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秘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

探秘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范围与内涵1)范围界定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三区”之一,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个地级市,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62%。2)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河西走廊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2)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全局性的宏观战略规划加强区域联动,合作开发,形成一个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共同体。

探秘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

(1)范围与内涵

1)范围界定

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三区”之一,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个地级市,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62%。

2)文化内涵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像一条璀璨夺目的玉带,其上点缀着敦煌、武威、张掖等历史文化悠久的瑰宝城镇。这条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长廊,见证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

河西走廊是展示我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历史文化走廊,也是记录我国西北生态文明发展历程的生态文化走廊,同时还是我国西部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文化和体育文化走廊。

(2)发展优势

1)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东南季风区、蒙新高原区、青藏高原区的交会之处,该地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祁连雪峰、茫茫戈壁和浩瀚沙漠,造就了与绿洲风光相映衬的另一种河西走廊的奇妙风光。

2)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遗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有不可移动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遗产6100多处。我国正在“申遗”的26个丝绸之路史迹点中,甘肃境内的6个就有4个在河西走廊。

3)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

从周秦到隋唐,多民族间的交流不仅从未中断,在唐朝更是繁荣兴盛,光照史册。历史上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各民族迁徙频繁,不同的文化彼此交融共同发展,演奏出融合、团结的友好篇章。同时多民族交流和频繁迁徙也赋予了该地区多元的文化内涵。

4)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

河西走廊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做出了贡献。“铁人精神”“铁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成为构成甘肃精神体系的有力支撑和陇人品格的生动写照。

(3)问题和难点

1)土壤沙漠化、缺水严重等生态问题突出(www.xing528.com)

河西走廊自然环境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壤沙漠化以及水源短缺。这给当地居民的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张掖市初设之时并不在现址,而是在今黑河中游的西岸,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土地遭受巴丹吉林沙漠侵蚀,植被被严重破坏才搬迁至现址。河西走廊的疏勒河水系、石羊河水系和黑河水系由于河西地区的耕地面积不断增长,地下水过度、无计划的滥用而一度濒临干涸。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该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尚未成型,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少,规模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不足。

3)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足

河西走廊虽然集中了具有优势特色的文化资源,但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分散性和同质性尤为明显。区域内部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极为明显,目前河西五市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仅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做文章,未注重文化产品开发向产业创新驱动的转变,暴露出其对区域文化底蕴把握不足的问题。

(4)功能定位

围绕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石窟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边塞军旅文化以及工业和科技文化,以促进文化生态发展、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为重点,以大型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为载体积聚人气,实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沿铁路、公路向周边辐射的开发思路,形成集遗产保护、景观旅游、事业服务、产业发展、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和文化园区。

(5)发展战略

1)立足现有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突出“文化生态”特色

突出该区域的“文化生态”特色,合理充分地开发文化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2)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全局性的宏观战略规划

加强区域联动,合作开发,形成一个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共同体。充分依托该区域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培育和建设武威天马文化产业集聚区、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敦煌莫高窟、古长城遗址等保护工程;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等产业;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使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国际旅游目的地。

3)进一步促进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首先,要重视旅游文化资源布局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有全局观念。其次,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对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进行系统谋划、总体规划。

4)全面提升河西走廊文化产业竞争力

第一,发挥河西走廊以“敦煌、丝路、多民族”为文化内涵的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文化经营项目向产业化、规模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第二,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将河西走廊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世界的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努力推出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第三,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第四,构建起一个民主、开放、充满活力的人才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新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