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分享

西方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分享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重点要讨论的是西方成功的乡村。英国的乡村在世界颇负盛名,那么它美在哪里呢?由于英国的乡村离城市的车行距离不远,出行交通完全不是大问题,因此许多中产阶级及上层人士居住在乡村、工作在城市。英国的乡村景观形态是由连续的丘陵、林带、麦田等地理和自然元素形成统一的画面。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乡村景观,这就是英国乡村所具有的自然风景园林的魅力。为了保护乡村风貌,英国政府规定了许多法律条文。

西方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分享

本节重点要讨论的是西方成功的乡村。彼得·梅尔笔下的普罗旺斯温暖而美丽,勤劳快乐的当地村民带领着游客品尝四季天然的食物,享受悠然自在的山居生活。浓郁的地域风情,趣意盎然的生活细节,处处体现出法国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类似还有玛琳娜·布雷西笔下的意大利托斯卡纳,艳丽而风情万种;詹姆斯·本特利描绘的英国乡村,更是被视作一个国度的灵魂。遍访这些田园圣地,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因此,我们只有了解它们成功的内在原因,才能有所借鉴和参考,并用于我们的乡村建设。英国的乡村在世界颇负盛名,那么它美在哪里呢?中国乡村存在的那些问题它又是如何解决和克服的呢?下面就这些问题一一详述。

一、人口构成

在西方国家,城市与乡村的边界如何界定?离城市中心多远才算乡村?相对于中国城市密集的人口、乡村星散的人口而言,西方国家的人口布局是差异性很大的。首先,其城市核心区多数是以行政、办公、商业会议为主要功能的,是政治、经济及文教的中心,居住者很少,居住类型多以公寓、酒店为主,适合短期旅居、出差的人士,并不适合长期定居的人居住使用。由于公共交通的便捷以及私家车的普及,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核心区的周边,即城市的近郊或远郊,大约离城市核心区周边50~100公里的环状区域范围之内。这个区域自然条件好,环境优美,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适合工作和生活相互兼顾。而我们一般而言的乡村,应该是离开城市核心区100公里以上的区域,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城市远郊与农田、牧场等相结合的区域。普通的乡村,居住者比较少,房子也比较少,但是会比较有历史感,大部分土地基本以农场或牧场为主。由于英国土地是私有制,土地和房屋共同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而且代代相传,因此不会轻易搬迁、买卖。由于英国的乡村离城市的车行距离不远,出行交通完全不是大问题,因此许多中产阶级及上层人士居住在乡村、工作在城市。

由于英国在历史上就非常重视乡村建设和发展,因此乡村成了距离城市很近、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区域,也是在各种西方文学作品中大力推崇的最理想的生活居所。自古以来,英国最富有的阶层,如皇室贵族就占据了一些风景美的乡村,建设古堡、庄园、农场、牧场、酒庄等,通过堆山挖河、建屋种树等手法来整治环境并修建英式自然风景园林,所以精英阶层及上流社会人士越来越往乡村汇聚。英国乡村的人口随着经济的稳定也越来越稳定,而且因为其大多数居住者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中高阶层人士,在政治、经济及教育层面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当然,生活在乡村的人也还有退休的老人或继承了乡村老房的人,他们热爱自己的家园,尽心尽力地装点打扮自己的乡村小屋,比如他们经常整理自己的花园、修剪植物、浇花种菜等,甚至粉刷老建筑的外墙及修补老建筑的防水等。总之,他们希望通过美化自己的乡村小屋来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情调,这就是许多居住在乡村的人的心理。当然,如果这一家人已经无法维护自己的乡村房子,生活在经济拮据的状态之下,真的决定要离开乡村,他们会选择转手卖掉房子(包括他们购买的房子和土地),把这个房子卖给更喜欢这里的人。因为这些乡村房子年久失修,功能陈旧,要改造好内部环境,需要花费大量的室内外装修成本。所以,接盘者多是喜爱乡村和经济实力雄厚的买家,把这个土地和房屋维护好基本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且,政府为了保护乡村历史风貌,也已从政策上规定每年要向房屋的居住者征收一定金额的乡村建设维护费用,甚至一些历史保护建筑要征收非常昂贵的维护费用,以此来保证乡村建筑风貌的稳定。

