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贷款利率调整也是影响企业筹资规模与结构的重要因素。将以上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分析资本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的方法,称为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

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一、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

筹资规模与结构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而筹资规模与结构又受以下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分析时应特别关注。

(一)内部因素

(1)投资项目的性质和生产技术配备能力。若投资项目建设周期短,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周转速度较快,每期有可观的现金流入,可采取与投资项目相适应的筹资规模,负债结构适当提高,并要适当提高短期资本结构;相反,投资项目建设期较长,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应采取低负债的筹资结构。

(2)大型企业面临的筹资方式较多,具有较宽阔的选择余地,筹资规模较大且多为低负债结构;中小型企业筹资方式较为单一,往往在留存收益有限时,采用负债筹资,负债比例相对较高。行业特点与属性也是决定筹资规模与结构的重要因素,劳动密集型企业流动资产比例较大,容易产生与其他厂商的竞争,应采取低负债结构;资本密集型企业长期资产占可观的比例,短期内容易形成垄断经营,可采取较高的负债结构。再者,破产风险或者破产损失较小的行业(如金融地产等行业)可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而电子化工等行业投资风险较大,竞争压力相对紧迫,不宜保持太高的负债结构。

(3)销售的稳定性和未来销售的增长情况。若企业市场占有条件保持稳定的态势,每一会计期间获利较大且有良好的现金流量,则可适当高负债经营,如公用事业单位。再者,企业目前暂时销售局面尚未打开,但未来销售增长看好,且增长速度较快,良好的业绩会抵减财务风险,可适当提高负债筹资结构;反之,则应低负债筹资比例。

(4)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强、财务状况好且变现能力强的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可随着企业变现能力的逐渐好转以及财务状况和活力能力的不断增强来相应注入负债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获利能力的增强是扩大举债经营规模和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证。

(5)企业的筹资政策和融资偏好。若企业想拥有集中控制权且不愿稀释股权时,在制定筹资政策时则应尽量采取负债筹资方案。管理者若冒险精神较强,且负债筹资能力较强,也会使企业负债结构提高。

(二)外部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在社会经济增长或政府鼓励投资阶段,企业筹资规模应相对加大,负债结构可相对提高,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承担还本付息等筹资风险;反之,在经济萎缩或衰退时期,则应采取紧缩的筹资规模和负债经营政策,以减少由于投资环境等大气候不利对企业投资效益的不良影响。

(2)债权人的态度。企业能否较适当地使用财务杠杆并为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首先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和是否有良好的信用历史;其次,又受债权人对企业信任程度的影响。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与信心直接影响企业的筹资规模与结构。

(3)金融信贷制度。在我国贷款制度的历史中,曾实行过一段“税前还贷”政策,该政策使银行信用膨胀,由于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较低,因此,该政策曾经一度使企业的负债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贷款利率调整也是影响企业筹资规模与结构的重要因素。

(4)所得税率的高低。当所得税率相对提高时,负债的资本成本抵税作用加大,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负债筹资比例,以获取负债抵税利益。

(5)其他因素。如证券市场发育与完善状况、产业竞争态势、产业组织状况、周边经济环境等都是影响筹资规模与筹资结构的相关因素。

二、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步骤

企业负债资本与所有者权益资本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采取两种性质的融资。一定的股东权益资本是企业经济实力和承担风险能力的基础;一定的借入资本则是企业灵活调节资金余缺和增加股东权益的前提。

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是在对企业筹资总额进行垂直分析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影响筹资规模与结构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对企业不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结构进行剖析,找出具体原因,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之逐渐优化的过程。在进行分析时,具体步骤如下:

(1)对企业负债资本与所有者权益资本的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历史平均水平等标准进行比较,观察有无异常变动项目与异常变动态势。

(2)对正常或非正常变动项目进行会计分析,从数字的变动中分析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会计政策、筹资政策、分配政策等相关政策,分析各项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对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不同方面的影响。

对企业经营者而言,筹资规模与结构的合理性体现在:降低筹资成本,优化筹资结构,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的综合能力。对投资者而言,企业筹资规模与结构是否合理应体现在:投资者承担较小的投资风险,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弥补投资的机会成本,从稳定、长期的投资中不断获利。对债权人而言,企业合理的筹资规模与结构应体现在:良好的财务状况,较低的负债结构和财务风险,较强的偿债能力,自身债权具有安全系数与长期保证。

对企业不合理的筹资规模与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原因,采取符合实际的对策,使其筹资规模与结构逐渐合理,接近或达到最优。从可操作性而言,合理的筹资规模与结构不是一个固定的负债率,而是一个合理的负债弹性区间。对一个已经具有合理资本结构的企业,应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完善合理的筹资结构;而对资本结构不尽合理的企业,应通过调整筹资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具体可以借助于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比较资本成本法等方法。

三、筹资结构优化分析方法

(一)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建立在未来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的。研究资本结构不能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用息税前利润(EBIT)来表示。

