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结果:人才试金石

行为结果:人才试金石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目前,事件的结果与真相还难以预料。不过,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调查之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最终认定小保方晴子在论文中有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宣布撤回其论文。两人之所以成为悲剧人物,主要原因在于行为结果,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上的行为结果。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个人的能力素质来说,行为结果才是人才的“试金石”。

行为结果:人才试金石

对于很多突发的事件来说,大家可能猜对了开头,没有猜对结尾,或者猜对了结尾,没有猜对开头。但是2016年中国科技界发生的“韩春雨事件”,相信大家既没有猜对开头,也很难猜对结尾。

2016年5月2日,来自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震动。韩春雨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向目前比较前沿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发起了有力挑战。韩春雨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他所就职的河北科技大学也只是国内一所非常普通的院校,但是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上,而且是向诺贝尔奖获奖大热门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发起挑战,这是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无法取得的科研成果,消息爆出后被瞬间刷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立刻就“火”了。各种荣誉、各种奖励、各种项目和各种头衔纷至沓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不仅将其实验视为中国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甚至将其称为“诺奖级”科研成果。

谁也不曾料想,此后不久,事件的形势就开始急转直下,多国科学家纷纷质疑韩春雨基因组编辑结果无法重复。2016年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一篇论文,否定了韩春雨论文的有效性,并宣布将于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对韩春雨论文的调查。

2017年8月3日,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质疑与社会舆论压力下,韩春雨最终选择主动撤回了论文,并宣称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截至目前,事件的结果与真相还难以预料。不过,即使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最终为时间证明真实无误,但是其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对待外界质疑的态度和行为明显与一名专业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操守有很大差距,非常不可取。

两年以前,日本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小保方晴子在英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以第一作者的署名发表两篇论文,宣称发现类似于干细胞的多能细胞而轰动世界。不过,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调查之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最终认定小保方晴子在论文中有篡改、捏造等造假问题,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宣布撤回其论文。后来,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学位被日本早稻田大学取消,导师笹井芳树自杀,其本人也被迫从原先工作的理化学研究所辞职。

相比于国内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日本科研机构对小保方晴子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这也是日本人数虽少却人才辈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居于世界前列的保证。

小保方晴子的下场固然可叹,但是通过造假来取得科研成果毕竟违背了科学的原则,并不值得同情。错误的思想决定了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决定了错误的结果,在这样的行为结果面前,即使早稻田大学不取消其博士学位,相信世人也不会把她作为人才来看待。

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悲情的人物,一个是被称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赵国主力部队全军覆没于长平之战。一个是被诸葛亮挥泪而斩的马谡,痛失街亭重镇致使蜀国形势恶化。这两人都曾经被所在的组织视为杰出的青年才俊而被委以重任,奈何都以悲剧结局告终,成为历史上用人的反面典型。(www.xing528.com)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自幼熟读兵法,擅长谈兵论战,连他的父亲,身经百战的老将赵奢也无法辩论过他。赵惠王曾看到赵括舌战赵奢并将赵奢逼得面红耳赤无法还口,因而非常欣赏赵括。后来,赵惠王的儿子孝成王不顾赵括父母的反对,任命赵括替代老将廉颇领兵作战。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赵括因对敌方信息误判而中了秦国将军白起之计,最终导致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军覆没。最后时刻赵括脱去铠甲,赤膊上阵,身先士卒冲在前面,被秦军乱箭射死于疆场,体现了一名将军的血性和操守,堪称悲壮。

如果从司马迁的《史记》来看,赵括兵败源于其纸上谈兵、自大轻敌,中了有着“战神”之称的秦国名将白起之计。如果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况来看,赵括“纸上谈兵”之说也未必属实。首先,赵国当时廉颇老矣,朝中无人,赵括的军事资历是最丰富的,并没有其他人选可以替代。其次,秦国使用反间计促使赵国用赵括换掉老将廉颇,表面上任命王龁作为主将,暗中派名将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并做足了信息保密措施,致使赵国方面对信息误判。最后,长平之战其实是双方的国力之争,即使廉颇对阵白起也未有胜算。赵括惨败,白起也是惨胜,兵力丧亡过半,以至于白起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以此为由直接拒绝出任指挥官。

三国时期的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个个才气过人,因字号中都有一个“常”,故有“马氏五常”之说。马谡在兄弟五人中最小,善谈军事谋略,因此得到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任命为参军,经常与他交谈至深夜。公元228年,诸葛亮挥师北伐时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官,统领众军前行,后来在街亭重镇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而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最后导致街亭失守,不仅北伐失败,而且导致蜀国处于重大险境,后被诸葛亮下令斩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马谡之事有很多不合常理之处,比如副先锋王平忽然在街亭之战中显得处处都比马谡更为高明,比如审判马谡的丞相府参谋长费祎处事也并不是那么光明磊落。不过,因为街亭失利,马谡一直被后人唾骂不已,几乎成为“言过其实”“自以为是”的代名词。

无论赵括还是马谡,可以肯定,都是当时才能出众的青年才俊。赵括能够先后得到赵国两位国君的认可,马谡能够得到被称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器重,就足以证明他们绝非浪得虚名之辈。两人之所以成为悲剧人物,主要原因在于行为结果,尤其是在重大事件上的行为结果。我们从文学作品,甚至历史典籍中得到的信息,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作者的个人感情因素,但这些因素有时也不一定代表作者个人的好恶,而是时代与社会的印记。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个人的能力素质来说,行为结果才是人才的“试金石”。

从行为结果的角度来评判人才,一般会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个人才高志大,但是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第二种是个人才能出众、屡有建树,但最终没有实现个人抱负。第三种是个人满腹经纶、能言善辩,却业绩乏善可陈,甚至一事无成。第四种是依靠弄虚作假或欺骗手段取得一定成绩,最终却原形毕露、丑态尽出。

第一种属于“怀才不遇型”,个人如果怀才不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当权者的昏庸,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屡遭排挤,以致英雄扼腕、大事难成。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和文天祥,著名将领宗泽和岳飞,清末的谭嗣同大致属于这个类别。第二种属于“英雄抱憾型”,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鞠躬尽瘁,终其一生却没有实现先主之遗愿而抱憾离世。第三种属于“知行不一型”,文史资料中的赵括和马谡就是如此,志大才疏,狂傲自负。第四种属于“利令智昏型”,这种类型的人能力素质良好,为了获取功名利益不惜弄虚作假、铤而走险,最终身败名裂。

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从史料来看,冯唐因正直而屡被排挤,直到头发花白还升迁无望,年逾九十时,虽然有人举荐,但是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李广虽然有“飞将军”之誉,一生屡经磨难,驰骋疆场,却终身未得封爵,最后竟引刀自刎。冯唐和李广的个人境遇其实是有内外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两人都没有留下多少可圈可点的个人业绩。冯唐因为性格耿直而一直被排挤,建树不多。李广名气很大但胜仗很少,战功不够。两人的境遇全部归因于时运命途,显然也有不合理之处。从古至今,成王败寇,结果导向一直是历史的主旋律。“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臭名昭著的德国纳粹军官约阿西姆·派普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并非全无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