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下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评价框架分析

新时代下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评价框架分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经济增速,因此在定量分析时也更多地运用利用外资增速、对外贸易额增速等速度型指标为主。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用于新时代分析对外开放水平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新时代下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评价框架分析

对于一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评价,国内外学术界基本上均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方法上看,一般有两大类衡量方法:第一类是从对外合作规模层面进行衡量,主要基于对外贸易额、利用外资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设计相关指标,具体指标一般有贸易开放度[2]、资本开放水平[3]等;第二类是从制度层面进行衡量,主要包括关税水平、非关税壁垒等,部分学者甚至将汇率制度、国内市场化程度等均纳入对外开放水平的衡量指标。同时,由于不同经济体经济制度、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也不同,单纯运用定量方法并不能对一国的对外开放状况进行准确评价,因此学术界也往往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予以辅助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数据可得性、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学术界主要采取第一类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分析。由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经济增速,因此在定量分析时也更多地运用利用外资增速、对外贸易额增速等速度型指标为主。但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时代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客观评价的要求。例如,从需求层面看,我国经济将长期坚持内外需协调发展的战略,因此传统的贸易开放度这一指标就不适合作为对外开放水平的最优衡量指标;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基数已经很大,对外贸易额不可能维持金融危机前两位数甚至20%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因此对外贸易额增速这样的指标也已经不适合评价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再如,当前我国迫切需要构建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而很多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指标是制度类指标而非规模类指标,甚至有些指标无法量化,需要辅以一定的定性分析。

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用于新时代分析对外开放水平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客观评价。该框架具体如下。

1.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对外经济合作在规模上很难重现金融危机之前的大规模增长。然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必须对世界经济保持较强的影响力,既便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实践。这种影响力,既与双边贸易和投资等具体的经济合作规模有关,也与我国在全球经贸规则中的话语权比重有关。

2.对外经济合作的质量和层次(www.xing528.com)

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各国均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但各国在全球经济合作中所处的层次并不相同,有些经济体处于原始创新、技术研发等环节,有些经济体处于金融、贸易等高端服务环节,有些经济体则处于高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也有些经济体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组装环节。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在开放型全球经济体系内实现高层次的供求均衡,从而有效提升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位势。因此,基于全球价值链等现代分析方法,对我国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质量和层次进行客观评价,是新时代衡量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一环。

3.对外开放相关体制机制的先进性和可适用性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加之我国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对外经济合作的层次也相对较低,设计相关体制机制更多的是基于当时的客观实际,不必过度考虑和全球通行规则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相关规则接轨的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必将大幅度提升,无论是关税、市场准入等“边境上”体制机制的差异,还是知识产权、环境乃至产业政策“边境后”体制机制的差异,均会对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经济合作产生各种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和我国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对降低制度性成本的要求也会日益迫切。因此,积极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对标”并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向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将不断增强,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

4.对外开放的协调性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理区位、要素禀赋等原因,我国重点推进东部地区对外开放进程,一些经济特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我国承接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基本不需要考虑对外开放区域协调性的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日益突出。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十分优越,但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国家级开发区等传统开放平台亟待转型,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新型开放平台在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加快提升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传统开放平台和新型开放平台在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更加协调、更加平衡的对外开放格局,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