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贸易探讨:与网友旭日升、酱子牙的互动

贸易探讨:与网友旭日升、酱子牙的互动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一个巨大区别,就在于价格落差上边。其实,不要说国家之间的贸易,即便是国内摆摊儿的小贩,也在遵循着这样一个市场竞争原理行事。我国所谓的“贸易顺差”,是靠人为压榨国内的劳动力,贱卖自然资源和污染生态环境换来的。

贸易探讨:与网友旭日升、酱子牙的互动

旭日升:楼主你好,我无意间看到一篇某经济学专家写的杂谈,内容如下:

一天,一个外星人到地球参观,看到地球上有两棵山上的野树,一棵种在欧洲,一棵种在中国,都结满了诱人的野果。外星人很眼馋,便对地球人说:“我要买你们的野果吃。”

地球人说:“好,但要先确定你到哪里去买。如果到中国去买,1元人民币1个;如果到欧洲去买,1欧元1个。”

外星人说:“那我用1欧元买一个好了。”

地球人说:“且慢!其实你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果子。我给你支个招儿,你不妨这么做——先从中国借一个果子,然后到欧洲去换1欧元。之后再拿这1欧元回到中国去,你就可以买10个果子。你可以把其中一个果子还给中国人,这样你就白得了9个果子。接下来你还可以再拿9个果子返回欧洲去换9欧元,然后再到中国去换90个果子,把这90个果子再拿回欧洲去换90欧元,然后再到中国去换900个果子……这样下去中国的果子就会都属于你了!”

外星人说:“哪有这样的好事!那中国人为啥不自己到欧洲去卖个好价格?”

地球人说:“中国规定10元人民币=1欧元,就是规定了10个中国的果子=1个欧洲果子!因为中国认为只要能出口赚外汇,就是胜利,不管损失多少资源。现在很多人在把中国的商品廉价倾销给外国,就是利用了这个差价。他们不求用欧洲式的高价格出手,只求用最快的速度赚到钱,因为即便这样他们已经有巨额的利润空间。对他们而言,不管浪费多少中国的商品,只要自己能赚到钱就行,赚到钱立刻再到中国进货,就是这个道理。”

外星人说:“怪不得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那中国有了外汇都起到了啥作用?”

地球人说:“啥作用也没起到!那些外汇中国人根本就不敢花!因为如果中国把这个钱花在外国,就只能起到买一个果子的作用。就是说本来手里有10个果子,一交换就变成只有1个果子;再交换一次就变成0.1个果子;再交换一次就变成0.01个果子……如果这样循环下去的话,等于以前的交换都白交换了,越交换越穷;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把这个钱花在国内,就必须换成人民币,可这样做也不行,因为果子都被外国人消耗掉了,代表果子实物价值的人民币却在中国不断地增加,这就意味着人民币会越来越多、可果子却越来越少,所以只能引起通货膨胀。”

外星人说:“看来中国的外汇只能烂在锅里,自己没法花,所以只能交给外国人,再来买中国的果子了!”

地球人说:“中国没有一个人懂经济,于是请了欧洲人来给中国人讲课。欧洲人夸赞中国的汇率好,说如果人民币升值,农业就会倒霉。可殊不知农业完全可以只靠辛勤的劳作就能自给自足。不过遗憾的是,全中国的人都认为这个欧洲人说的话很对。”

外星人说:“怪不得中国人越来越穷,啥东西也买不起,把最好的东西全部都出口奉献给外国人,就是为了换外汇呀!只可惜换的代价太大,10万亿元的东西只换来了1万亿元的外汇。”

你觉得这篇杂谈写得有道理吗?我有点迷糊,希望楼主帮忙分析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我们的政府到底是怎么样的想法?

