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自由贸易区的运行环境?

如何优化自由贸易区的运行环境?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反省一下可以发现两个问题都不能靠自由贸易区运行环境自身解决,需要施以外力。当区内企业在高素质人才的开拓下具备国际竞争的实力时,企业将以国际市场的经营为主导方向,它们将把国际惯例作为运行标准,要求区内的政策向国际惯例演变,并为获得更自由和开放的经营环境对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游说,促使政府的政策给予自由贸易区更高的开放度和自由度。

如何优化自由贸易区的运行环境?

根据上述分类,我们将分别从四个领先因素出发,分析自由贸易动态发展的路径,以及实现这一路径的困难。显然,有的自由贸易区可能不只在一个方面领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就单一因素分析的结果,所不同的是多方面因素领先在自由贸易区的动态运行中将形成合力,而非效果的简单相加。

(一)政策环境领先的动态效果

1.动态运行的循环过程

当政策环境的领先是以更开放和更自由的形式出现时,这种开放和自由是自由贸易区吸引企业投资的焦点,同时管理部门设区目的明确、规划好,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发,它的特点在于管理机构对区内经济管理能力较强,拥有较高的管理权限,管理者可以对自由贸易区进行全面规划,有效引导、调整区内的产业结构,引进项目时比较注意经济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这将为区内的企业创造一个极好的运行环境。在自由贸易区启动阶段,这种政策环境就将区内企业置身于全球市场环境中,进驻这种自由贸易区的企业将多是在全球进行战略部署的跨国企业,它们或者是国际市场为目标的企业,或者即使以国内市场为目标,也是具有全球竞争实力的企业。因为这种毫无约束的开放和自由竞争为自由贸易区创造了优胜劣汰的环境,在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取得政策保护的情况下,或者说任何企业都处于平等地位的条件下,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只有优秀的企业才能胜出,跨国企业的实力足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跨国企业进驻政策领先的自由贸易区的原因在于:跨国企业在设计其全球战略时将遇到如何有效协调各分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的问题,政策障碍使全球整合难度加大,或者成本较高。自由贸易区的自由和开放性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较好的交流平台,解决了在整合子公司时可能遇到的组织、语言及文化上的难题。

众多跨国企业进驻自由贸易区将带动区内辅助功能向国际化水平发展:第一,它们的进驻可能引导其原有的合作伙伴进驻自由贸易区;第二,它们与原有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方式,以及内容将在区内被其他企业学习;第三,它们与区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国际惯例或国际销售渠道。另外,跨国企业的进驻将提高区内管理效率,跨国企业在全球布点是有限的,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总希望跨国公司能成为其布点之一,其国内的相关产业便随跨国公司打入国际市场。为了吸引跨国公司进驻,发展中国家的管理机构都将以配合其运行的姿态出现,许多冗长的手续将删除,并尽量按跨国公司所能接受的国际惯例来办理。

跨国企业还促使区内生产要素向高级化发展。众所周知,跨国企业要求一流的办公环境、通信手段、基础设施,这些是跨国公司全球形象不可分割的部分,为此它们可以不惜代价,这就将最先进的设施引进到区内。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将提高区内人力资源素质,其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将在区内扩散开来,为区内人力资源起到示范效应。

而高水平的生产要素反过来也为辅助性功能和支持性条件水平提高创造了基础,还将成为企业选择自由贸易区进驻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后,功能的升级促使政策环境发生改变,图4-5 描述了这一过程:

图4-5 政策领先的动态效果

2.运行过程的难点

从以上分析中看出,当政策环境以开放性和自由性为内容时,自由贸易区向高级形态发展的难点是:首先,跨国公司的进驻并不足以使“相关和支持性条件”衍生出“产业集群”;其次,跨国公司是从需求角度提升区内的生产要素的水平,但区内能否提供优质生产要素却是关键。反省一下可以发现两个问题都不能靠自由贸易区运行环境自身解决,需要施以外力。对于第一个问题,即自由贸易区的管理者在引进项目时,应该注意相关产业的上下游关系,有计划地促进区内产业集群的顺利形成,这将涉及合理设定区内产业链的问题。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需要管理者提供现代化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要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初期能提供好的基础设施,还能不断地翻新基础设施。对于人力资源的供给则将与当地的教育水平有关,能否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或能否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关键要素。

