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说,可见交通运输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南船北马”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南北地域颇有特色的交通运输民俗。我们由“南船北马”一语引发了我国南北交通的差异及其对生产生活、军事活动、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等影响的话题,下面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地讨论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同工农业生产一样,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我国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说,可见交通运输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见图37)。虽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日益减小,但仍然受其制约。

图37 南船北马

早在西汉时的《淮南子·齐俗训》中就已经有了“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南船北马”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南北地域颇有特色的交通运输民俗

从历史上看,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主要在黄河流域,逐渐向南扩展到荆楚、吴越、巴蜀,跨五岭直达南海。南方各民族生存的区域多江河湖海,交通往来主要靠河海提供舟楫之便,船的产生由来已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之一。《周易·系辞》中就记载,黄帝时“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获食,运输代步。《吴越春秋》中形容吴越之人“以船为家,以楫为马”,《春秋大事表》则说吴人“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由此可知船在古南方民族中的重要地位。

生活在千里草原游牧民族,很早就形成以畜力驮拉物品以及骑马、骑驴等交通民俗。但在所有的畜群中马占有最高位置,马不仅是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蒙古牧民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人们不论是走亲访友、迁徙移场,还是狩猎放牧都离不开马,马是一切财富中的主要财富。

舟与马不仅是生产和生活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的娱乐用具。赛龙舟赛马是南北两地不同民族各自喜爱的娱乐活动。南方民族常年驶船在水上逐浪,北方民族终日骑马在草原驰骋,这种单调的生活都需要娱乐活动调剂,于是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适应的娱乐活动赛龙舟、赛马应运而生。那种充满热烈的情感体验与情绪宣泄的娱乐方式构成南北民族不同的审美动态形式。比如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生存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使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适于增长体力和技能的体育锻炼项目,赛马、射箭、摔跤是蒙古族男子汉必须具备的三项技能。

马和船用于战争,也是南北方所不同的特点。如辽阔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骁勇剽悍的民族,孕育出13世纪成吉思汗时代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这支队伍一人数骑,风餐露宿,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以少胜多,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席卷了半个世界,号称“蒙古旋风”。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吴国的战船是当时最有名的,有“楼船”“突冒”“三翼”等多种舰艇,吴国就是凭借这些战船先后在汉水和太湖大败楚、越两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更是水上用船创造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船与马还反映出南北方民族不同的文化心态。

南方农耕民族的生活环境河湖密布,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理想的农耕地带,生活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优越性很容易产生快乐、满足感,产生执著的乡土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的民族意识,期望生活环境安定,厌恶战争,决不轻易离开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所以“船望风静,人望国安”。自然形成了一种以土地和家族血缘为向心的凝聚力,家族观念极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化观念。家族是缩小了的国家,而国家也正是这种放大了的家族,这种“家国一体”的模式,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就像船上的舵一样重要:“船载千斤,掌舵一人”;国家的安定要靠明君治理:“船歪舵不灵,国乱主不正”;家庭的兴旺要靠家主的打理:“船无舵不行,家无主不兴”。农耕民族由于小生产者的自给自足,彼此隔离,同外界缺乏沟通,一般是“各扯各的帆,各行各的船”。在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下,人们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培养出了人们普遍的安分守己的无为德行,注重谦卑,崇尚中庸,处世圆滑,常言道:“船到弯处须转弯”“人不弯路弯,船不弯水弯”“看风使舵”。人们性格相对懦弱,大多数情况下是消极地忍耐。“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船在人们心目中充当了息事宁人的载体,“和好一个人一条船,得罪一个人一堵墙”“帮人帮到底,渡船渡到岸”。“船文化”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无处不在。

与尚农、务实的农耕民族文化心态不同,北方的游牧民族以尚武、豪放著称于世,其生活方式、民情习风和心理素质富于苍劲雄健的气势。长期的游牧生活,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争,养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文化类型和风俗习惯,他们生活简易、民风淳朴、眼界开阔,性格直爽(骑马者喜欢“直来直去”)、粗犷,行为灵活,流动而不僵滞,变化而不呆板,他们的财产不在于固定的土地,而在于随他们一同漂泊的畜群,这也决定了草原人的好客、冲动的民族性格。这种强健、勇毅的人生风范,宽阔壮美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的气质,使人们感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生命的博大与坚强,焕发着金戈铁马式的阳刚之美。(www.xing528.com)

我们由“南船北马”一语引发了我国南北交通的差异及其对生产生活、军事活动、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等影响的话题,下面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地讨论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交通运输业是指人类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人或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生产部门。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方面。交通运输布局,包括运输线路和运输枢纽布局。运输线路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海上航线、航空线路和管道及架空索道。这些交通线路无疑都要占据一定空间,必然会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同工农业生产一样,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些自然条件,如顺风、顺水和空气的浮力等,是交通运输布局的辅助力,有些自然条件则是交通运输布局的阻力。交通运输业生产,是凭借自然条件和线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涉及很大的空间,犹如一个巨大的“露天工厂”,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固定在个别地点或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克服空间障碍的过程。自然条件主要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质量、投资和分布状况,同时,交通工具的运行,也要受到与运行方向相反的运行阻力的反作用。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不同的地理条件,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形式和程度各不相同。