南勇:这样的说法我以前也多少见识过一些。不过恕我直言,持这种观点的人连最起码的经济学常识都没有。

我们可以一起来揭穿这些人,看看他们忽悠人的伎俩到底有多么拙劣。

不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一个巨大区别,就在于价格落差上边(也有人称之为价格剪刀差)。

打个比方,一个西红柿在日本能卖到十块钱(折合成人民币),而十块钱在中国可以买十个西红柿。

从理论上理解,人家的一个西红柿,可以在你这里换十个。这确实没错。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你才有了和人家做买卖的可能。

否则,人家一个西红柿卖十块,你的西红柿也要一个卖十块。人家凭什么非要费劲巴拉地从你这儿买?

一般来讲,富国的物价普遍都比穷国要高,这就造成了“价格落差”现象,而这种“价格落差”恰恰是穷国“有资格”和人家做买卖,从人家兜里挣钱的一个大前提——因为你的东西比别人便宜,人家才有了从你手里买东西的理由;同理,也正是因为穷国的价格普遍低于富国,所以穷国的人民才有了过上好日子的可能——一个苹果在穷国只卖1块钱,在富国却要卖到10块钱,所以只要穷国的老百姓能从富国挣到10块钱,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买到十个苹果。这就意味着,即便收入远远不如富国,穷国的人民也能有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总之,“东西便宜”(即“购买力低下”这件事儿)不一定代表着吃亏,恰恰相反,在经济学上往往代表着“占便宜”,因为你的东西会比别人的东西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一个小学生都明白的常识,完全没必要做过分解读。

其实,不要说国家之间的贸易,即便是国内摆摊儿的小贩,也在遵循着这样一个市场竞争原理行事。

打个比方,一条马路边儿上有两个小贩,都卖相同质量的苹果,一个卖五块一斤,一个卖三块一斤。

假设他们的货一样多,两个人都能卖完,那很显然,在放出的商品量一致的情况下,卖得便宜的那个人挣的钱少,看似好像是一种傻瓜行为。

但是,好歹有点正常社会常识的人都不会同意这样的看法。事实是,用这种方法“做算术题”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傻瓜。道理很简单,卖得便宜的人在商品释放完毕后,还可以再继续进货,继续挣钱,而卖得贵的那个人,几乎不会有吃着饭的机会。

所以,不止是中国,其实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都想在这件事儿上“吃亏”,比如说叫嚣着让咱升值人民币,就是为了这个,为了让他们自己的东西更便宜,让咱的东西更贵。只不过即便他想主动“吃亏”,咱都死扛着不升值,就是不让他吃亏,哭着喊着让他继续“占便宜”,仅此而已。

因此,千万别被某些人用表面上看似乎显得很专业的话三下两下就把你绕晕了。

这些人都是经济学方面不折不扣的白痴,要不就是心怀鬼胎、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忽悠,你可得小心了!

酱子牙:不同意楼主这个观点,小摊贩做生意和国家间的贸易是不一样的。我国所谓的“贸易顺差”,是靠人为压榨国内的劳动力,贱卖自然资源和污染生态环境换来的。而我们又把大量的美元借回给美国人拿去消费,手里握着的只是一堆债券,所谓收益只是账面上的利息而已。

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让我们在博弈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所谓“人家吃肉,我们只能喝汤”,就是这个道理。

南勇:呵呵,既然你不喜欢“小贩”的例子,我就再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比方说有个穷山沟,穷得三个人穿一条裤子;但是这个地方盛产美味无比的野山枣。

只不过,长期以来,那些漫山遍野的美味野果都是自生自灭,烂在树根上给树当肥料,当地人实在没饭吃的时候也偶尔采摘一些野果充饥。

然后,有一个“黑心肠”的商人偶然发现了这块山水宝地。他大喜过望,让山里人帮他摘野果,并用五分钱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运到城里以十块钱一斤的价格卖掉,赚了个盆满钵满。

即便这样,对于穷了一辈子的山里人来说,这五分钱的收益也是一笔无以复加的“巨款”,因为他们有史以来终于可以过上一人一条裤子、天天吃饱饭的日子了。甚至,几年后,山里人居然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

那么你说,这个“黑心肠”的商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如果山里人对这个“残酷压榨、剥削”他们的商人感激莫名甚至顶礼膜拜的话,是不是说明这些山里人都是“不明真相、黑白颠倒”的人?!

