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汽轿车的战略目标:建立15万辆生产能力与大众长期合作

一汽轿车的战略目标:建立15万辆生产能力与大众长期合作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一汽而言,眼下的3万辆只是一汽轿车发展的“先导”,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建立15万辆轿车生产能力,在当时,这可是全国最大的规模。为了长期稳定发展,一汽与大众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备忘录。一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报送中汽联、机电部,这两个部门审批通过后报送国家计委终审。经过反复比对条件,最后的意见很集中:一汽先上,二汽后上。

一汽轿车的战略目标:建立15万辆生产能力与大众长期合作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3万辆轿车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对于轿车工业而言,3万辆是一个不值一提的数字。从性价比角度而言,批量越大,成本才能降低。一家正规的汽车厂,年产15万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产量,只有到了这个层级,汽车厂才能谈得上盈利。对于一汽而言,眼下的3万辆只是一汽轿车发展的“先导”,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建立15万辆轿车生产能力,在当时,这可是全国最大的规模。

哈恩是跨国集团的董事长,他的眼光始终是“世界级”的。在哈恩眼里,一汽3万辆轿车工程只是自己与一汽全方位合作这道大餐前的“开胃小菜”,他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远东最大的合作伙伴,以抗衡日本和新兴的汽车大国韩国。上海大众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规模太小,一汽现有的基础与条件都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自己的设想成为可能。

哈恩与耿昭杰的想法不谋而合。1988年8月24日,应哈恩的邀请,耿昭杰飞抵德国,与哈恩就进一步合作展开会谈。两人很快达成共识:一汽与大众公司合资在一汽建设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车型为大众刚刚投产的高尔夫(在中国生产的车型改称为“捷达”)。双方组成工作小组进行15万辆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为了长期稳定发展,一汽与大众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备忘录

国家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每一个大型投资项目,尤其是像一汽、二汽这样投资数十亿的大型项目,都有极为严格的审批程序,项目单位首先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国家计委是最高审批主管机关。一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报送中汽联、机电部,这两个部门审批通过后报送国家计委终审。由于环节多,这个过程往往很耗费时日。自从中央北戴河会议以后,中国的轿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一汽、二汽、上汽如同短跑线上的三名选手,都在想方设法地加快速度,谁也不愿落后,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争取主动。

为了加快进度,耿昭杰决定,项目申报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齐头并进。自己在一汽坐镇,负责项目方案的申报工作;一汽总工程师林敢为率人到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与大众公司共同编制一汽与德国大众15万辆轿车合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9年1月,第一轮可行性报告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出炉,经过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1989年3月,第二轮可行性报告完成,经过再次讨论后进入第三轮修改。1989年4月,修改后的第三轮可行性报告完成。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规模和生产纲领:年产大众公司高尔夫A系列普通轿车15万辆,EA111型发动机30万台,085型传动器18万台。

2.建设方式:一汽和大众公司合资建厂,共同组成长春大众公司(CVW)。注册资本为总投资的40%。在注册资本中,中方出资60%,德方出资40%。合作期限为25年。

3.厂址和工厂组成:厂址位于一汽二厂区,占地117公顷。工厂组成包括轿车厂、发动机厂、传动器厂、CVW总部、销售服务中心、外协仓库、公用工程、厂区生活设施等,建筑积376464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292114平方米。

4.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为348472万元,其中工程建筑43222万元,设备为213308万元,其他费用91942万元。总投资中含外汇45233万元。

5.建设进度:CVW于1990年成立,1991年开工建设,1995年建成投产,1997年达产;当年产量15万辆,国产化率达到97%。

报告立即送往中汽联、机电部、国家计委审批。

1989年7月5日,耿昭杰、韩玉麟、吕福源到北京向国家计委汇报15万辆轿车项目进展情况。7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听取了一汽的详细汇报,邹家华要求一汽要排除干扰,继续推进15万辆轿车项目,国家各有关部门也要拿出实际行动支持一汽与德国大众的合资项目,发展中国的轿车工业。

