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艺设备选择原则与成本优化

工艺设备选择原则与成本优化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产品落后,主要是因工艺设备落后,所以,工艺设备选择必须满足生产这一功能性要求。经济性的主要标志是工艺设备选择方案能保证单位产品的工艺成本最低。这一原则应成为工艺设备选择的主要依据。如果一种产品的加工有两种工艺设备方案可供选择,那么这两种方案的工艺成本分别为:C1=V1Q+F1C2=V2Q+F2根据上述函数关系可分别画出成本曲线,见图4—2。

工艺设备选择原则与成本优化

在作出技术选择之后,就需要根据工艺技术的要求选择相适应的设备。然而,进行设备决策的出发点,不仅仅局限于考虑工程技术上的可靠性,也要从经济上考虑其可行性。实际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各项政策对所选设备的复杂性与高级程度是有密切制约作用的。在确定是选择自动化或非自动化设备、用专用设备还是通用设备时,均应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加以考虑。

(一)工艺设备选择的要求

1.功能性要求

要生产出符合规定质量、性能和规格的产品,首先靠的是工艺设备。工艺设备是实现产品方案的基本前提。我国的产品落后,主要是因工艺设备落后,所以,工艺设备选择必须满足生产这一功能性要求。

2.经济性要求

由于技术存在多层次性,所以,能满足同一功能要求的工艺设备种类很多。因此,应从经济性角度进一步选择工艺设备。大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在工艺设备选择上有着极大不同,专业化大厂和万能小厂也完全不同。经济性的主要标志是工艺设备选择方案能保证单位产品的工艺成本最低。这一原则应成为工艺设备选择的主要依据。

3.相关性要求

选择工艺设备并不是一项孤立的事情,不能只从本企业的目前利益出发,尤其是引进技术,必须与本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系统的条件相适应。为此,在选择工艺设备时要注意:第一,要与原来生产系统和国民经济中上下关联的生产系统相适应。例如,引进产量很高的轧机,如轧出的板材的宽度与所有国产剪板机的宽度不适应,会造成所有国产剪板机全部不能使用的后果,将会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第二,要与我国的资源条件相适应。选择的工艺设备要能充分发挥企业和国内资源优势(包括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和科技能力等),能节约稀缺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要与现有技术能力、技术服务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使选择的工艺设备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对引进的工艺设备才能做到消化好、吸收快,逐步实现国产化。第四,要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要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改善环境条件,不造成潜在的环境危机,不增加环境保护投资

(二)工艺设备选择的方法

工艺设备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产品的数量。就加工工业而言,像汽车工业轴承工业等行业,由于产量大,能保证设备的利用率,故往往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设备。相反,像维修行业或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由于生产对象经常变化,一般都选择通用性强的工艺设备,生产效率自然低。所以,工艺设备选择与生产规模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计算和分析上的方便,可把产品制造成本用工艺成本形式来表示。按照工艺成本是否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可将其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工艺成本中变动成本部分包括原材料费、生产工人工资、燃料动力费、通用设备的维修和折旧费等。工艺成本中固定成本部分包括专用设备调整、维修和折旧费,专用工具的维修和折旧费以及管理费用等。产品的年工艺总成本可用下式表示:

C=VQ+F

式中:C某产品的年工艺总成本;

V——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Q——产品的年产量;(www.xing528.com)

F——工艺设备方案的固定成本。

如果一种产品的加工有两种工艺设备方案可供选择,那么这两种方案的工艺成本分别为:

C1=V1Q+F1

C2=V2Q+F2

根据上述函数关系可分别画出成本曲线,见图4—2。从图中可看出,当两个方案在产量都等于Q0时,C1 =C2,则:

图4—2 两方案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显然,当Q<Q0时,应选择方案Ⅰ;当Q>Q0时,应选择方案Ⅱ。Q0就成为取舍不同工艺设备方案的临界产量。

如果参加对比的工艺设备方案不止两个,同样也可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临界产量。例如,现有三个可供选择的工艺设备方案,一般会出现很多可能情况,但只有当F1 <F2 <F3和V1 > V2 > V3时,如图4—3,才有现实意义。

图4—3 三方案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图4—3中三种方案的临界产量是:

显然,当产量Q<Q1,2时,应选择工艺设备方案Ⅰ;当产量Q介于Q1,2与Q2,3之间时,应选择工艺设备方案Ⅱ;只有当产量Q> Q2,3时,才能选择工艺设备方案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