所以,按照你的话讲,在这个案例中尽管存在着“压榨、剥削劳动力,贱卖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但总的来说,这是一笔“合理”的买卖,山里人和商人之间确实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共赢”。(www.xing528.com)

反之,如果山里人对“贱卖资源”这个事儿实在是气不忿儿,非要和商人“平起平坐”,也想将野山果以城里的价格卖给商人,那么这个商人又有什么理由和山里人合作呢?

当然,随着山里人见识越来越广、经验越来越多,再加上手里逐渐有了钱,也可以自己买汽车搞运输,或者干脆直接把野山果加工厂开在山里。那个时候,山里人就可以实现与商人“平起平坐”的梦想了,甚至干脆甩了这个商人自己吃独食也未尝不可。

即便如此,这个商人也为穷苦的山里人打开了一扇致富的窗户,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光明道路。甭管当初商人的动机如何,他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对你的最后一句话,即“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让我们在博弈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我是非常赞成的。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自强不息,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让自己也能逐渐从一个“只配喝汤”的人,变成一个有资格“吃肉”的人。

事实上,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而且将来也势必会这么走下去。

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开头的那个“外星人买果子”的案例。

首先,这篇杂谈的作者刻意把一长串的交易行为的起始阶段,描绘成地球人建议外星人到中国去“借”一个果子。不要小看这个“借”字,它很有用处,因为这就等于暗示外国人对咱们使的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招儿,从咱这儿“白得”东西。这种说法无非是想证明外国人有多聪明,咱的人有多蠢,真是用心何其毒也!

不过坦白说,这个“果子交易”的链条本身,从逻辑上讲是成立的。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外国人,可以从“借”一个中国的果子起步,然后顺次激活后边所有的交易环节,那这个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明的生意人。而且,重点在于,他的经营方式绝对是合理的,甚至是非常高明的。

道理很简单,尽管他是从“借果子”起的家,但不要忘了,在后边的一系列交易中,他如实地履行了“归还这个借来的果子”的承诺。然后还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将生意越做越大,让自己越来越富。同样的道理,除了在初始阶段“借”给了外国人一个果子之外(而且这个果子最终还得到了归还),在其后的交易中中国人一直是有钱收的,也就是说,外国人并没有耍赖,从咱手里“白得”东西。买卖双方之间完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关系。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个外国人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劳动致富”,因为人家既有智慧,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尤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劳动是极富价值的,不但造福了自己,还造福了所有参与这个交易的人。因为它在中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两者之间各得其所、互通有无,实现了共赢(外国人得到了廉价的消费品,中国人则得到了宝贵的发展资金)。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故事,不但不能被命名为“一个骗子的发迹史”或“一个傻瓜的被骗史”,相反,绝对称得上“屌丝逆袭的励志传说”。

其实,这样的励志故事,不仅在外国,即便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如果你看过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的话,相信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总之,这些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这些价值不仅惠及了外国人,也惠及了无数中国人。这里面不存在“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30多年的对外开放政策,极大地增加了国人的财富和购买力,戏剧性地提升了国人的生活水平,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否认这一铁一般的事实。

再来说说这篇杂谈中关于“外汇的价值”以及“进口贸易”的谬论是如何忽悠人的。

先说“外汇的价值”。

我很好奇这篇杂谈的作者是否具备最起码的经济学常识,为何会喊出“外汇无价值”这等荒谬的口号。

一句话,外汇绝对是个好东西,因为它有价值。关于这一“价值”的细节,由于内容过于浩繁,可以参考我的其他文章,或者简单地到百度上搜索一下,便会一目了然,这里就一笔带过了。我只说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大家都知道,外汇进入中国之后,会被兑换成人民币进入实体经济流通。由于有外汇兜底,这些人民币的“价值”(即购买力)是绝对有保障的,这些钱与国人在国内做生意赚取的人民币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这些钱进入实体经济后,将会极大地刺激国内的经济繁荣,增加中国的国力与国人的福祉。正因如此,不仅是中国,全世界所有国家才会如此卖力地促进出口,不惜一切代价赚取外汇。