地理位置直接影响运输方式、走向、运价等。新加坡如果不是处于马六甲海峡东端这样一种“咽喉”位置,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海上航运与社会经济。又如意大利的地理位置,由于中世纪以前的航海技术只能使海上贸易在地中海进行,帆船还不能经常在大西洋太平洋航行,加上西亚、北非、南欧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地中海很长时间成为世界交通、经济的中心。15世纪以前,意大利几乎有7个世纪在世界交通、经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意大利所占据的地中海的中心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地貌形态对交通运输布局影响的差别很大。交通运输业基本建设要求工程量小而线路质量高。所谓线路质量高,就是线路较直、坡度小、弯道小、曲线半径大。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线路,可以增加运输工具的牵引重量和行车速度。因为运行中的车辆,要受到基本运行阻力和附加运行阻力,附加运行阻力的大小,等于车辆重量与坡度正弦的乘积,如果坡度愈小,坡度正弦的值愈趋近于零,即车辆受到的运行阻力愈接近于基本运行阻力。所以,交通线路愈是平直,车辆牵引力愈大,车速愈快。平原地区最符合上述技术标准要求,而且基建投资最省。据测算,同样标准的铁路干线每公里的造价,平原地区只有山区的1/3~1/5。我国近年建设的宜万铁路全长377公里,因位于地形崎岖的山区,绝大部分线段要开挖隧道、架设桥梁,总投资225.7亿元,每公里造价高达6000万元,有的地段每公里造价甚至超过1亿元(见图38)。所以,铁路选线时,必须在综合研究铁路拟建地区的经济、人口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线路的主要走向,以解决线路的经由问题,使所建铁路运营条件好、投资经济合理。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需要与可能这一重要因素的前提下,必须深入分析研究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这个主导因素。例如,在平原地区,应尽量取直路线,以减少里程总长,降低造价和运费,但需绕过湖泊沼泽、村镇时,需要采取简单展线。在低山丘陵区,为克服地面起伏大,需采用展线或套线来避开较高地段,或者以土石方工程或隧道、桥梁来克服局部工程障碍,有条件时选取河谷线一般较有利,但要选择河谷的缓岸通过。在地势崎岖、峰峦重叠的山区,选线时限坡要小于或远远小于地面自然坡度,必须把展线和大量土石方工程结合起来;河谷线一般为山地区通过纵坡最小地区,对河谷过于弯曲和谷底宽度不足时则可建设隧道、桥梁来解决;在选择艰巨的越岭线时首先确定越岭垭口,然后采用展线、套线方法使其在垭口连接。另外,在丘陵地区特别在山地区,还应换算工程和运营费用最小的经济限坡和经济最小曲线半径。现在,我国铁路和高速公路大部分集中于平原地带,除了社会经济原因外,平原地区工程量较小,造价较便宜,也为主要原因之一。

图38 造价高昂的宜万铁路

资料来源:http://info.service.hc360.com,http://image.baidu.com.

修建陆上交通线路,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在变质岩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分布区、黄土分布区以及地壳活跃和岩浆、地震频繁地区修筑铁路、公路,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滑坡、塌方、岩崩等危害;在不适宜修建铁路、公路的地质病害区,可能因线路绕行影响线路的顺直,增加工程投资。

水文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天然河道、优良港湾条件是发展水运的基础。在径流量大、河网稠密的地区,内河通航里程一般较长。资源贫乏的临海国家,工业多布局于沿海,主要是为了利用其有利的海运条件;其次,河湖的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变化,河道曲率半径和分布状况,洋流的流向,直接影响水运的速度、运量、运费;最后,跨河建筑物的设计标准要根据水文情况设计施工。如处理不当,或设计标准过高造成浪费,或麻痹大意,标准过低,留下隐患,日后将造成灾害性事故。一般来讲,陆地交通线尤其是铁路路面,应高于该地有害水位。为节省工程投资,陆上交通线应尽量少穿越河流,少建桥涵。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交通运输的重要条件。降雨量直接影响内河航运。雨量太少,河川流量小,浮力小,不利通航。但洪水过猛,逆水行舟所受阻力大,同样不利通航。暴雨可能冲毁陆上交通线,中断交通,甚至造成恶性交通事故台风、风暴、浓雾,直接威胁海运和空运。特大台风、浓雾有时也影响铁路列车、公路汽车的正常运行。气温影响交通运输有两个方面:一是气温偏低会使中高纬度通航河道出现冰冻期,在严寒季节常因航道封冻而中止通航,如黑龙江流域,冬季河流结冰期达7个月,全年通航期只有5个月。某些中高纬的海港冬季被迫暂停,影响港口生产的连续性;二是温度过低会使某些运输工具的动力丧失。在高寒地区、高山区,由于冻土的存在,以及道路泥石路面的冰冻,会造成修筑铁路、公路的困难,或引起路面翻浆,阻碍车辆通行。暴风雨的侵袭,往往造成积雪封山、封路,严重阻碍车辆通行。而新疆、西藏大气纯洁干净,万里无云,能见度很好是保证航空运输极好的条件。

综上分析表明,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着运输方式的选择,在有水运资源(江、河、湖、海)的地区,要考虑有无可能使用水运,在需要跨越大山、大川、沙漠和沼泽地时,就出现了是使用铁路、公路还是航空的几种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对运输线路采取不同的空间布局方案,对投资和运费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它又影响着运输在固定的两点经由不同的空间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