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宁盐官镇的历史与居民姓氏分布

海宁盐官镇的历史与居民姓氏分布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解放后,海宁县人民政府在盐官镇正式成立。此后,盐官镇一直是海宁县直属镇,与人民公社属同一个级别。据传,陈氏家族早在明代万历年间便于此居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7]2000年8月份,联民大队原会计胡少祥经过调查,记录了联民大队各个不同姓氏的历史与分布,全村没有一个姓氏的农民对于自己的宗族历史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其中有1家姓江的,有1位老人。他有4个儿子,其中3个已成家,目前已成为4家姓江的。

海宁盐官镇的历史与居民姓氏分布

联民大队所在的海宁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海宁庆云镇永安村郭家石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盐官镇城北村徐步桥遗址和郭店镇莲花村千金阁遗址,均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这些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海宁一带已有先民生息。

联民大队所在的盐官乡设乡政府于盐官镇。盐官之名始于西汉,以吴王濞煮海为盐,于此设司盐之官得名。盐官镇始建于吴越年间,在明清时代非常繁荣。从公元655年到1911年,盐官一直是县州治所在地,人口最多时达5万以上。在沪杭铁路修通以前,盐官是重要的码头、南北交通的要冲、各类货物的集散地,商业十分发达。解放以前,盐官一直是国民党县政府的所在地。1949年解放后,海宁县人民政府在盐官镇正式成立。1949年6月中旬,海宁县人民政府迁到硖石。此后,盐官镇一直是海宁县直属镇,与人民公社属同一个级别。1990年,盐官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 017户,6 139人[5]。设于盐官镇上的盐官乡在1970年代称为红江人民公社,管辖着盐官镇东面、北面共12个生产大队,联民大队离盐官镇10里,是红江人民公社最东面的大队。

1970年代,联民大队下辖8个生产队,其中,在袁花塘、油车巷和冯家洪环绕的一片土地上坐落着一个古老的自然村落——陈家场,正式名称是红旗生产队。“陈”为姓氏,“场”即场地,陈家场就是陈氏家族世代居住、劳动和生息的地方。据传,陈氏家族早在明代万历年间便于此居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81年,红江人民公社组织专人调查生产大队与所有自然村的历史,下面是调查的全部记录。

联民大队:高级社时命名,现仍为联民大队,是联合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意思。

九里桥:此桥建于公路南运盐河上,距盐官9里路,故名九里桥。现在,建在培塘河[6]上的红江2号桥代替九里桥,离原九里桥向东北段约100公尺。

红江一号桥:此桥建于1973年,因属公社东边界,故名红江一号桥。

椿树底下:该地原有大椿树,附近的村庄就叫椿树底下。

贾家场:这地方住的都姓贾,故叫贾家场。

陈家场:该村都姓陈,故叫陈家场。

冯岸上:该村都姓冯,村前有一条河,故得名冯岸上。

开泰:据说在清末,张家在这地方开过店,后又成为一个村庄,故得名张开泰。

太平庵:太平庵原是一座庙的名字,据说始建于清末,此村就以庙名命名。

横浜头:该村有一条浜叫横浜,住在浜头一带的人家就叫横浜头。

斜河头:村内有一条河,河头不规则,取名斜河头。

十里亭:离盐官约10里路,有一座凉亭叫十里亭,附近的村庄就叫十里亭。[7]

2000年8月份,联民大队原会计胡少祥经过调查,记录了联民大队各个不同姓氏的历史与分布,全村没有一个姓氏的农民对于自己的宗族历史有比较清晰的记忆。或许,缺乏历史记忆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现象。下面摘录一些他当年写下的文字。

我村姓江的人家

我村只有四组有几家姓江的,大约最早也只有2家,不知为什么这个小地方叫江家场。

其中有1家姓江的,有1位老人。我小时候人家都叫她九姑,她男人是招女婿的,不知男的是姓朱的还是姓江的。她老头已死了,儿子也死了,只剩下媳妇和孙子,这个孙子就是江志成,已死,他比我大3岁。他有4个儿子,其中3个已成家,目前已成为4家姓江的。

另一家姓江的,据说叫江阿七,最早也只有一位老太,人都叫她七阿太。她有1个儿子,不在家中,去余杭平窑做(工作),人家那里有儿有女,他的名字叫关通。他平均1年不到1次来家,他就是江家真正的子孙。

