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分析:典型实例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分析:典型实例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虹桥机场的旅客很大部分来自于长三角地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开通之后,进一步提高了这个比重。“以运营为导向”的功能定位理念引导整个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投运。目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公交利用率为50%,在全国遥遥领先。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分析:典型实例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国内一个标杆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面向长三角的窗口,是区域现代化服务业的集聚地,是上海的新名片,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新名片。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处沪宁和沪杭两个交通通道的交汇处,是上海最主要对外交通通道。因此,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上海建立面向长三角门户的最佳交通枢纽,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面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以它为节点来连接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高铁车站、磁浮车站、机场航站楼,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面公交、出租车、停车楼等设施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交通换乘效率,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虹桥机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毗邻地区通勤客流和交通商务圈的需求,将其打造成为点对点的以商务快线为主体的、辐射全国和东亚地区的商务机场,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并正在实施建设的功能定位,同时也是上海城市功能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从功能定位、设计理念、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前瞻性。

1.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是一个以航空和高铁、磁悬浮为主体的对外交通与起集疏运作用的地铁、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共同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长三角区域和上海城市交通对接航空网络的节点,与磁浮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实现无缝衔接。虹桥机场规划结合了国内外机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运输组织最高境界——多式联运的要求。虹桥机场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浮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巴士、空港巴士等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组织好航空与它们之间的联运,这是机场交通运输组织中的一大创举。虹桥机场的旅客很大部分来自于长三角地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开通之后,进一步提高了这个比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从区域与城市、航空网络、地面交通网络三个方面来考虑自己的功能定位和运输组织的。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管理部门经过研究、筛选、讨论、优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在航空网络中的定位是以国内点对点的航班运营为主,以国内与国内(D-D)中转为辅的基本格局,同时承担城市和区域的包机、专机任务,以及商务航空、警务航空等任务,并保留国际航班的备降功能。在区域规划中,是这样定位的:①虹桥机场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最主要组成部分。②虹桥机场是一个点对点的以国内商务航班为主的机场,紧邻它的就是面向长三角的中心商务区,虹桥机场将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商务快线”为特征、以商务旅客为主的“商务机场”。③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最活跃的交通和经济枢纽,成为一个时代的形象代表,成为长三角和上海市的新名片。在地面综合交通网络中,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使得虹桥机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综合交通网络中的最关键节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处在沪宁、沪杭和上海东西交通走廊的转换节点上,这三大交通都具备公路(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地铁)和高速铁路、磁浮等诸多交通要素,是上海最大的地面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城市群最大的地面交通枢纽。

2.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理念与原则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运营为导向”“节约用地”“公交优先、人车分离”为设计理念,以创新为指导思想。“以运营为导向”的功能定位理念引导整个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投运。同时,坚持“以运营为导向”来规划和建设虹桥机场,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高效运营的平台。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适应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它建设中坚持节约用地,克服了土地资源和空域资源紧张、噪声影响等困难,采用了365间距的平行近距离跑道系统,同时结合京沪高铁车站和市内综合交通换乘系统来整体设计和规划,实现多个方面的突破。通过平行近距离跑道方案,办公用房集中规划建设,消防站和灯光变电站集中布设,高铁车站、磁浮车站、机场航站楼和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面公交、出租车、停车楼等设施结合在一起进行规划和设计大大节约了建设用地,使得虹桥机场成为中国最紧凑的机场,提高了虹桥机场的综合效益。

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面采取的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魅力,实现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了旅客换乘率和换乘方便程度,进而提高了公共交通使用效率,真正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使得规划有了科学依据,通过换乘数据来设计规划各种交通方式。(www.xing528.com)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的唯一依据如表3-24所示,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客流预测来布局基础设施,真正体现了以“运营为导向”,以旅客换乘便捷为目标的设计理念。根据上海交通研所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各种类型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预测,得出的结论是:换乘量最大的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第二大换乘量是在虹桥机场和轨道交通之间;第三大换乘量是在磁浮交通和轨道交通之间;第四大为磁浮交通和铁路交通之间的换乘量。这里的铁路包括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磁浮包括机场磁浮和沪杭磁浮。

表3-24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客流预测

数据来源:上海交通研究所

依据换乘的客流量,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就可以依据旅客需求来布置基础设施。因为铁路和地铁的换乘量最大,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单独安排一个车站为高铁服务,专门来服务往返于铁路和地铁之间的旅客。地铁车站有一半就在高铁车站下面,另一半在外边的交通中心下面。依据换乘客流量来合理布置机场设施,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最东面是机场航站楼,其西侧是东交通换乘中心,其下面是地铁车站,地铁车站上面是公交车站,公交车站的两边是车库。从机场设施的布局可以看出规划者们的另一个良苦用心——提高公交的便捷度,提升公交的利用率。目前,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公交利用率为50%,在全国遥遥领先。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城市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内多数机场的公交利用率都在10%~20%之间,美国大多数机场都在15%以下。能够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相媲美的只有日本东京的两个机场,而这两个机场也是得益于其轨道交通非常便利。因此,规划前期调研非常重要,以换乘功能为导向的枢纽布局,确立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原则就是以换乘功能为导向。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后,城市道路系统的拥堵程度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就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上海市交通发展的最大贡献,这就是公交优先的魅力。2009年,虹桥机场1号航道楼完成了2 5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旅客几乎都是开车来的,没有乘地铁,乘公交车的比例也极低。现在,虹桥机场已经达到3 800万人次的年吞吐量,它给道路交通的压力仅为2 000万人次,比当年的还少,有一半的旅客是通过铁路和地铁进出的。这就是采用“公交优先”原则来解决城市越来越挤、车子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堵的城市交通问题的成果。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如何落实“公交优先”的原则的呢?一是让线路巴士、专线巴士、长途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开到航站楼和车站门口,在地铁车站直接进航站楼;二是为公共交通提供舒适的候车空间;三是提供充分的运输资源,提供高频率的交通服务,并让旅客得到一个宽敞、舒适的车内空间,可以西装革履地乘坐公共交通[13]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为一体,使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使得虹桥机场成为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中的最关键节点。处在沪宁、沪杭和上海东西交通走廊的转换节点上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长三角城市群最大的地面交通枢纽中心,已经开始朝着高端细分市场、中转市场和高质量旅客服务的方向转型发展,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就是要成为长三角的商务客运枢纽,未来,虹桥机场还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运营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