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输业的经济特征及其交通效应

运输业的经济特征及其交通效应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输业与一般的工业部门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运输业生产的是无形产品,不能储存也不能转移运输生产过程的效用,是于安全、无损条件下改变旅客或待运产品的空间位置。如果运输需求不足,运输供给就应相应减少,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浪费。交通(运输)效应是指交通行为作用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变化。

运输业的经济特征及其交通效应

运输业与一般的工业部门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输业生产的是无形产品,不能储存也不能转移

运输生产过程的效用,是于安全、无损条件下改变旅客或待运产品的空间位置。由这一特征所决定,在运输过程中对质量要求显得异常重要和突出,在客货运输中,必须贯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旅客的人身安全和货物、行包的完好无损。由于运输劳动是空间位置的变化,所以运输过程基本是在自然条件中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其设备、场所、人员流动分散,点多面广,经营管理不同于其他工农业生产部门。

(二)运输生产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替代性

运输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该特点决定了运输生产只能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运输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一个地区一段时间内多余的运力,不能补充另一地区在某段时期内运输能力的不足。如果运输需求不足,运输供给就应相应减少,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科学的综合运输规划是指导运输生产的重要依据,为此必须加强运输的科学预测和运量调查。

(三)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是扩大再生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运输规模是社会经济的基本比例之一。

1.某种运输方式一旦建成,就会产生交通(运输)效应。交通(运输)效应是指交通行为作用于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变化。它包括物质传输效应、集聚诱发效应、时空效应、经济连锁循环效应和社会(国家)管理效应,即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要素的集聚,从而形成社会生产力;诱发潜在生产能力的发挥,扩大社会再生产;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完成其再生产过程;缩小地域空间;相对延长工作和休息时间;增加社会再就业,产生生产和消费的经济连锁循环递增现象;实现社会(国家)的行政管理和巩固国防;促进信息传递、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等,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www.xing528.com)

2.商品经济越发达,生产对流通的依赖性越大,铁路等运输行业的作用也越突出,应优先超前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初级阶段,单位产值要求的运输量大,大宗、长距离的原料、燃料半成品运输构成了货运的主体,此时期铁路的较大发展不可避免。

对于生产领域的农业来讲,美国和德国的调查表明,在农业的产外作业中,运输量占一半以上;对林业采伐作业来讲,80%以上是运输作业;对采掘业来讲,基本靠运输作业,因为该行业的本质是运输业;对加工工业来讲,只有依靠运输才能进行生产、输入原材料、输出制成品。对流通领域的国内和国际贸易来讲,更是依靠运输,我国商品流通费中1/3是运输费用,经济发达国家商品流通费中运输费用一般在1/2以上。上述事实证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空间与时间联系,完全依赖于运输业的功能才能实现。所以,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犹如农业在社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样,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之一。

3.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比较传统的内容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等,而很少研究和确认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或社会生产结构,在多大规模上用多少资源去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移,应当是我们社会生产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忽视这种研究,必然导致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必然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现在社会生产实践向我们提出: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应当是社会生产结构的基本比例关系之一。

按一般国际水平,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前,交通运输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都应超过20%,例如,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曾占到27%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起飞的基础之一是发达的交通运输,必须做到超前发展。如果说20世纪初美国的40多万公里铁路,是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奠基石,那么现在7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和600多万公里的一般公路就是它继续发展的翅膀。我国交通运输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2021年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约3.58万亿元,同比增长3.1%,既为巩固我国经济基本盘贡献重要力量,也有效服务保障了民生领域。

(四)运输生产既创造价值,也创造使用价值

在理论上,对于运输业不仅要强调它的物质生产属性,还应重视它的服务属性及国防功能。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和非储备性,使得运输业为社会提供的不是新的物质产品,而是在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并不留下任何可见痕迹的“效用”,这种效用既可供个人消费,又可以将其追加价值转移到商品本身上去,促使物质使用价值的形成以及新环境中使用价值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