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生育对于老龄化的影响

计划生育对于老龄化的影响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从1978年开始执行的,其宗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超低的生育率,使得我们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增长大幅度放缓,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而同时由于人的寿命的普遍提高,老龄化趋势严重,因此也就是所谓的“国未富,人先老”的状态。因此目前对于放开计划生育的呼声非常之高,但是一旦放开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将迅速增长,从而就会使得资源压力更加增大。

计划生育对于老龄化的影响

早在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发表了著名的《人口原理》,提出了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的概念,即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马尔萨斯认为战争、饥荒和瘟疫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手段,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虽然工业革命爆发之后,现实的情况没有如同马尔萨斯预言的那样发展,整个世界开始高速增长,但是现在却遇到了新问题,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超过了人口的增长,但是却受到了资源的限制。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增加环境承载力

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人口相关的矛盾也是非常显著,主要有以下两个。

1.该不该放开计划生育?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从1978年开始执行的,其宗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应该说,这一政策对于我们国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超低的生育率,使得我们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增长大幅度放缓,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而同时由于人的寿命的普遍提高,老龄化趋势严重,因此也就是所谓的“国未富,人先老”的状态。

老龄化所造成首要问题就是老年保障,根据迭代模型,在“PAY AS YOU GO”的养老金支付模式,人口增长率越高的经济体,就会有越多的年轻人承担老人的养老成本,这样就会降低储蓄率从而增加消费。中国一直处于高储蓄率的状态,但是由于之前美国包括发达国家的超常消费,因此中国的高储蓄率转化成了高投资,而高投资形成的高产出大多数都用于出口了。但是金融危机之后这样的“常态”被打破。出口下降使得经济拉动需要靠消费,但是少子老龄化的经济体的储蓄率却居高不下,养老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不仅仅是消费减少的经济问题,还包括失独老人、空巢老人抚养的社会问题。

事实上,少子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才有,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出现了这种问题,但是和他们相比,中国有几个更为不利的条件。第一,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在完成了现代化之后才进入老龄化的,因此老人一般都拥有比较高的储蓄,因此发达国家通过发展“老年经济”,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增加老年人的消费,但是中国的绝大多数老人却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因此“老年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第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多以服务业为主,对于劳动力的资历、经验等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部分压力,但是中国以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了,延迟退休并非是一个效果很好的政策,因为当体力成为劳动力主要依赖时,老年人的劳动生产理论明显下降,事实上并不能提高多少收入,同时还会造成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收入进一步分化,加大贫富差距

还有一个往往会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即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中,通胀预期能够带动消费和投资,因此需要货币扩张。但这样的逻辑在现今的中国未必会得到和西方同样的结果。由于对于老龄退休后保障的不确定性,使得通胀预期会让人们增加更多的储蓄动机,或者将资金投资在金融理财产品,从而应对老龄后的支出增加。而对于企业而言,因为实体消费并未增加,因此企业的预期收益也并不会增加,但是货币扩张后,如果不用于投资则会成为负债,因此也会投资进入金融行业,实体经济一路下滑而金融资产价格却不断攀升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因此目前对于放开计划生育的呼声非常之高,但是一旦放开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将迅速增长,从而就会使得资源压力更加增大。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会更加突出。中国目前的人均耕地就非常之少,而虽然口粮的自给率达到了95%,但是大豆等作物的进口数量已经相当之高。而如果中国人口达到16亿之后,基本口粮将会更加依赖进口,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其他水资源、能源等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一个人有一双手,也有一张口。作为一张口就是要消费,作为一双手就是劳动,就是创造财富。问题是,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而作为劳动者只能在一定年龄段,而且需要相应的生产资料。因此,人口政策应该权衡考虑,不能想当然地放开出生率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低生育陷阱”——总和生育率远低于更替水平;“银发危机”——老年人养老成问题;“刘易斯拐点”隐忧——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失独”社会之殇——独生子女家庭丧子之痛令人深思;男女比例失衡——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主要是想缓解以上五个问题。

2.应该发展怎样的城镇化?

究竟应该是人口往少数大城市集中,还是往中小型城市集中(也就是所谓的就近城镇化),这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从新一代领导制定的政策导向来看,目前是采取了就近城镇化的战略。在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个一亿人的计划。这样的战略考量也是有缘由的,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不仅仅会造成交通拥堵、卫生状况、就业等诸多问题,同时也可能造成城市的“贫民窟”出现,影响治安。而且会使区域发展更加失衡,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从现实意义上说,由于近几年中国各地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房地产建设,如果人口大量向东部以及一线城市集中,那必然会使得二三线城市及偏远地区成为人口流出地,那样就会产生大量鬼城,房地产会有崩溃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就近城镇化也是妥当的。

但是,反对者的意见也是尖锐的,最主要的集中在就近城镇化扭曲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通过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对于经济增长不利,同时也是一种不公平。越是人口集中,越能拥有巨大的市场,能够创造新的产业从而带动就业。在这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一个主张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理由是从能耗方面考虑的,和大型城市相比,小型城市的人均能耗更大,比如商场、机场等公共设施开中央空调,一千人和一万人实际上消耗差不多。有过一个统计:美国奥克兰的人均能耗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近十倍,因为后者城市规模更大。因此,曾经有人说,如果中国将来和美国一样人口比较平均分布的话,当我们达到美国的生活水准时,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都不够用。虽然这种预测虽然未必完全科学,但是人均人口集中有利于降低人均能耗这个结论并没有错。因此,城镇化战略也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