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生态完整性与人类愿望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生态完整性与人类愿望的实现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这一思想与“人类是宇宙飞船地球号上的乘客”“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提法是一致的。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互为依存、协同演进。

可持续发展:生态完整性与人类愿望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我国学者将该书中的定义翻译成中文时,出现了不同的表述,但基本内涵都是由此产生的。国际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百余种之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可以概述如下。

(一)着重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的生态持续性,旨在说明要达到自然资源存量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学联合会共同召开了可持续发展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发展且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二)着重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生存战略》,其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既强调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生物多样性,又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130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只有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使人们的生活在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

(三)着重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着重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达到最大。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四)着重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采用“闭路循环”的工艺,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益低的表现。

(五)着重从环境伦理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

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形成的环境伦理学,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1.代际伦理观

其认为当代人对于未来世代的生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破坏环境还是将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殆尽,都是当代人对未来人的损害行为,可能对未来世代的生存造成威胁。由于现行决策体系不具备协调世代间的利益机制,因此要防止这种损害几乎无能为力。建立在共时相互性基础上的契约、投票、立法、诉讼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形成当代人之间的制约,但不能反映不同代际间利益主体的意见,后代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是现代伦理的一个结构性缺陷。能否坦率地承认这一点,并为未来世代的生存留有充分的余地,是当代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

2.地球整体观

整体主义是相对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尊重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自由;整体主义则主张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的价值判断必须服从整体的价值判断。环境伦理学主张地球整体主义,即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的利益都应该服从全球利益,并且强调国家利益要服从全球利益。环境伦理学认为,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原则只有在“无限空间”中才能实现,因为个人的自由必须以不给他人带来危害为前提。在空间和资源都有限的地球上,个体的行为不可能不对周围产生影响。例如:一国的火力发电站造成的大气污染可能使邻国的森林枯死;国际河流的上游国家的水污染将直接影响下游国家居民的身体健康。必须对个体、集团乃至国家的自由加以约束。在“只有一个”的地球上,不可能有超越地球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只有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全球环境问题的对策上达成真正的协调和合作。

3.自然生存观

环境伦理学认为,不仅人类有生存权,生物种属、生态系统、景观等也有生存的权利,不容随意否定,这就是自然的生存权。这一主张乍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不经,实际上却包含了相当深刻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内涵。如果只承认人的生存权而不承认自然的生存权,那么许多破坏自然的行为就可能在保证人的生存的借口下合理化,其结果必将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只有抛弃“以我为中心”的立场,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才可能避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这一思想与“人类是宇宙飞船地球号上的乘客”“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提法是一致的。

国内许多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的一个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综合调控经济、社会和自然的三维复合系统,目的在于实现世世代代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反映了这一复合系统的整体性。经济系统离开资源和环境的依托,就不能发展而会走向衰退;社会系统离开经济系统的支撑,人类文明就不能出现而会走向原始。同样,如果没有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资源环境就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在环境退化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时,也将没有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机制使之得到恢复和改善。此外,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是动态的,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互为依存、协同演进。

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可持续发展,可以指发展要有后劲,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要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一直发展下去,并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还不能毁了“发展”的根。如果将可持续发展比作是接力赛,则每一代人就像接力赛中的一位运动员,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像接力棒,从前一位运动员手中传递到后一位运动员的手里。在接力的过程中,每一位运动员不仅自己要能够快速地跑到终点,而且还要将接力棒顺利地传递到下一位运动员手中,不能将接力棒掉到地上或为下一位运动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投资的角度看,只要我们今天的投资不妨碍明天的发展,而是有利于明天的发展的,那么,这种投资就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总之,可持续发展表示了人类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愿望,因此,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哲学和伦理意义上的定义,也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人们感情和期望的表述。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不以为然。例如,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模糊不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