至于说到“进口”,这位作者又故伎重施,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例子来阐述一个荒谬的理论——如果中国用出口某种商品挣来的外汇去国外购买同样的商品,由于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中外之间差别是极其巨大的,所以中国一定会赔个底朝天。

比如说,假设一条衬衫在中国卖10美元,而在美国能卖到100美元。那么,如果我们按中国的价格把衬衫卖给美国,然后再用美国的价格把这些衬衫重新买回来,那么我们一定会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

这个逻辑乍一看似乎很对,堪称严丝合缝,可仔细一推敲,却显得过分小儿科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天底下不会有这么蠢的人,会去做这么蠢的生意。

简而言之,中国人生产衬衫,不是为了到美国去换相同的衬衫,而是为了换它们的飞机。因为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做衬衫,还做不出飞机来,因此只能干这种“用十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买卖。当然,这笔买卖虽然说得上公平,但却说不上光彩。所以,我们还要加倍努力,向价值链的高端奋力攀爬,争取有一天也能生产出自己的飞机。不过,即便到了那一天,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中国人的“飞机梦”,是从一件件小小的“衬衫”开始的。所以绝对不能小看了“衬衫”,在这个故事里,也许它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飞机”。

至于“用外汇换来的人民币花在国内也没用,因为中国的商品都卖给外国人了。国内的商品越来越少,而人民币却越来越多,所以只能引发通货膨胀”的说法,则更是一个荒谬绝伦的白痴理论。

还拿“衬衫”举例子。

中国人靠出口衬衫挣来大量外汇,既富了厂商也富了百姓。所以,这些新增的社会财富不但不会导致国内的衬衫严重缺货,相反只能刺激国内厂商增加投资,大幅度提高衬衫产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总之,财富增加会带来需求增长,需求增长又能刺激供给增加。所以,需求增长是个天大的好事,只能使市场更为繁荣、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怎么可能会带来“物资短缺”、恶性通胀、市场一片萧凉的景象呢?

还有一点,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还会强调所谓“资源浪费”的概念。我们是浪费了真金白银的资源,将自己实打实的商品给了人家,而人家只是给了我们一大堆没用的纸币而已,所以我们是受害者,上了人家的当。

这个说法颇具蛊惑性,确实能忽悠不少人,但究其本质,一样是小儿科的见识,经不起任何经济学常识的推敲。

首先,关于外汇是否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不再重复。

另外,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国际贸易中,卖东西的人才是占便宜的一方,而买东西的人是吃亏的一方。因为出口在经济学当中被称为有效需求的净流入,说白了就是你挣了人家的钱;而进口则是有效需求的净流出,也就是说别人挣了你的钱。

显而易见,每个人都希望尽量多地挣别人的钱,而尽可能让别人少挣自己的钱。

事实上,美国人又何尝不渴望大量消耗自己的资源制造出东西来卖给咱中国!可现在的问题是他的东西咱看不上,抑或压根儿用不着他来给咱们造(比如说某些钢铁制品),又或者咱能看上的东西人家又不愿意卖给咱(比如说某些高科技产品),所以才导致我们积累了如此多的外汇,导致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结构如此失衡。

事实上,现如今美国人民正在挖空心思地想辙儿,试图制造出大量的工业品卖给中国。按照奥巴马总统的说法,这就叫“再工业化”、“新版贸易立国”。也许,这也算得上是另一个版本的“屌丝逆袭传奇”吧!

当然,美国的制造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确实比我们强很多,这一点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进出口贸易”的本质逻辑。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总之,“恶意抹黑”、“无限上纲”是容易的,“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则很难。但是,只要真理与后者有关,而与前者无关,我们每一个人就要坚守一份理性的心态,绝不能让某些不怀好意的人钻了空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