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及优化措施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及优化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一)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理解时要注意:

(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实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2)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3)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运用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4)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属于微观调控,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原则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

“急则治标”是指运用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处理短期经济问题,如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和应付外部冲击等;“缓则治本”是指通过结构政策与经济改革处理长期经济问题,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发展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等。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达到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这种经济增长率,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是人口增长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资源配置所能产生的,生产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包含速度和质量两方面内容。从速度方面看,经济增长要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相适应,保持总量的平衡,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求较高的增长率;从质量方面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要合理,要促进重大经济结构的优化,以达到产品质量好、成本低、适销对路和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二)稳定物价

物价稳定是指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的数值由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消费者的承受力所决定。市场物价总水平的适度变动,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调节供求矛盾,这是市场机制发挥正常调节作用的需要。但如果物价总水平出现大幅度上升或下降,则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往往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在经济发展由热向冷的转变时期,又往往会产生通货紧缩现象。长期严重的通货紧缩也会损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开工率低、失业增加、经济发展停滞甚至下降等现象。

(三)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享有就业机会的就业状态。由于这时失业率是在社会可以允许的范围内,能为社会所接受,且社会的资源已经得到合理的利用,因而被称为充分就业。这个政策目标不仅关系到社会劳动力资源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也关系到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否实现。在我国,充分就业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提高社会就业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失业率;二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彻底解决好在职、在岗的隐性失业问题。国际上通常认为,失业率在5%以内为正常,社会可以承受,超过这个界限,则会引发社会问题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不发生逆差,又不发生顺差的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有两种情况:收大于支为顺差;支大于收为逆差。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主要项目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经常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和无偿转让;二是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收支状况对现代开放型经济的国家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了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对其国内经济形成冲击,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就业状况和价格水平,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图9-1所示。

图9-1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三、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目标的相互关系

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四大目标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调控的四个目标是一致的,因为它们都是稳定经济、发展经济所必需的,离开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实现稳定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总是要以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数量和熟练程度以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数量投入作为前提。在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资本和劳动、投资和消费、货币工资率利率、价格水平等都是制约产出增加的重要变量,它们之间的变动比率将会使产出的增长出现不同的情形。

伴随通货膨胀产出的增加就是一种名义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增长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一般来讲,实际产出的增加总是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由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决定的名义经济增长率,只有在通货膨胀率为零时才会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等。如果通货膨胀率太高,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迫使经济进行紧缩调整,从而降低实际经济增长幅度。相反,通货紧缩会抑制总需求,造成经济增长停滞,甚至严重衰退,陷入经济危机。在实际经济生产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关系也难以确定。

【知识链接】(www.xing528.com)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走势(见图9-2)

图9-2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走势

注:通货膨胀率在1985年以前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率表示,1985年以后采用居民

(二)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一方面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增长,其意味着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的作用,而有效劳动的大量投入必然引起经济的更快增长;同时,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使得技术和资本排斥劳动力的效应日益增强,相对缩小对劳动的需求,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劳动力质和量的变化在更大程度上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内在变量。

(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可以从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两方面来分析。从商品贸易角度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商品进出口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市场的供求均衡。当既有的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不管对外贸易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结果都会使既有的均衡走向新的不均衡。一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促使出口增加,扩大顺差,与此同时,国民收入的增加也会促进消费和投资,使进口相应增加,又可能引发逆差。

从资本流动角度看,资本流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流入,主要指引进外资;二是资本流出,主要指对外投资。两个方面均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资本流入可以增加投资需求,扩大所需各种要素的投入量,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资本流出则可以解决资本利用不足的问题,既可以使闲置资本作为投资生息,也可能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进而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比较利益。其中无论哪种方式都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加。当然,引进外资必须与本国债务偿付能力或经济结构的改善结合起来,否则会引发债务危机从而制约长期经济增长。

(四)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是每一个国家追求的理想目标。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抑制通货膨胀率与减少失业率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从动态经济运行过程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如下两种关系:

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就会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则失业率就会上升。

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同时上升,形成滞胀并存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实践已证实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这种关系。

(五)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是影响外汇供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促进作用。现代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如果本国物价稳定,而相关国家出现通货膨胀,则会使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价格,从而导致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引起本国外汇储备增加,形成贸易顺差,造成国际收支失衡。若本国出现通货膨胀,相关国家物价稳定,说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使得国内的物价水平高于外国的物价水平,从而导致国内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本国外汇储备减少,形成贸易逆差,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调整过程中,通过共同影响货币存量而间接地显示出来的。

(六)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存在着不确定的关系。一方面充分就业既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扩大本国出口、减少对外贸易逆差,也可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提高本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对国外商品的购买力,进而增加进口、减少对外贸易的顺差;另一方面,充分就业又可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对外贸易的顺差。

总之,宏观经济管理具体目标要同时实现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确定重点,进行协调。

由于宏观调控的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一个既定的时期内,政府难以同时实现所有目标,这就产生了目标的选择问题。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例如,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价格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萧条阶段或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较高时,则应把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次,政府在选择政策目标时,也要考虑世界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也许是更为明智的。

政府在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只追求单一目标,顾此失彼,而应综合考虑;

(2)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适度原则,以免对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和引起社会震荡;

(3)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在经济政策运用上,既要掌握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力度,又要注意政策的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把握好实施政策的时机,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知识链接】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而造成的。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唯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黏性的。

由于价格是黏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而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做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