但是,当自由贸易区的政策领先以优惠政策的形式出现时,自由贸易区内企业受到政策优惠的保护,这就不能保证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上述良性循环将可能无法开展,自由贸易区无法找到一条内生的发展道路。另外,这种政策优惠给自由贸易区带来的优势是不能持久的,因为一旦政策优惠丧失,区内企业将面对其他区域竞争者的冲击,如果没有其他补救办法,自由贸易区可能走向衰落。

(二)生产要素领先的动态效果

1.可能的动态过程

假设生产要素的领先表现为自由贸易区拥有高级水平的生产要素形式。

首先,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及其高昂的成本,对入驻企业将起筛选作用,入驻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效益才能在区内长期开展工作,能在这样的区域内运行的公司起码能创造高附加值并获得高回报。为补偿高昂的租金成本,企业必须为业绩而努力,一旦企业遇到阻碍其获利的问题时,将寻求政府或管理者的帮助,这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政策环境的限制。而企业对利润的追逐要求企业提高效率,第一,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最赚钱的环节上,这将产生分工的需要。第二,还要求上下游企业的效率加快,这些为辅助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存在一条将自由贸易区推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路径。

其次,高素质人才的开拓精神可以使区内企业在面向国际化竞争时立于不败之地,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还能发现商机,并开创新的辅助性功能。当区内企业在高素质人才的开拓下具备国际竞争的实力时,企业将以国际市场的经营为主导方向,它们将把国际惯例作为运行标准,要求区内的政策向国际惯例演变,并为获得更自由和开放的经营环境对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游说,促使政府的政策给予自由贸易区更高的开放度和自由度

2.运行存在较大的难度

生产要素将自由贸易区推向高级水平的难度较大:(1)基础设施对企业的筛选作用只能保证企业的高盈利,却不能保证企业经营内容和范围的国际化,也不能保证增强自由贸易区内企业的关联程度;(2)高素质人才对企业面向国际化和创造新功能的力量并不大,个别行业还可能受到政策限制。而且,多数自由贸易区的高级人力资源只是潜在的供给条件,因为区内人力资源是由区外的劳动力补给的。在自由贸易区没有形成吸引力之前,人们很难主动选择自由贸易区作为发展基地,上述通过高级人才推动自由贸易区发展其实只能以企业行为出现时,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但这种方式实际上超出了我们所讨论的人力资源的作用范围。所以,单纯靠人力资源优势将自由贸易区推向高级水平的概率很小。

总之,高级生产要素促进自由贸易区向高级演变的能力有限,所需要的外界力量远比其他情况要多。具体而言,需要给予的外力包括:第一,政策随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变化,不能成为束缚其发展的瓶颈;第二,为新兴产业,尤其是新兴的服务业的孵化提供条件,包括风险资本和投资,以及上市融资手段等,为有能力开办某些行业的人才扫清障碍;第三,发挥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协调能力,合理引导,产生有效益的产业集群。

3.讨论

实际上,高级生产要素的出现只能为自由贸易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基础设施是死的,而劳动力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两者都无法承担起塑造产业集群的能力,当一个国家兴办自由贸易区时,在具备高级的生产要素后,要发挥这些优势,应该靠自由、开放的环境和对相关支持性条件的引导,必须以更加刻苦的态度研究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规律,研究市场规律,研究企业行为。

另外,当自由贸易区的生产要素领先以初级生产要素的形式出现时,这种初级生产要素对进驻企业没有选择性,也不能促进区内企业向高度化发展,上述动态过程不能进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单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科隆自由贸易区无法维持长期的高额利润的现象。科隆自由贸易区这个真实的案例表明,在利用初级生产要素的优势来开发自由贸易区时,对兴办者来说,一时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一切,关键还要未雨绸缪地设计自由贸易区未来的发展道路。(www.xing528.com)

(三)管理领先的动态效果

1.动态运行的过程

相关和支持性条件如果指的是区内的管理机构效率较高的情况,这类自由贸易区的优势在于管理者具备高效的服务能力,可以及时解决区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向立法部门建议,修订政策法规,给企业以保障,或者开拓新的辅助性功能。管理者可以影响到政策制定(有的管理者本身就能制定政策),为投资者创造优惠的政策条件。总之,管理者可以为区内企业主动提供所需的更多公共品,这就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优越的投资环境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管理者在引进项目时可选择范围更大,入驻区内的企业起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因此跨国公司入驻的概率会比较大。区内大量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将按国际惯例进行,它们的业务也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这就为区内创造更具有外向型的经济环境,并推动政策法规向更加规范的方向改进。这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投资者还可以促进区内生产要素升级,它们使区内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转变为高级水平。