二、乡村景观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毫无疑问,英国乡村是全世界“最肥沃的田地、最美丽的园林”之一。

乡村与城市的不同主要在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景观形态。英国的乡村景观形态是由连续的丘陵、林带、麦田等地理自然元素形成统一的画面。在这统一的画面之中,尖顶的教堂、朴素的住房形成竖向上高低错落的天际线;田间砂石铺就的小路、整齐的麦垛与牧草堆,灌溉用的水渠与横架的石桥形成横向延展的平面空间场景;还有到处奔跑的羊群、牛群,甚至连路边现代化的割草机与灌溉架等形成了乡村这一大块画布上的一处处亮点。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乡村景观,这就是英国乡村所具有的自然风景园林的魅力。

由上述这些优美的乡村景观形态所产生出英国乡村景观的价值:乡村所独有的自然和历史带来文化方面的价值;由文化价值带来了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社会价值;由社会价值带来了经济价值,如吸引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它不仅为了人类的生活,也为野生动植物及养殖的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的场所,这是它的环境价值。

为了保护乡村风貌,英国政府规定了许多法律条文。特别是194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公园和享用乡村法》(NationalParksandAccesstotheCountrysideAct),把保护乡村历史和景观写入法律条文,并设立了国家公园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如下:指定国家公园;为国家公园的运营和维护提供设施保障;指定地方自然风景区;协助地方当局,为国家公园和自然风景区保护提供意见;保护乡村景观,维护国家公园和地方自然风景区的风貌和特色等。

三、生态环保

英国农业在可持续性和生态环保方面非常重视,例如他们严格控制使用农药化肥的比例,保障食品安全。他们对乡村农田大多采用休养生息的方式,肥沃的农田空置一段时间,既不耕种也不用来放牛羊,而是施肥养地,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种植。他们尊重动物,每个家禽家畜都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并保持清洁,能经常走动。一般规定的放养密度大约是一公顷约5~6只牛,一个30头牛的农场要配套10公顷的草场用来种草供给饲料,较少使用合成饲料。而在农业教育的层面上,农业学校会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如动物、植物、经济、政策、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涵盖。

英国乡村资源保护政策的演变,重点是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那段时期颁布了大量针对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政策,而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阶段。政府一方面继续对资源开发采取严格的限制和审核制度,另一方面也着手适度开发如河流、历史建筑等优秀风景资源的娱乐和休闲的功能。

在乡村,水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是英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如20世纪40年代政府颁布的《乡村供水和污水处理法》和《河流环境保护法》。1963年,政府正式设立了水资源管理局,并设立了供水和污水处理局,用以处理全国性的水资源供给和治理问题。当前,英国政府鼓励适度开发水资源中的娱乐和休闲功能,并大力维护公共场所的景观。(www.xing528.com)

关于英国林业资源保护的政策发展如下:1919年,英国政府颁布森林法案,这是英国最早关于林业资源的政策。然后,政府提出要增加森林面积,增加了允许以私人土地为载体的林业开发项目。这一法案的出台对于森林采伐的私有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英国政府鼓励适度开发森林资源中的娱乐和休闲功能,促进林业资源收益的提升。

关于雾霾治理的问题,英国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20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的乡村区域建设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可以说,英国乡村就是城市保护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天然屏障。

总之,英国人将乡村作为一种国家的形象典范代表,他们非常珍惜乡村的生态环境,大力保护乡村。对于乡村的环境保护,在英国乡村里居住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处理这类问题。这种大家自发的公众监督意识,是西方国家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之后不断提升的公民意识。对他们而言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家园,这是义务和责任。

四、基础设施

英国乡村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在某些方面的等级超过了城市,很先进,很务实,也很超前,政府很早就开始了乡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由于很多英国的乡村是风景旅游区及民宿聚集地,所以对其交通设施、供水、供电、供暖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还有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修缮等工作都需要政府部门来投入,这也是为什么对购买乡村历史保护建筑的居民要收取高额的维修费用的原因了。