江家七老太儿子不在家,也不愿在家。一个老太身边无人,有一次一个要饭的年轻女子(来了),她留了下来当女儿。后来,一个当地方兵的男子叫徐兴甫,给她当了女婿。没有生孩子,把隔壁王家一个小姑娘当领女。徐的老家在斜桥北面高桥头。后来又将徐兴甫的侄儿给领女做了女婿,生了2个女儿和1个儿子,现在已经有了孙子,继承着姓江的,实际上没有一个人姓江的。七太的女儿都叫她金宝,不知娘家姓什么。七太的女婿姓徐,孙女姓王,孙婿又姓徐。到目前为止,全村姓江只5家人家。

我村姓章的人家

我村只有五组原来4户姓章,直到现在也只有6户人家,原来是章厚仁、章洪彬、章义堂和章阿三。章厚仁是做木工的,当时在社会上可算是一般的人家。他只有一个儿子,叫章永堂,父子都已亡故,传下来有3个孙子,分成了3户,大孙子章仲华,又名长发,也已死了。仲华也只有一个儿子,未成年。

章洪彬原在上海油墨厂工作,解放前一段时间在乡下,在伪祝会乡当过办事员,参加国民党,解放前夕又到上海,他家里有妻子,有一个儿子,名叫章默兴,而他长时住上海,上海有小老婆,直到死于上海。

章义堂很早死亡,生有一个女儿,出嫁住在屠甸。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后来去女儿家和女儿女婿一起过,直到死在屠甸,这户人家没有人下传。章阿三生有2个儿子,当时很苦。大儿子叫章云松,在旧社会大约到上海当伪警察,全国解放时,跟随国民党去台湾,杳无音讯。直到改革开放后曾回来过2次,在第一次来之前,生母刚巧死亡,没有见面。二儿子章桂松,很小给人家,解放后逐步翻身入了党。他有2个儿子成了2家。第二次兄弟会面,十分亲切。桂松有病时,他哥从台湾寄钱、寄药,3年前已死亡,以后他哥嫂没有来过。

我村姓胡的人家(www.xing528.com)

我们胡家的祖先不知在哪里。我们双秧河兜最早大约只有3户人家,我已经不知道我家的曾祖辈的情况,不知道坟墓以及亲戚关系了。

原来的3家,我只知道现在的堂哥胡瑞芳的祖母,虽说是堂哥,他们已经和我家比较远了。他的父亲没有弟兄,他有个弟弟,在余杭。传下来只有他的3个儿子,其中一个在硖石,家里还有2个儿子为2户。第二家是我堂伯父,大约比胡瑞芳家要近一点。这个堂伯父3个女儿,儿子也有一个比我大1岁,在大约10岁左右死亡。后来大女儿招个女婿,现在有1个儿子只传下1户。最早的第三家是我们这家姓胡的,曾祖辈和前2家的关系我不清楚。祖父辈有4个弟兄,其中一个最小的给人家做领子,现在在群海村四组姓葛,传下也有4户人家。家里的3个弟兄,我的祖父最小,生了2个儿子,父亲传下我一个。伯父母不生,领个儿子,现在有2个孙子为2户。大祖父传下1户,二组父这1户现在已经绝后。整个姓胡的现在不分近远,都属自族一样有事往来,在这里总共只有8户人家。在外边总算也有3户。不知姓胡的人家这么少。

王姓人家的分布

一组有4户姓王,王金福、王六彩、王继福和王有法,现在已增至6户。二组原有1户姓王,现在居住在盐官。三组有4户人家姓王,王洪章、王祖金、王海章、王华手、王海章户皆居盐官。

四组有7户姓王,王三兴、王汉兴、王九年、王明华、王张青、王炜江、王定方。还有从姓沈的农户中分出1户姓王。沈瑞仙招女婿王进元,3个儿子3户,其中2户姓沈,1户姓王。五组只有1户姓王,六组原来有户姓王,王金祥已死,侄儿王东明在嘉兴居住。

据了解,一组的几户姓王的靠近东面,丁桥勤海村四组的和那里王姓的是自族。三组、四组、五组的大部分王姓基本上都是自族,是原来九里桥被日本人烧掉房屋以后向北迁移的。他们的自族,有联新村一组王琴仙、王飞庆、王飞龙等户,还有联新村三组的王志安弟兄和四组的王生康、王才康等,都是较近的自族。