管理机构还可以设立专业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辅助性的功能,例如人才交流中心、仓储中心、运输公司等。这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相比的优势在于,管理机构为发展目标计划,将着意兴办较全面的辅助性功能,而且在规划中就更注意产业间的联系,随着区内企业业务范围扩大和数量增加,这些机构的功能将强化,并衍生出新的辅助性机构,这种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用和合作关系,可以在区内形成产业集群。另外管理机构还以维护、增建、扩建基础设施的方式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

最后,所有企业的良性互动,业务关系的复杂化,反过来要求管理者能以更迅速和优质的服务来调整区内的矛盾和问题,这就对自由贸易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管理者将是一个促进作用。图4-6 描述了上述动态过程。

图4-6 管理领先的动态效果

2.存在的问题

这种靠管理机构能动地促使区内环境向高级水平演变的路径存在一定风险。首先,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管理者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划的思路首先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一些短视或好高骛远的管理者比比皆是,缺乏对自由贸易区特性的把握,就更难说为区内企业提供高效率的服务了。其次,管理者天性与自由贸易区的本质不相符。由管理者发动和倡导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依靠的是外界力量,但它是否能给市场以足够的刺激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厢情愿的措施可能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只有能发挥市场能动性的管理模式才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管理领先的自由贸易区如果以强势风格出现,其行为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很难保证不偏离市场规律。

如果区内的辅助功能领先,确实能为自由贸易区走向良性循环创造一条有实际意义的路径。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功能是区内企业的一项优势,与这些高水平的企业或机构合作可以提升区内企业的形象;同时,这些辅助功能可以促使区内企业改进经营观念和模式。企业之间互相促进的结果是活跃了区内经济,并将促使政府和管理者改进政策法规和管理效率。不过,一般而言,在建设初期就具有领先辅助功能的自由贸易区并不多见,辅助功能主要以满足区内企业经营需要为目标,因此一般是在有一定的辅助功能为基础的条件下,随着区内主导功能的发展,随后慢慢增加辅助功能的服务范围和质量,最后才形成产业集群。

(四)需求领先的动态效果

1.需求领先的优势

需求领先的自由贸易区表现为所在区域经济实力较强和国家对兴办自由贸易区表现出较大的决心。

一种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它们普遍采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自由程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这就使它们希望能在国际贸易和交换中获得利益。在上述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政府放宽政策限制,给经济更大的自由度,区内经济将受政策刺激进一步活跃起来。这样做还使一些新型辅助功能出现,并升级为主导功能。另外,激烈的国际以及区内企业间的竞争,也将使区内企业在生产要素上展开竞争,这就为区内生产要素向高层次发展创造了基础。为满足高层次生产要素的需求,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纷纷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质量和数量。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反过来为企业获取利润、拓展市场提供帮助,还用开放性的眼光来批判区内的管理效率和政策,并以企业的名义向管理者提出意见,推动区内实行更开放的经济政策,最后使区内的经济政策、生产资料、相关支持条件等都向高级水平发展。相比之下,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区域开办自由贸易区拥有一条比其他自由贸易区更顺利的发展路径。

另一种需求领先表现为国家对兴办自由贸易区的决心和信心很强的情况。这时国家将自上而下地解决自由贸易区兴办中的困惑,包括对自由贸易区进行专题研究,拟订适用于全国性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法规,根据自由贸易区的特性真正地给予自由贸易区较高的权限和自由,并在政策法规上以国际惯例为标准。有的发展中国家除了以国际惯例为标准为外,还辅以较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国家的决心最后表现为自由贸易区的开放程度,当自由贸易区有足够的开放程度,而又能吸引足够的企业入驻时,自由贸易区将沿着“政策领先”类型的自由贸易区的路径发展下去。

图4-7 需求领先的动态效果

2.国家强力推进型存在的问题

国家强力推进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在于:

(1)设区选点必须合适。自由贸易区需要一定的市场容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来支撑,这是自由贸易区兴办的基础;

(2)国家的强力推进并不等于合理的政策导向、高效率的管理队伍,而国家的决心能否实现其实完全取决于上述基础工作是否成功;

(3)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决心与自由贸易区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其实并无必然关系,形成产业集群从根本上是一个市场规律作用下的结果。对国家强力推进型的自由贸易区而言,需要的外力将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