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休闲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休闲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休闲供给和需求规律指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休闲产品价格与休闲需求成反比,与休闲供给成正比。图3-4休闲需求与休闲供给静态均衡受休闲需求与供给规律的影响,需求曲线为一条递减的曲线,供给曲线为一条递增的曲线。休闲需求和休闲供给同时变动引起的旅游供求的动态均衡。

休闲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1.均衡的定义

均衡概念存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在经济学分析中,均衡更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99]。在休闲市场上,休闲供求矛盾主要是依靠价值规律作用进行调节的,即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促进休闲供求矛盾的不断变化,进而推动休闲供给与休闲需求不断趋于均衡。

2.休闲供求均衡的形成

1)休闲需求与供给的静态均衡

在休闲市场中,休闲产品价格是决定休闲需求与供给的决定性因素。休闲供给和需求规律指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休闲产品价格与休闲需求成反比,与休闲供给成正比。休闲产品价格提高,则需求量就会下降,而休闲产品的供给量则会相应上升;休闲产品价格下降,则市场对此休闲产品的需求量会上升,而价格下降导致产品供给量相应减少。对应于一定的休闲产品价格下,休闲供给等于休闲需求时,即达到了休闲市场的静态均衡状态。此时,所对应的休闲产品市场价格P0即为供求均衡价格,供求相等时的产量Q0即为均衡产量,如图3-4所示。

图3-4 休闲需求与休闲供给静态均衡 

受休闲需求与供给规律的影响,需求曲线为一条递减的曲线,供给曲线为一条递增的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E点时,休闲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我们称在E点处达到了休闲供求的均衡,当休闲产品价格由P0上升到P1时,休闲市场供求均衡被打破,此时休闲产品供给量为Q2,需求量为Q1,供大于求,价格会趋于下降;当休闲产品价格由P0下降到P2时,供求均衡仍会被打破,休闲产品供不应求,使得价格趋于上升,直到休闲供给曲线与休闲需求曲线相交于E,休闲产品供求趋于均衡为止。

2)休闲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均衡

在现实市场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休闲需求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休闲供给虽然在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在一定的休闲供给能力内仍会随着休闲产品市场价格变动而出现小幅变化,完全静态的供需均衡仅仅是理论上的一种假设,现实休闲市场中多表现为休闲需求或者休闲供给变动所引起的休闲产品价格变动的动态均衡。

休闲需求引起的休闲供求动态均衡。如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得到提高,节假日制度不断完善,人们的休闲时间得到保障,客观上提高了人们对休闲产品的需求。需求曲线由D0向右平移到D1,在休闲产品供给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原来休闲产品供需均衡点由A点移到B点,相应地休闲产品的供给价格也由P0上升到P1,休闲产品的均衡产量由Q0增加到Q1,如图3-5所示。

图3-5 休闲需求变化引起的休闲供求动态均衡

图3-6 休闲供给变化引起的休闲供求动态均衡

休闲供给引起的休闲供求动态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休闲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休闲产业,从而造成休闲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的增加。这使得休闲供给曲线将向右由S0移动到S1,在休闲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形成新的休闲供求均衡。休闲供求均衡点由A向右移动到B点,休闲产品的均衡价格也由P0点下降到P1,均衡产量由Q0增加到Q1点,如图3-6所示。

休闲需求和休闲供给同时变动引起的旅游供求的动态均衡。这种变动情形较为复杂,既可以是同方向的,也可以是相反方向的;变化的比例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而这两者在变动方向和变动比例上的不同组合,同样会使休闲供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出现多种变化可能。以休闲供求反方向等比例变化为例,在图3-7中,休闲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D1,而休闲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S1,此时,休闲供需均衡点由A点移至B点,但均衡产量并未发生改变,但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了P1

(www.xing528.com)

图3-7 供求同时变化引起的休闲供求动态均衡

拓展阅读3-3

广州城市公园的休闲供需特征[100]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公共休闲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志。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广州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广州市的城市公园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领域众多学者从规划设计、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休憩使用、经营管理等不同角度对广州市的城市公园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

1.城市公园供给规模特征

到2000年底,广州市基本形成了功能合理、种类齐全、分布均匀的城市公园体系。随着广州2000年及2005年的行政区划整,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也在逐年完善,广州的城市公园数量和面积也在逐年递增。尤其是2005年到2010年筹办亚运会的六年期间,广州市投资近40亿元进行“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建设,在城区范围内按“一环、二轴、三网、四片”的绿地系统格局推进青山绿地工程。

2.城市公园供给类型特征

根据广州市新实施的《城市公园分类》,广州市城市公园涵盖了大部分类型,公园类型齐全。在各种类型的公园之中,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主体,占到37个。其中,全市性综合公园有7个,分别位于越秀、荔湾、白云、天河。区域性综合公园经过历年的发展建设,每个行政区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城市新区萝岗、番禺、南沙花都的区域性综合公园的建设,对本区域居民休闲活动意义重大。

数量最多的是社区公园,占到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除萝岗区以外,其他各区社区公园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受地域限制的影响,广州市的社区公园普遍较小,面积超过5 hm2社区公园只有23个,其中有4个社区公园面积超过了10 hm2,主要集中在番禺和花都两个城市新区。

在专类公园中,风景名胜公园有14个,数量最多,面积最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分布在城市新区内。其次是植物园数量达13个,主要集中在林地、圃地较多的天河、海珠、番禺、白云、花都等地。再次是纪念公园数量有12个,这与广州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主要集中在旧城核心的越秀区。

另外,随着珠江沿岸的新开发和城市街边绿地的升级改造,广州市的带状公园的数量发展迅速,到2010年底带状公园数量已经达到17个。

随着体育健身的热潮和广州市承办亚运会的契机,广州市体育公园有了一定数量的发展,但是主要集中主城区且规模较小。儿童公园发展相对明显滞后,目前广州市仅有两处儿童公园,面积均不大。另外,广州市内分别有雕塑公园1个、动物园2个、历史公园5个、游乐园5个、湿地公园3个,极大丰富了广州市城市公园类型。

3.城市居民公园休闲需求特征

城市公园休闲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城市公园的布局应该以居民的休闲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规划。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城市居民选择的公园的范围尺度逐渐加大。日常休闲基本集中在居住小区及其附近的社区公园,双休日及节假日,城市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在居民的休闲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非常突出,社区公园的选择度下降。

从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类型的需求特征上来看,将近一半的居民把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休闲的首选,充分说明了城市公园在城市居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专类公园的选择中,风景名胜公园和植物园的选择比例较高,这充分说明了在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下人们对于自然风景和绿色的渴望。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体育公园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带状公园作为城市中开敞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需求比较强的景观单元。随着公园专类功能的增强,居民对公园的选择度会逐步降低。根据广州市城市公园现有的类型分析,广州市城市公园类型已经较为齐全。但是通过对居民公园类型丰富度的感知调查发现,大多数广州市居民仍然认为广州市的公园类型单一,丰富度不高。这一方面说明广州市公园在类型丰富度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州市居民在公园休闲类型选择上的单一性较强。

从居民在城市公园内休闲停留时间的调查可以看出,广州市居民选择在城市公园中的休闲停留时间一般集中在2~3小时及以下。从理论上来说,居民在公园中停留的时间与公园的规模成正比关系,通过访谈,大多数居民认为在社区公园停留时间会在1~2小时或以下,在城市综合公园和大型的专类公园中停留时间集中在3小时左右。

(资料来源:徐秀玉.城市公园休闲供需平衡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25(6):69-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