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夜半的无人工厂盛行

夜半的无人工厂盛行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在富士山下的机器人厂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白天,这个工厂大约有100位员工,但是入夜后整厂只有一个警卫,所有工作都交给机器人执行。在发那科的自我评估中,这个工厂如果以传统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都将是现有的10倍以上。通用汽车负责这家合资公司的有关软件、营销和市场的部分,发那科则提供机器人与相关的硬件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则由双方共同进行。

夜半的无人工厂盛行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批新企业加入机器人产业,并引起另一波成长风潮。这一波的成员大多是机器人使用企业以及机器人产业的上游和关联产业。富士通旗下的发那科公司(FANUC)是全球数控机床的生产盟主(产量占全球市场一半左右),也是伺服马达的领导企业。在1974年时,它加入生产机器人的行列,最初的目的是想满足该公司的自动化需求。

从数字上看,发那科公司是全日本机器人产量最高的企业。它的产品主要是供应日本汽车产业,其次才是本身使用。它在富士山下的机器人厂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白天,这个工厂大约有100位员工,但是入夜后整厂只有一个警卫,所有工作都交给机器人执行。在发那科的自我评估中,这个工厂如果以传统设备和技术进行生产,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都将是现有的10倍以上。

1971年开始生产机器人的松下电器,本身是以消费电子产品知名的松下集团旗下的一个厂。松下企业集团在1967年就开发出它第一台电器产品自动插件机,并供内部生产线使用。到了1975年,松下把机电部门独立出来,发展更精密的机电产品,并于1980年推出焊接机器人,两年后再推出装配用机器人。

70年代后期的新企业中,安川电机公司最有代表性。安川是生产数控系统(CNC)以及马达等重型机电产品的企业。1977年,这家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条机器人生产线,主要是生产弧型焊接机器人,后来也生产供搬运、印刷和装配用的机器人。1986年,这家公司开始生产自动装配站,并且利用这套技术将零部件组装成该公司最普遍的L10焊接机器人。成功后,该公司的策略是将自动装配站列为内部使用技术,以累积更多经验,同时成立一个供客户参考的展示场。在80年代中期,安川宣称它是日本市场上最大的机器人供应商

川崎重工最早是以支付专利费的方式模仿美国的机器人,后来也逐渐形成了它自己的技术能力。1982年时,川崎重工开始销售Puma系列的焊接机器人。1985年,它与美国的专家科技公司技术合作,发展直接驱动式机器人。它所生产的机器人以用途分,包含点焊、弧焊、切削、输送、搬运、封装、喷漆等多种类型。

1980年,日本的机器人企业至少超过130家,它们大致分成4种类型。第一类是电子电机企业,其中如日立东芝、NEC、三菱电机、安川和富士电机等。第二类是机械企业,包括发那科、丰田工机、小松机械和东芝精机等。第三类是运输业企业,其中如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和三井造船工程等。第四类是钢铁企业,包括神户钢铁与大同制钢等。80

根据《机械电子产业暂行法》(1971~1978年)以及《机械情报产业暂行法》,机器人制造企业享有向日本开发银行以低息贷款的资格,不过,很少有企业重视这项优惠条件,原因之一是所谓低息并不比正常利率低多少,而且企业本身的规模都不小,筹措资金的渠道很多。

另外,日本的机器人企业,通常根据它们传统上所专长的竞争项目,采取不同的垂直整合策略。像川崎重工有国防工业的传统,在液压机械方面能力很强,因此生产主力放在液压机械方面,并向外界采购马达、齿轮和小零件。松下电器则生产马达,对外采购齿轮和液压机械部分。发那科则自行生产马达和控制器。

这些日本企业背后也有强劲的关联产业支持。日本是当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垂直整合技术最完善的领导国,这些技术涉及数控系统、机床、马达、光学感测器、电子零部件及其他电子设备。原因是许多相关产业都已经踏入机器人产业参与竞争。

许多日本机器人企业同时也在机械和电子领域进行着多元化经营。因此,它们不但发展各种工业机器人的专业制造技术,还将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机器人生产线上。应用技术的不断累积,正是日本机器人产业成功的一大要件。81(www.xing528.com)

日本机器人企业在电机和电脑方面的基础,也比它们的国外竞争对手强。美国的机器人企业大多是自行创业,使用者兼制造商或机械设备企业。欧洲的企业主要来自汽车厂,少数例外是ABB集团、Olivetti和西门子。比较起来,日本电子企业基本上要比纯机械企业更能处理精密机电和数控方面的技术。

日本机器人从1975年开始出口,起初被当做劣等品。到了1981年,出口占产值的比重还是只有5%左右,因为当时大量的内需市场相对冲淡了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兴趣。到了1985年,日本机器人出口已占产值的20%,正是日本汽车业和汽车零件业称雄的时刻。

机器人通常是由企业直接卖给客户,营销过程本身就是高度技术导向的,并需要对客户的生产流程相当熟悉。因此,教育潜在客户是不可缺少的营销措施。采购机器人的决策一般由管理层负责。企业也要协助客户正确认识机器人的能力和优势,并介绍其他相关的自动化设备。日本机器人在出口市场的进展缓慢,部分因素是这个产品需要高度的服务能力,必须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和培训等支持。若工业机器人只是客户采购自动化设备中的一项,整个买卖谈判的复杂程度也连带着提高。

许多日本机器人企业愿意与外国公司合作,目的就是培养对国外市场的营销、服务等能力,或借此取得特定的技术。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1982年成立的通用/发那科公司。通用汽车负责这家合资公司的有关软件、营销和市场的部分,发那科则提供机器人与相关的硬件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则由双方共同进行。

1986年,大约有20%的发那科机器人是专为通用汽车生产的。此一合资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7%,是全美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发那科在1986年,再次与通用电气合作,目标放在发展自动化工厂系统上。

这两项合作计划都反映了一个事实,美国企业承认本身的产品无法和发那科竞争。除了发那科与通用的合作模式之外,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合作模式大多是制定销售协定,也就是由美国公司促销日本的产品。82其他日本机器人企业也还没有在美设厂的行动,所有对美销售的机器人都是出口。

80年代中期,日本机器入产业在美国市场的成绩比在欧洲的表现好。对日本企业而言,它们的销售重点是国内市场,其次是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只是第三位,而欧洲市场对日本机器人的排斥力也比美国市场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