国内各部门对一汽项目也给予了最快捷的审批。1989年7月26日至8月5日,中汽咨询公司组织了16位专家对一汽与大众公司合资建设的15万辆普及型轿车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于9月23日以中汽联的名义正式向国家计委报送评估意见:

1.CVW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基本内容符合国家对一汽轿车项目规定的发展原则和要求,项目的依据是充分的。“报告”具有一定深度,对今后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将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2.CVW项目是一个很迫切、很成熟、很有效益的项目。

3.CVW项目由一汽负责承办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

在国家计委审批一汽大众合资轿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会议上,国家计委各司局的意见认为:

中国轿车发展决策的时候到了,“三大三小”一起往上拱不行,“八五”期间不能都上,集中力量上一个风险较小……只能上一个。(www.xing528.com)

1990年年初,国家计委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发展“八五”计划(1991—1995)大纲。1月10日,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甘子玉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八五”期间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调整方案。会议上讨论非常激烈,有干部指出:“谁上谁不上,牵涉到多方利益,二汽的能量很大,要是决定一汽先上,二汽后上,委内应该统一意见并向上反映,明确二汽轿车项目到‘九五’再考虑。”

一位领导提出:“我与工业二司多次研究,国家笼子就这么大,大家都要急着上,最终是谁也上不去。要依照条件来,谁的条件具备谁先上。我亲自去做了调查研究,一汽的条件最好,当然一汽先上。定了一汽,其他几家不服,我们都要顶住。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一汽。”

经过反复比对条件,最后的意见很集中:一汽先上,二汽后上。会议纪要摘要如下:

根据当前治理整顿的要求和“八五”期间国家的财力及市场需求预测,有必要对1987年确定的轿车工业发展“三大三小”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八五”期间,“三大”只能建成一个。综合各方面条件,建设一汽轿车合资项目可以做到投资省、速度快、国产化率高、效益好,拟安排建成轿车先导工程和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二汽轿车合资项目,“八五”期间可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期开工建设。上海大众形成3万辆整车和10万辆发动机的能力,抓好国产化,不考虑上新厂。“三小”项目,可以考虑北京吉普完成2万辆生产纲领,广州标致完成已开工的轿车改造工程,天津夏利建成3万辆的能力。

根据主任办公会的意见,1990年1月12日,国家计委以计工二(1990年)30号文件《关于第一汽车制造厂与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设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的请示》上报国务院。报告明确提出:

1.一汽具有较好的建设轿车合资项目的客观条件。

2.相对错开投资高峰,合理安排一汽、二汽轿车合资项目建设,挡住进口,扩大出口。

3.请中国银行出面为一汽轿车合资项目外汇贷款担保是必要的和适宜的。

1月16日,邹家华在这份报告上批示:

已经和各方面都协调好,拟同意。

1月18日,李鹏批示:

办公会要议一次。请计委准备三个汽车厂的规模和进度,以便有一个总的平衡。

2月5日,邹家华再次批示:

2月4日,我向李鹏同志汇报了最近一汽工作进展的情况和几个轿车厂今后需要的初步预测。李鹏同志同意批准此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要求注意其他两个厂的规模和进度。办公会目前不开了,故拟同意批准此报告。

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一汽大众合资轿车项目。

1990年11月20日,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这是当时中国机电行业最大的合资项目。国务委员邹家华、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机电部部长何光远、吉林省省长王忠禹出席签字仪式。耿昭杰和哈恩分别代表一汽和大众公司在合同上签字。该项目总投资为42亿元人民币,一汽注册资本占60%、大众公司占40%,合资期限为25年。

经过多方努力,一汽15万辆轿车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轿车项目终于获得国家批准,哈恩也如愿以偿,在中国这个大池塘里钓到了第二条大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