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制度信任的重要性

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制度信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企业制度信任有利于促进企业良好秩序的生成。现代社会的信任不是以人情和关系为保障,而是以国家正式发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基础。由此可见,制度信任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建立起制度信任的意识是其城市适应与融合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标志。

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制度信任的重要性

1.对企业的意义

近年来,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车间政治到劳资冲突,当前企业内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具体的员工之间也存在着不信任,但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指向维护企业良性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企业制度。人们对制度的信任非常重要。柯武钢等认为,“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一定要符合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内在制度,才能获得有效执行。”[6]清华大学教授罗家德也认为,“虽然强制的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增强社会或者组织运行的稳定性,但却不能消灭不确定性于无形,即使再复杂、细致、完善的制度,其履行都要依赖最起码的信任,或者说‘最小信任’”。[7]由此可见,对制度的信任是制度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性,是促使人们形成稳定心理预期的前提。因此,如果企业员工缺乏对某一制度的信任,该制度就不可能有效实施,整个企业就可能陷入一种无序状态。

首先,企业制度信任有利于促进企业良好秩序的生成。卢曼指出信任具有促简化社会交往复杂性的功能。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信任产生的主要机制同样具有简化社会交往复杂性的功能。在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带有强制性的外在制度使陌生人之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因此,员工对企业制度的信任能够减少员工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纷争,有效地维持和巩固了员工之间的良好社会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因而有利于维持企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企业内人际关系又是良好企业秩序的基础,因此制度信任的建立能够促进良好企业秩序的生成。

其次,制度信任有利于企业成本的减少。现代企业所追求的是速度与效率,但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信任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甚至是感情等成本才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制度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作用,这使得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此外,良好的制度能够为企业各种经济活动提供一种稳定的秩序,避免各种不可预见的行为,降低交易的成本。

2.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意义(www.xing528.com)

韦伯认为传统社会是一种关系信任,而现代社会则是制度信任。传统的关系信任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信任,费孝通认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交往的格局好像一块石头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以己为中心,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8]这种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际上就是一种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交往模式,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也是建立在关系的亲疏远近基础之上的。在关系信任模式下,社会成员在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的引导之下自觉遵守其守诺行为,而不是在法律法规的强制之下被迫执行。

现代社会的信任不是以人情和关系为保障,而是以国家正式发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基础。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将信任制度化,通过制度维持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运用合理的惩罚手段对违反制度的社会成员进行规约。社会成员也逐渐将制度内化为个人的自觉性意识,进而主动维持制度信任的延续。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进行,迅猛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得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社会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互动的易变性和匿名性也不断加强,传统的关系信任功能逐渐减弱。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社会交往,社会成员需要更新其整体价值观和交往方式,建立某种新的信任模式以便确立对陌生人的信任,现代制度信任恰恰迎合了这一需要。一方面,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即制度要求特定社会的成员必须服从制度的规定,如果有社会成员不遵守制度的要求,就会遭受一定的惩罚;另一方面,制度具有普遍性,即制度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一视同仁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的这两个特征减少了社会交往的多维度性,快速而有效地帮助陌生人之间确立信任关系,使人们的社会交往从情感依据转到理性依据,有助于信任关系的构建与维持。

由此可见,制度信任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建立起制度信任的意识是其城市适应与融合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