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底蕴:推进文化长江建设

荆楚底蕴:推进文化长江建设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湖北文化元素,努力挖掘、培育、扩大“荆楚”底蕴。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线,也是文明湖北建设的灵魂。2016年1月,湖北出台并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期间建设“荆楚”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指南。

荆楚底蕴:推进文化长江建设

2016年11月20日,“中国长江论坛·2016——涵养文化长江分论坛”在神农架林区举行,省委书记蒋超良对论坛做出重要批示:几千年来,滚滚长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北是长江流域人文渊薮之地、文采焕发之乡,涵养文化长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湖北是史前文明的发源地、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发生地、首义文化的策源地和红色文化的富集地,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湖北省首个入选世界非遗项目,随州炎帝祭典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湖北还有十堰武当山庙会、宜昌屈原故里端午节、当阳关公文化节、五峰土家文化节,襄阳诸葛亮文化节荆州国际龙舟节,黄冈东坡赤壁文化节、黄梅戏艺术节、蕲春李时珍医药文化节,孝感孝文化节,恩施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巴东中国三峡纤夫节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湖北文化元素,努力挖掘、培育、扩大“荆楚”底蕴。

第一,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线,也是文明湖北建设的灵魂。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持续深化以文明城市为龙头;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支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全民参与机制、第三方评估机制、媒体曝光机制、督导奖励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开展县域文明指数测评,是我省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县域文明是城市文明、乡村文明中宏观和微观的结合点,上联城市,下联乡村,加快全面开展县域文明创建,确保城乡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积极适应微时代传播规律,探索“互联网+”创建新模式,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开放的心态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影响力、实效性,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社会风气,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第二,围绕“荆楚”底蕴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进一步彰显我们党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湖北厚重的荆楚文化熏陶人、感化人,以文化的力量传播精神文明。“文明湖北”建设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继承弘扬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其文化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欧美、日本拉美等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财富效应,大力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实现财富的代代传承,不仅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当前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文化觉醒。因而,我们应将精神文明与传统文化融合,让优秀的荆楚传统文化活起来,更好地惠及当代、服务群众,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的文化发展模式,尤其注意对湖北文化元素符号的提炼,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本。大力推动实施“荆楚文化探源工程”,推进国家级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逐步建立省级以上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依托非遗项目,打造一批具有荆楚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非遗项目衍生品和文物复仿制品开发力度,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文化遗产品牌。同时,推出一批具有荆楚特色的广播电视栏目,拍摄一批宣传荆楚文化的纪录片、电视动画片。推进《荆楚文库》编纂出版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加强古籍保护。(www.xing528.com)

第三,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十三五”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要求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攻坚意识,不断开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2016年1月,湖北出台并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期间建设“荆楚”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指南。《意见》提出建设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群众需求相匹配,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优于、高于中部各省,走在全国前列。认真对照发达省市查找短板、寻找差距,深化公共文化改革创新,全力在薄弱环节形成突破,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便民措施落实,打造更多惠及城乡群众的公共空间,努力使每个人都生活在品位较高、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之中。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形势,优化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文化资源配置,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提高城镇新增市民、农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

第四,加快补齐文化产业短板。凝练荆楚文化内涵,把大力保护长江文化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探索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传承、发展、创新荆楚文化的重要枢纽,构筑长江流域文化创新高地。根据国家“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产业支柱,加快推进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推动文化产业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有新作为、新贡献。进一步深化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一手抓“龙头”,实施文化企业“双百”计划,支持省内100家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引进境内外100家优势文化企业落户湖北;一手抓“龙尾”,搭建小微文化企业服务平台,扶持“专、精、特、新”的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产品创新要素市场,提供更多荆楚特色的文化产品服务,引导和激发文化消费,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互联网+文化+N”的发展模式,实施“互联网+”行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网络等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行动,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农业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形成中国东湖广播影视媒体内容基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