四组的王张堂户是丰士北面王家场迁来,张堂小时寄托我村外婆抚养成人,家里父母各奔前程,抛弃小孩,待他长大以后,把那里的房屋拆来造在这里,现在就永久居住在这里外婆家,现在有2个儿子已分成2户。二组有1户姓王和六组只有1户姓王,其来历很不明确。其余没有姓王的人家。

陈姓人家的分布

我村姓陈的大多数在六组,当时有人称这里是陈家场,这个组姓陈为多数。三组姓陈的也近半个组,三组的东半个组,基本上姓陈,原来是一个小小组,塘南村五组小地名叫斜河头。二组只有1家姓陈的人家。四组有2家姓陈。

五组有好几家姓陈,东半个组大约有9家姓陈的人家,而且也有外出做工的人家,五组的西面也有2户姓陈的人家。

六组姓陈的人家,过去大多数男人外出经商,过去叫学生意,也还有不少人家因学生意而全家外迁。解放初期组织起来的生产队男劳动力很少,人称“太太队”。这些外出、外迁的人和整户人家当中,去上海的为多数,杭州、南京以及本市的很多地方。

牵涉到全村有五个组姓陈的人家,看来都不是自族,二组的1户可能是五组的自族。四组的2户,没有较近的自族。五组西面的2户和东面的9户不是自族。全村姓陈的有5个自族。而六组的陈姓自族里面也还有远近之差。陈家场由于外出较多,加上过去封建世族的压力,生女的人家不准招上门女婿,只能外嫁,这样就控制了陈姓人家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人口不能随便外出和进城经商,也由于户口的控制不能进工厂和企业,陈姓人家才在这里发展了农业人口。

冯姓人家的分布

冯岸上是我村集中姓冯的人家,作为我村姓冯也算是个大姓,冯岸上主要分成2个组,八组为主,九组为副,还有五组也有好多人家姓冯。四组也有好几家姓冯的。而且三组也有1家姓冯的。

三组冯建兴的父亲冯云彬很早就住在三组,居住在一所草屋,不知这户人家是不是冯岸上的,看来好像不是,没有冯岸上的自族,也不清楚这户人家是那里搬迁过来的。

八组、九组本是一个大组,因为这里人家多,很早就分成两组,“文革”时期造小小队反的时候,冯岸上首先开始并组,其他各组同样并组,只有五组、六组这两个组无法合并,没有并组,其余各组都进行了并组,也叫并队。冯岸的叫胜利队,这个胜利队带头造小小队的反,带头并组,却很早就分了组。其余的各个组至今没有分组。

这个八组姓冯的占大多数,但没有全部姓冯,九组也有不少人家姓冯,但还有很多人家姓张。五组即在冯岸上南面可能是延伸出来的,这个地方原本叫张开泰,但姓张的少,而姓冯的也有好几户人家。

四组很早有4户姓冯的人家,直到现在还是4户人家,他们可能是很早从冯岸上搬迁过来的,与冯岸上好像没有近族人家。即使是自族,也一定很远的了。

全村姓氏总括

我全村不存在什么主姓,不然的话会出现什么王家村、李家村的了。

我村较为多数的姓大概要算姓冯的了,多数住在八组、九组和五组,但也有四组和三组。其次可能要算姓徐的了,主要住在七组及一组。第三可能是陈姓,主要住在六组和三组以及五组和四组。

陈此以外,姓贾的在七组占半个组。姓邹的占二组半个组以及一组、三组和四组。姓张的有五组、二组、四组。

其余的都是很多的人家,比如姓李的,只有二组几户,姓沈的只有四组几户和二组几户,姓章的只有五组几户,姓顾的只有六组几户,姓周的只有一组、三组和四组几户,姓王的只有一组几户、三组和四组几户。

姓羊、叶、邰、林、韩,只有一组而且每个姓只有1户,最多是2户,姓葛、姓戴只有二组及六组1户,姓赵、姓刘都只1户,在四组姓袁只有五组有几户,姓金只有七组有几户及八组1户,姓祝的只有六组几户和四组3户,姓胡的只有四组几户,姓江的也只有四组几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