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及其运作机制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及其运作机制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想要避免或者克服此类困境,公共管理主体就必须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完善且辐射全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其相关运行机制,从而指导和引领生产链条的平稳运行,协调市场机制带来的滞后性和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性。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及其运作机制

国家政府机关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国民经济的总量进行整体调整和控制,使其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因此,打破这种动态平衡的因素便是政府主体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切入点,也就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依据。

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市场经济宏观经济总量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整控制的,当市场失灵现象出现时,就表明社会所需要的这种动态平衡已经被打破,其原因正是由于市场机制作用机理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征,再加之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供求关系之间产品具体数量关系难以把握。因此,生产厂商在未深究供求关系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情境下自发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引起产业经济呈周期性波动。但是,没有最优化、最完善的市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存在市场,那它就一定是未知的、充满无限不确定的,这种未知元素会对市场的运转产生干扰,一旦发生“蝴蝶效应”,这种干扰通过某种条件被放大,就必定会影响国民经济总量的稳定平衡发展,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动荡,甚至爆发金融海啸。因此,市场机制的自发、盲目调节,势必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整体的动态平衡打破和各类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公共管理主体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势在必行的经济调节手段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基于市场运行机制滞后性和供应链条两端信息的不对称特征,出现盲目生产和虚假需求的现象在所难免,且缺乏具有长远的目光的经济战略规划极易滋生投机心理和取巧行为,从而无法保证试产机制运行的动态平衡和平稳有序。当供给侧供给超额供给时,就会导致产能过剩、商品降价处理甚至销毁商品以保证物价稳定,公民购买力不足,企业厂商资金不能回笼投入下一批生产,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流通职能大大受阻,最终厂商裁减冗余员工以减少开支,公民失业、无业人员占比大幅升高,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国民收入增长与以实物为计量单位的国民收入增长失衡,经济“滞”与“胀”现象交相出现,通货膨胀、居民失业仅靠领取救济金过活、国民经济增长倒挂等现象交叠频发,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而紊乱,经济运行机制也同时要承担巨大负荷,从而无法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因此,想要避免或者克服此类困境,公共管理主体就必须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套完善且辐射全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其相关运行机制,从而指导和引领生产链条的平稳运行,协调市场机制带来的滞后性和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性。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依据便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共管理主体应基于“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生产效率的基础力量,政府存在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这一原则性理念,合理行使其职能并从以上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在市场失灵现象显现初期,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指导和调节,以保证各类微观层面经济发展方向不与国家宏观目标发生偏离,从而全部纳入宏观轨道,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秩序,缩减贫富悬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ww.xing528.com)

另外,我们还需注意到一点,市场失灵虽是国家干预经济行为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但这种干预行为它既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对国家宏观层面国民经济总量的调控,又包含了国家政府对微观层面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部分内容,其延展性实质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宏观经济领域。

总之,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中,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会针对其国民经济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弄清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序运行,有利于民生福祉。我国国民经济体系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从而平稳跨越过渡时期,致使经济运行机制良性运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