负债筹资是通过其杠杆作用来增加所有者财富的,确定资本结构不能不考虑它对所有者财富的影响。所有者财富用每股利润(EPS)来表示。

将以上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分析资本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的方法,称为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BIT代表每股利润无差异点处的息税前利润;

I1和I2代表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

D1和D2代表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

N1和N2代表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普通股股利。

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一般方法是以分析每股利润的变化来衡量。能够提高每股利润的资本结构就是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够合理的。每股利润分析是利用每股利润的无差异点进行的。所谓每股利润的无差异点是指每股利润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息税前利润水平。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即EBIT-EPS分析法)是利用息税前利润和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根据每股利润无差异点可以分析判断在什么样的息税前利润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这种方法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也即每股利润最大的资本结构。

(二)比较资本成本法

企业在做出筹资决策之前先拟定若干个筹资方案,分别计算各投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并根据加权资本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的方法,称为比较资本成本法。

依据比较资本成本法进行资本结构优化,首先应明确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可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导出:

以上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关系式说明,企业要优化资本结构,第一,在负债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已定且不相等情况下,加大资本成本低的资本构成,降低资本成本高的资本构成,将使综合资本成本降低;第二,在各种负债筹资成本已定且不相等时,调整负债内部结构可使资本成本优化;第三,在各种权益资本成本已定且不等时,调整权益资本成本内部结构,也可使资本成本优化。

本章小结

筹资活动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资本的需求,通过各种筹资渠道,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资本的行为。筹资活动会计分析的目的是在对企业筹资活动总括了解的基础上,判断资金来源的合理性,分析企业相关会计政策对筹资活动的影响以及该种影响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所带来的后果,对筹资过程中的不利策略进行披露,真实地反映会计处理目的进而对企业的筹资政策、筹资规模与筹资结构进行客观评价。筹资活动分析的内容包括筹资活动的全面分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资分析、筹资规模与结构优化分析。

企业面临的筹资方式往往不止一种,在选择筹资政策与策略时应考虑:(1)公司内部因素,包括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有形资产实力、稳定的收入与现金流量、股利政策、利息抵税作用等。(2)公司外部因素,包括产业竞争态势、债权人态度、证券市场状况、银行信贷制度等。

若企业经营中遇到一个理想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选择以下三个筹资渠道,一是留存收益,二是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三是发行新股。由此产生三种筹资策略,即留存收益筹资策略、银行借款或发放债券筹资策略、发行新股筹资策略。由上述筹资策略的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如果一个企业拥有相当的内部现金流量,在负债率不高时可采用留存收益筹资;否则,应在负债筹资与股票筹资过程中不断权衡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与筹资效益,选择合理的筹资策略。根据各种筹资渠道筹资的结果,必然形成企业的资本规模与资本结构。资本规模与资本结构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比率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的理财思路和筹资策略问题。由于诸多因素制约企业的筹资策略,使企业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分为投入资本和留用利润。(www.xing528.com)

筹资活动的全面分析主要是借助于资产负债表右方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主要数据,利用水平分析法,分析企业的筹资规模的变动情况,观察其变动趋势,对筹资状况合理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负债和股东权益筹资分析主要是借助于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了解和分析负债筹资和股东权益筹资的合理性,结合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因素,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以及对各种筹资政策的影响。

筹资规模与结构分析是在对企业筹资总额进行垂直分析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影响筹资规模和结构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对企业不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结构进行剖析,找出具体原因,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之渐优化的过程。具体方法有息前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比较资本成本法等。

概念归纳

筹资活动:筹资活动指企业作为筹资活动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

负债筹资:负债筹资是指以举债的方式获得资金的活动。

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进行流动负债分析?

2.如何进行非流动负债分析?

3.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资本成本是否相同?孰高孰低?为什么?

4.公司或企业的筹资策略有哪些?各种筹资策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公司在盈利能力较强时,仍采取暂不分配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6.什么是合理的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确定方法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

练习题

1.某公司主要财务数据资料见4-9:

表4-9 某公司主要财务报表数据 单位:千元

要求:

(1)对公司的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结构分析;

(2)对所有者权益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

2.某公司2012年末资产负债表见表4-10:

表4-10 某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千元

要求:(1)对筹资规模进行水平和垂直分析;

(2)该公司在筹资政策上有何变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案例

WK公司经营范围为: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进出口业务(按深经发审证字第113号外贸企业审定证书规定办理);房地产开发。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投资咨询等。2007年与2008年WK公司收购合并了很多企业以扩大公司的规模。

表4-11是WK公司2008年末的资料:

表4-11 WK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千元

要求:

(1)对负债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

(2)进行负债结构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

本章参考文献

1.〔美〕戴维·F·霍金斯:《公司财务报告与分析:教程与案例(第四版)》,孙铮、郭永清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美〕查尔斯·吉布森:《财务报表分析: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第六版)》,马英鼷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3.〔美〕克雷沙·帕利普等:《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李延钰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张先治等:《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5.黄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技巧》,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6.张新民:《企业财务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