域的狭窄的范围内。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不发达的早期产品经济的更高阶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分工在自给自足的社会基本生产单位内部发展起来。如在私人奴隶作坊和国有奴隶作坊或是奴隶庄园内,此后在封建农奴庄园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内部生产分工。在有些场合,如在奴隶工场内部,生产分工甚至达到极为精细的程度。分工的发展往往越出了生产单位的界限,在某些生产领域内发展成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与地区间的社会分工,并由此产生了生产单位间的商品交换,但是这种社会分工与生产单位间的商品交换毕竟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奴隶占有制与封建主庄园占有制的性质,一方面排除了广大直接生产者的独立的所有者的地位,如奴隶就不可能在市场上以独立的所有者身份进行交换;另一方面,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方式又把分工限制和禁锢在生产单位内部,这一内部分工也只是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各种归奴隶主与封建主直接占有的享乐资料的生产,因此只能导致在生产单位内更发达的自给自足经济,而不是导致交换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生产单位内部有复杂的劳动分工和生产出多样的产品,也仍然是一个从属于所有者意志的产品直接生产与直接分配的生产机体。可见,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所有制的性质,既排斥或阻碍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直接生产者进行的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又排斥与限制生产资料所有者即奴隶主之间或封建主之间的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这种所有制关系占据统治地位,正是这一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外貌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产品经济时期并不排斥商品关系。在前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主要保持产品经济的特征,但逐步出现并形成了某种不发达的、局部性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真正的最发达的商品经济,从而标志着历史上的商品经济时期的到来;社会主义社会则开始了商品经济的逐步地走向消亡和向产品经济的过渡。商品经济在历史上经历这样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早期的产品经济时期萌芽,逐步发展,达到盛年,以后逐步衰亡,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产品经济时期。

商品经济在早期产品经济阶段很早就萌芽了。这是由于商品生产所必要的条件在产品经济阶段就开始形成了的缘故。(www.xing528.com)

作为商品经济的必要前提的社会分工,在产品经济时期就早已出现和发展。如上所述,产品经济并不排斥分工,它只是排斥独立的所有者间的社会分工。由于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必要形式和杠杆,因而任何类型的产品经济,从原始氏族公社经济、奴隶制经济到封建庄园经济,无不在不同的程度上利用内部的生产分工来增加各种使用价值的生产,以达到发展产品经济的目的。正是在产品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业与农业的分离,此后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最后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阶级的出现。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产品,从而为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和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创造了物质基础。

商品关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生产者是生产资料与产品的独立的所有者。这一经济条件也是在产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步出现的。尽管原始氏族公社所有制排斥公社内部的商品交换,但是产品经济的发展,使各个孤立分散的氏族共同体的社会交往与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原先各自分散活动、互不往来的孤立的氏族公社,一旦它们各自拥有为对方所需要的剩余产品时,它们就会以独立的所有者的身份在市场上相对立。这种互相联系又互相对立的氏族公社所有制关系,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史中最早的、氏族公社间的商品交换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16]

如果说在原始公社末期,在相互对立的氏族公社之间,开始了偶然的、零星的商品关系,那么,以后随着原始公社分工进一步发展和统一的公社所有制分解为独立的私人所有制,在市场上相对立的已是拥有剩余产品的私有者。在这时进行商品交换的主体,不再是公有的集体生产者,而是私有者。商品交换过程表现为“两个所有者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过,是在确认私有权的同时放弃的,或者是在私有权关系的范围内放弃的。因此,每一个人能让给别人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的一部分”[17]。由于剩余产品的经常存在和私有者的众多,原先的偶然的交换也就逐步发展成为经常性的商品交换关系,原先的在交换过程中才发生的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在这里成了一开始就旨在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这种私人所有制关系的确立,就成为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很长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的开端。

伴随着各种自给自足的共同体所有制的解体而产生的私人所有制,具有多样形式。在奴隶社会,有贵族奴隶主与工商奴隶主等形式,此外还存在独立的农民与手工业者所有制;在封建社会,有各种形式的封建主所有制,如贵族领主所有制、贵族地主所有制、庶族地主所有制、商业资本家所有制、个体农民所有制、行会手工业老板所有制,等等。这种多元的私人所有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那些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组织逐步地解体。因而无论是欧洲或是亚洲的前资本主义社会,我们都看见了商品关系尽管是缓慢地,但却是逐步地向前发展着。在我国,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在自给自足的领主庄园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多层次的地主所有制、大量的个体农民与城市商人所有制得到长足发展。我国城乡商品经济很早就有较高程度的发展,以致它不再如马克思所说“就象伊壁鸠鲁的神存在于世界的空隙中”[18],而是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引起城市经济生活的不断商品化,而且侵入和分解个体农民的自给自足经济,使商品关系越来越成为农民家庭生活的一个部分,并引起了土地商品化的出现。尽管商品生产有较高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坚固的自给自足性质——这一坚固性是由农业与手工业的直接结合的脐带来维系的——它总是将商品经济关系规范在这些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所容许的限度内与范围内,使商品经济关系只是作为产品经济的补充。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古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等等生产方式下,产品变为商品,从而人作为商品生产者而存在的现象,处于从属的地位。”[19]而且在频繁的经济、政治、社会危机与战争的破坏下,已经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关系又逆退和回到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因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货币关系是艰难地和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但它却不可能发展到能够取代占统治地位的产品经济的地步,从而不能改变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所具有的鲜明的自然经济的外观。

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产品经济阶段的基本结束与商品经济阶段的开始。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这是因为:(1)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它以社会分工的更高发展为特征。各个领域中专业化协作的发展,“不仅把每一种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产品的每一部分的生产都变成专门的工业部门;——不仅把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产品制成消费品的各个工序都变成专门的工业部门”[20]。(2)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切形式,都是立足于手工工具落后的技术基础之上,劳动生产率较低,只能生产有限的剩余产品,无力使具有内部巩固性的自给自足经济单位归于解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则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技术基础,这种现代化的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才能彻底地扫灭那些不依赖市场的、自给自足的、前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最普遍地确立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所有制。(3)资本家所有制不同于奴隶主所有制与封建主所有制,在于它不是以生产与占有作为消费享乐对象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发财致富即占有剩余价值为目的。生产他人所需要的商品和在市场上出售商品,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因而资本家作为商品的所有主在市场上相对立,便是资本家所有制的重要特征和内涵,它与奴隶主所有制和封建主所有制主要地表现为所有主对产品的直接占有有着明显的差别。资本家作为商品所有主在市场上相对立,也就意味着一切劳动产品统统以商品形态在市场上互相对立。在那里,无产者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劳动力成为商品,这种劳动力所有制形式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个体生产者也是商品生产者。因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态,是以各种商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对立和进行商品交换为特征的,从而是一种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关系。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以其发达的社会分工把无数个私人生产者密切联结起来,又以其发达的私人所有制关系使无数个分散、独立活动的商品所有者在市场上相互对立。这种产品不同所有者在市场上相互对立的最发达的形态,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为最发达的商品经济。它不仅使这一经济时代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中典型的商品经济时代,而且使商品关系在性质上最完全、最纯粹和范围上最广泛,从而使商品经济发展到历史上的顶峰,成为经典作家所说的商品经济的“绝对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