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创新海洋发展思维。全省上下要确定海洋国土意识、陆海统筹意识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意识,建立陆海统筹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统筹陆海经济布局,统筹陆海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统筹陆海开发强度和利用时序,统筹近海开发和远海空间拓展。二是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优化

1.落实陆海统筹发展理念。一是创新海洋发展思维。全省上下要确定海洋国土意识、陆海统筹意识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意识,建立陆海统筹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统筹陆海经济布局,统筹陆海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统筹陆海开发强度和利用时序,统筹近海开发和远海空间拓展。二是树立现代海洋发展理念。围绕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要求,从省级层面重提“海上苏东战略”,树立“依托海洋谋发展”的海洋战略意识,将沿海、沿江发展放置同样的战略高度,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经济理念,坚持发展海洋经济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并举理念,坚持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并举理念,坚持向海洋服务型发展转型理念,推动海上陆地与交通联动、产业联动、生态保护联动,打造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海洋载体建设。沿海三市要抢抓机遇,着力建设空间载体、产业载体、港口载体及项目载体等四个载体,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化水平,重点实施包括滩涂资源开发、港口群建设、海岛开发、滨海旅游城市建设、海洋资源深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等六大工程项目。二是优化港、产、城互动发展格局。出台省级层面的引导政策,推进海洋经济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推动陆域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海洋流动配置,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陆域经济的发展,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生态化,实现产城集群发展。本着以产兴城、产城互动、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园区建设和港城发展,尤其是新区建设结合起来,将产业园区建成港城的一个功能区,使之成为港城的一个亮点。同时结合主体功能区、工业园区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施港产城一体化规划建设,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沿海新城,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港口集中”,加快形成沿海港口集群、产业集群、城市集群。

3.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海洋产业集群、引导海洋服务业提质增效,紧紧围绕“L”型海洋经济带和“一带三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采取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引导适宜布局沿海的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壮大和培育海洋经济优势。二是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确立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制订江苏特色海洋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加强港口园区建设,合理布局临港产业,加大海洋渔业、临海重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盐土农业等海洋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力度。全力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现代海洋产业调整升级的战略方向,产业发展重点从资源开发转向海洋航运、海洋金融、海洋法律服务等高附加值的高端海洋服务业。

4.形成开放型港口经济体系。一是放大港口资源优势。围绕开发建设现代化综合大港的目标,加快推进政府主导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港口物流、科技创新、海洋对外开放和海洋开发投融资等平台的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临港工业及物流业发达、综合运输体系和港航设施完善、腹地经济广阔、产业发展配套、港口运行机制协调的现代港口经济体系。二是发挥交通网络对转移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沿海铁公水、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的优势,加快建设沿海大通道,发挥沿海高铁、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以及通榆河水道及各通港道路的综合效能,发挥淮河、灌河、通吕运河等在江海河联运中的作用,建设沿海产业带大运河生态带的连廊。发挥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盐城的广阔滩涂和湿地的资源优势和连云港的“东方桥头堡”和“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的战略优势,把这些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而辐射和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的大发展,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联动全省的局面。

5.建设海洋创新生态系统。一是形成“海洋+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运用现代技术开发海洋,引导海洋传统产业智能生产、绿色生产等新模式,提高海洋工业的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平衡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资源管理;以前沿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牵引,围绕海洋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使创新驱动成为海洋经济发展原动力,发挥南通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盐城、连云港两市“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步伐。二是打造海洋科研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涉海高校、研究机构人才的融合与合作,在河海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等高校开设海洋经济相关专业,设立国家级海洋经济重点实验室,培育海洋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海洋科技示范园区。提倡国家级科研院所落户沿海三市,同时需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对海洋经济运行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努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高地。

6.健全陆海统筹发展机制。一是打造“陆地”与“海洋”统筹发展机制。健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决策,督促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从省级层面要逐步放权放利,妥善处理省、市、县三级政府在滩涂围垦上的利益关系。二是分析研判海洋经济发展实力。由海洋渔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科研院所和智库等参与,开展江苏海洋资源丰度竞争力、海洋人力资源竞争力、海洋科技竞争力、海洋经济竞争力、海洋活动竞争力以及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分析研究,综合研判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三是实现陆域资本要素与海洋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合理配置。政府要适时引导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快设立沿海产业基金,组建沿海发展银行,多元化使用金融手段,特别是为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提供资金保障;深化海洋资源利用市场化改革,提高海洋资源配置效率

课题组组长:(www.xing528.com)

成长春,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课题组成员:

陶家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

王银银,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严翔,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