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在中东:贸易多元化与基础设施投资策略

中国在中东:贸易多元化与基础设施投资策略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中国极为明智地对中东地区的经贸投资保持了贸易多元化,大约一半以上的区域投资分布在非能源领域,而非单纯的军火或资源贸易。[7] 中国高层较为重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港口投资奠定了投资基础,也为未来中国在该地区有关港口进行“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式的投资活动提供了政策保证。

中国在中东:贸易多元化与基础设施投资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计划的实施对于中国政府未来提升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与国际贡献,提供全球化公共产品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海外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商贸辐射遍布全球,因此,海外港口集散地与海上物流通道及布局、全球海上交通线的畅通与安全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的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海上合作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密切与沿线国的合作,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2]中东、北非沿线作为“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规划蓝图中的处于末端的一部分,鉴于该地区“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扼东西半球交通要冲,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运输网,位于“一带一路”倡议交汇点”,[3]中东、北非沿线有关国家对外贸易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备较大的地缘价值。

中东与北非(近东)是著名的文明发祥地和重要的宗教文化发源地。但是由于多重原因尚未完成工业化,绝大多数国家在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上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与中东、北非有关国家保持较好的经贸关系并且在未来经济发展总量拓展、互惠性与互补性上存在极大的潜力。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投资方和工程承包方。根据中国官方介绍,中非互利合作已进入由政府主导的援助为主逐渐向市场运作、企业投资为主转型,从一般商品贸易逐渐向产能合作和加工贸易升级,从简单工程承包逐渐向投资建设运营领域迈进的转型升级。[4]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今后3年将提供600亿美元,投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加大对非洲出口产业投资,并帮助在非洲修建道路、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5]中国和中东国家在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领域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6]中国极为明智地对中东地区的经贸投资保持了贸易多元化,大约一半以上的区域投资分布在非能源领域,而非单纯的军火或资源贸易。[7] 中国高层较为重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港口投资奠定了投资基础,也为未来中国在该地区有关港口进行“投资、建设、经营一体化”式的投资活动提供了政策保证。(www.xing528.com)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地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三国(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以及地中海与红海交汇的沙特阿拉伯和地处地中海南部的北非五国(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凭借其拥有出海口的地理优势成为潜在的港口投资对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