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研究启示与建议

探讨研究启示与建议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有的分业监管造成了监管空白,例如对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企业的监管就非常滞后,因此需要加强监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打通各市场分割局面,畅通市场利率传导的渠道。

探讨研究启示与建议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仅依靠大规模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久,必须向提高单位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驱动模式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一个有效途径,同时有助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去杠杆”“去产能”改革。

本书证实了利率市场化对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因此未来我国应继续大力推进各项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继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实现最优配置。产能过剩在微观企业则表现为长期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多表现在国有企业中。利率调节机制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利用利率工具等金融方法化解产能过剩是切实可行的。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杠杆风险”巨大,然而信贷资源的“所有制歧视”,致使我国“杠杆风险”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中,因此未来不仅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利率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还需要从根本上扭转信贷歧视,让更多企业在信贷市场获得公平的融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化解杠杆风险,而且有助于信贷资源跨部门配置,提高信贷配置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争论一直不断,特别是在金融行业领域,政府对行业进入设定了非常严格的管制,致使我国金融行业因其垄断地位持续获得了超额利润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推进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利润率均等化,从而抑制实体企业进入金融行业套利的市场动机,有效抑制经济“脱实向虚”。

2015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之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深化期,政府、企业等都需要抓住改革中的问题,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与策略。(www.xing528.com)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一方面,实体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现实科学、理智地选择发展战略。在坚守“服务主业”的前提下,实体企业不能草率或功利地选择金融产品,或向金融机构扩张。经过科学规划后,产融结合的企业需要熟悉和适应金融行业的运作,构建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培养了解金融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利润率均等化问题不是仅靠国家政策、体制改革就能实现的,需要实体企业本着“匠心精神”做强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同业竞争的加剧,增强了实体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讨价还价的可能。但银行为了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将会建立一个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因此实体企业需要抓住此时机,尽可能完善自身经营业绩,提升资金等全方位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围绕市场利率构建企业自身的投融资管理体系等。特别是国有实体企业改革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与企业管理者需要增强公平竞争意识,避免利用政府或官员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产生不正常竞争,扰乱市场公平。国有企业需要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政策,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对于政府来说,不仅需要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还需要在配套政策和体制改革创新上下工夫,应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畅通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优质的或大型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将更多银行信贷资源留给中小企业。现有的分业监管造成了监管空白,例如对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企业的监管就非常滞后,因此需要加强监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打通各市场分割局面,畅通市场利率传导的渠道。应根据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进行分类管理,差异化制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针对性提出改革措施,在分类目标下进行权责利的统一,实行各级监管与绩效考核。国有实体企业应突出主业发展,以有利于提高企业乃至行业的竞争力,不仅对企业利润进行考核,还应对企业营业收入占比等指标进行监管,对于非主业投资上级单位应加强审核,控制非主业投资规模、投资流向等,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