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市场前提:需求与供给

水市场前提:需求与供给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用水需求有所变化,但程度不同,也就是说,各种用水的需求弹性不同。非农业经济用水的需求弹性也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经营状况、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情况。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越来越成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焦点。通过用水效率提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有利于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水市场前提:需求与供给

在第一篇水资源配置系统中已经对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里再作简单概述。

(一)水资源需求

用水的需求大体上包括四种,即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生态用水需求、农业用水需求和非农业经济用水需求。

人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是指人们为满足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必须的水量。这部分用水需求不能通过市场解决,每个地区按人口计算的水资源基本需求在水资源配置中必须优先满足;生态用水需求是维持生态系统水环境而必须的水资源量,是一种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难以进入水市场,应由政府负责提供;农业用水需求是指农田灌溉、林牧渔等方面的用水;非农业经济用水需求泛指除农业以外的其他各产业领域的用水。后两种用水具有竞争性、排他性等私有物品特征,可以通过配置初始水权、通过市场机制转让水权的形式实现水资源在地区和行业间的优化配置。所以,通过需求分析发现,水市场只适用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产业生产需要领域的用水。

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用水需求有所变化,但程度不同,也就是说,各种用水的需求弹性不同。基本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弹性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农业用水需求弹性较大,其主要因素是各个季节或长期的温度、降水状况及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情况。非农业经济用水的需求弹性也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经营状况、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情况。

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越来越成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保障12.5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发展到16亿,到那时,我们可以在农业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淡水需求总量还将会有较大增加,这主要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据权威人士估计,未来中国淡水资源需求的增加量主要表现在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方面,也就是主要表现在城市用水上。这种潜在的水危机将随着干旱的增加而越来越引起重视。(汪恕诚,2000)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只有合理的需求,才形成有效的合理需求。水资源合理需求是有节制的需求,是可持续需求,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保持均衡的需求。水资源需求不仅是水量需求,还包括水质、水环境和水生态需求;不仅是人的需求,还要考虑自然界的需求;不仅是当代人的需求,还有后代人的需求。只有综合各方面要素的需求,才是合理的需求。水资源的合理需求难以自发形成,必须通过需求管理来实现。水资源需求管理需要相应的物质技术措施为基础,核心是经济制度安排。(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水利理论分析课题组,2003)

(二)水资源供给(www.xing528.com)

1.供水来源

一切水资源来源于降水。人们用水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然水的直接利用,如直接引用河水灌溉等,另一部分来源于水利工程或者经过适当加工后供给用户的水。现实中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是水管单位和自来水企业等经过水利工程蓄、引、提、压、送、供的水,还包括处理、净化后的退水(用过的、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和淡化过的海水,水利工程工作的过程就是赋予自然水劳动价值的过程,使水资源演变为水利工程供水,从自然资源转变成为经济资源并产生价值,最后满足各种类型的水需求。

2.水供给的特性

水的供给同一般的商品供给不同,它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性,一是水供给的波动性,一个地区可用水资源的供给量在一年各个季节中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在一个较长气候变化周期,水资源可供量有规律地波动,由于自然和人类原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更增加了长期水供给的波动;二是水供给的地域差异性,水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任何地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供给都依赖于当地气候变化和蓄水层的储量,水需求和水质问题也与当地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同时,由于输水、提水、储存水的投资不同,也增添了水供给的地域差异。

3.形成有效供给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给相协调,根本出路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供给,以更小的用水增加支持更大的经济增长。通过合理的经济制度安排、科技进步和工程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包括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宏观层次的水资源配置效率,就是要及时把适量的水配置到合适的区域和行业;二是提高微观层次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品和服务的用水量。在提高结构效率和产品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用水效率的提高。通过用水效率提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有利于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水利理论分析课题组,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