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思维催化还是信息工具?

互联网:思维催化还是信息工具?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有专家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媒体思维与产品思维的结合,落到企业经营上,无非就是外部营销和内部生产;任何商业组织,都必须做好两端;如果只强调一端,企业必然跛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前景不被看好,张瑞敏却认为这是制造业最好的时代,应用互联网思维而非仅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这是他与传统制造业大佬的最大不同之处。最典型的当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互联网思维转变。

互联网:思维催化还是信息工具?

雕爷(孟醒)牛腩、黄太吉(赫畅)煎饼店、Roseonly(蒲易)鲜花店、马佳佳(张孟宁)的情趣用品店品牌或产品在极短时间内爆红网络,引发关注热潮与销售创新高,让更多的人以为就此找到了成功的捷径——“互联网思维”。

加之马云和雷军两位成功人士的“推波助澜”,“互联网思维”仿佛一个“点金石”,在很多人眼中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一时间人人都在谈论这个生造的词语,更催生出一大批追梦人。他们举着“互联网思维”的大旗,嫁接着任何一个自己想要投身的领域,做着“有朝一日颠覆传统行业,造就新兴互联网时代”的美梦。

“互联网思维”成为显学:做“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做“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做“互联网思维”的豆浆店、做“互联网思维”的牛腩店、做“互联网思维”的成人情趣用品店、做“互联网思维”的房地产,甚至有人想做“互联网思维”的厕所……

在坊间,人们对“互联网思维”有很多解释:是社群,是回到常识,是连接一切,是参与感……似乎怎么说怎么有理。

“互联网思维”的传播起码让一些传统企业领略了创新的思维意识:在互联网世界里,所有的产品其实都可以靠口碑来传播;专心做产品,要把产品做得非常好;加快产品的改进和完善节奏,从而更快地更新换代,快速地迭代产品;企业始终与用户在一起,时刻向着用户需求的方向努力,而不是闭门造车。

那么,“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综合各方面意见,结论大概为:“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涉及不同方面,包括便捷、免费、用户体验、数据思维、开放、分享、创新驱动等几个要素。也有专家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媒体思维与产品思维的结合,落到企业经营上,无非就是外部营销和内部生产;任何商业组织,都必须做好两端;如果只强调一端,企业必然跛脚。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2014年1月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互联网的个别企业为自己贴金的一种说法,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但是半年以后,他在万达电商内部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今天会上郑重地强调,所有系统必须要检讨,是否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们不用互联网思维、新的方式去做,可能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即使房地产也要有互联网思维。”

也正在此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互联网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而是改变了做事的方式,使传送层级减少,速度加快。华为坚持用五年时间……以互联网精神,为改变内部的电子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与客户、与供应商互联互通。”

海尔是最早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制造业企业。张瑞敏说:“海尔不是放弃制造业,而是换一种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制造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前景不被看好,张瑞敏却认为这是制造业最好的时代,应用互联网思维而非仅把互联网当作工具,这是他与传统制造业大佬的最大不同之处。

最典型的当数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的互联网思维转变。2014年杨元庆在亚布力论坛上说:“某些企业希望利用互联网迅速获得商业成功,甚至把其他环节都外包了,主要放在营销环节上,希望获得快速成功,从而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的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住产品质量关、管好供应链、做好售后服务等,那么,实践这样的业务模式,最终将会证明是行不通的,这绝对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杨元庆影射的是小米的弊端。

可是截至2014年年底,刚刚上市3年的小米手机在中国市场销售6500万部,超过三星,排名中国第一,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盈利26.4亿元。而经历30年发展的联想品牌手机在中国市场只销售4730万部,该业务亏损,而且整个集团的利润也没有超过小米。销售渠道上,联想手机70%来自运营商,而小米手机70%则来自小米电商。2015年5月,联想召开誓师大会,杨元庆当场宣布:“联想将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公司,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转变,从销售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

不可否认,互联网新兴企业拎着大棒闷头闷脑地给了传统产业一闷棍,悄无声息地瓦解了一些传统销售渠道、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但是同样不可否认,传统企业只要明白了“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们就会迸发出无比强大的竞争能力。海尔、华为、万达、荣昌洗衣、华谊兄弟、顺丰等企业,携带着重资产、大队伍、新技术,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互联网化转型的绝地反击。(www.xing528.com)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在倡导“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未来的企业都要互联网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搅局传统企业的生存法则。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不用互联网方式来思考问题,就没办法在市场上展开竞争了。

现在,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表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引入传统工业,改造和提升着传统产业,创造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这样新的巨大市场”。

互联网最先渗透的是广告营销环节,“互联网+”是从C端到B端,从小B(分销)再到大B(核心企业)的过程。时至今日,互联网几乎已经渗透到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各个环节之中:从E-mail在线沟通、微信发通知、百度查信息等基础应用,到客服管理(CRM)、仓储管理(WMS)、信息管理(ERP)等信息系统,乃至基于企业上下游的外部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SCM)。互联网优化着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如图91所示。

9-1 互联网从内到外优化着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

“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下一波商业浪潮中最关键的词汇。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传统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思想观念和商业理念,避免出现诺基亚柯达的“傻瓜式失败”:“我们的确失败了,但是我们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要敢于以终为始地站在未来看现在,发现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想象未来,仅仅看到威胁。

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还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

而从另一方面讲,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存在行业特性的思维创新,但绝对不能将其一概而论为“互联网思维”。

而那些盗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有些真的只有概念的帽子,却没有真正把互联网的精髓融入产品的血液中。在现实场景中,不是你脱下西装换上休闲装、穿上平板鞋就是互联网思维了;不是你说你的产品营销手段具有“互联网思维”,它就真的具有互联网思维了。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企业家浅尝辄止、变得浮躁,把互联网片面地理解为免费、口碑、用户至上等。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不是颠覆一切的撒手锏,它并不意味着所有陷入运营危机的汽车公司、房地产企业、教育机构和化妆品提供商,一旦引入这种思维,就能快速蹿红,挖掘金矿。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不是简单的模块叠加、增加一个互联网工具而已,而是再造质变、创造新业态的过程,它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实现以及规则制定的融合。这种融合会深刻改变产业的组织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至少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改造流通:实现销售的互联网化,将公司的产品服务以电子商务模式推广,同时开展网络营销。第二个阶段,改造生产:调整生产管理经营,利用互联网理念(比如用户为中心)改造自身体制来适应互联网经营的需要。第三个阶段,产业协同: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上的互联网化,逐步实现产业协同。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围绕自身业务形成自己的生态,或者加入别人的生态中。

未来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价值,反倒是和实体经济结合好的、软硬结合的产业才面临更大的机会。对于未来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有两个趋势非常值得关注,一个是云计算,一个是大数据。这二者有利于运营商,会带来更大的商业机会。笔者在《开放式战略——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一书中就有描述:大数据是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