下面以乡村道路为例来说明。英国乡村的道路很窄,大多数是双向各一条车道。但是,乡村车行道并没有一味地拓宽,他们保持狭窄的车行道宽度,有如下原因:第一是乡村车行道的周边土地大多已经成为私有土地,无法拓展车行道宽度;第二是保持乡村原有的尺度,小而紧凑,适宜人行,而不是那种很空旷的感觉;第三是来回各一条车道,而且乡村道路在拐弯时比较有危险性,通过缩小车道数量可以适当降低车速,不易产生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同时,我们经常在英国乡村看到,车行道为主路,两侧草坪中开出一条步行小径,宽度一般为60~100厘米,仅供一人简易行走。应该说,中国富裕的乡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可以很快地超越英国乡村,但是这个过程中应该学习的是英国乡村基础设施的文化性与历史性的延承以及对许多历史遗存的保留和精心维护。

英国乡村道路一般可以看到周边土地上的农场、牧场、庄园及酒庄等优美的风景,而道路周边的绿化配置也会忽隐忽现。植物时而舒展开,游人、车行者的视线可以穿透这些植物,看到远处的山坡、羊群、园林与牧场;时而封闭住,遮挡了游人的视野,而那封闭的树丛后面可能就是一个乡村的房子,住着一两户人家。乡村道路小,车辆比城市里的少,人行与车行分开,而且开车的人与步行的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比如说在十字交叉的小路上,开车的人看到行人要主动避让,地面写着“STOP”标志的时候拐弯的车一定要停下来让直行的车等。

五、价值观念

西方的家族组织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子女婚后便离开父母另立家庭。另外,双方在财务方面也是各自独立的,父母去世后的财产根据遗嘱处理,可以传给子女,也可以赠予别人。因此,西方的家庭要比中国的家庭松散得多,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而在核心家庭中,他们认为一个家庭的婚姻幸福,儿童教育成功、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和谐稳定是最重要的。而家庭稳定也成为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石。

那么,相比中国乡村打工者由于两地分居产生大量的家庭问题,英国乡村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呢?我认为,与中国乡村的家庭问题相同的是英国乡村的老龄化与空心化。但是与中国乡村的家庭问题不同的是英国乡村的核心人群“中年人”并没有离开,而是趋于稳定。英国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十八岁以后就独立了,他们需要城市提供的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社交活动,因此沉闷、安静、缺乏变化的乡村生活难以留住大部分的年轻人,他们基本都离开乡村去往城市,这与中国乡村发展现状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基本不需要两地分居,平时开车代步上班与回家,这样保证了夫妻和谐、家庭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乡村的一部分中年人老去或老年人死去,又会有新的中年人搬迁到乡村来开始生活,甚至是过去离开乡村的年轻人变成富有的中年人后又回归到乡村。在这样不断的变化之中,英国乡村的发展趋于稳定和平衡。

六、基层行政

英国的乡村集市是笔者作为一个旅居者真实所见的英国乡村基层行政的范例。基层行政既不可处处监管,市民处于高压控制之下;也不可什么都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如何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这才是考验管理者素质的关键点。我从英国的乡村集市看到了英国乡村的活力,乡村居民的辛勤劳作,以及管理者的开合有度。

英国的乡村集市是非常吸引人的活动。在每周的几个固定时间,许多个体经营者经过基层行政部门的许可,快速搭建展示的构筑物,向乡村的居民、来此旅游的游客等销售当地的蔬菜、花卉、水果美食、装饰品等各种有趣的土特产。每次乡村集市都规定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开始之前,就有许多集市的参与者(当地的村民)早早在周边停好车,搭建起展示间,精心摆放好商品。在结束前一两个小时内,经营者都会井井有条地开始收拾东西,整理卫生,带走几乎所有的垃圾,让整个区域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的干净整洁。乡村集市经常变换不同的主题,如以美食为主题的集市,卖新鲜的蔬菜、水果、酒、面包奶酪等特色食品。还有美食节目现场制作美食并录制成电视节目,甚至在现场展示鲜活的鸡、鸭、鹅、羊、猪、牛、马等家禽或家畜,小朋友特别喜欢喂小动物并和小动物拍照。还有一些以装饰品为主的集市,卖工艺品、银铜器物、特色的石头或石雕艺术品,甚至有多种现场彩绘活动等。而当重要的节假日来临的时候,乡村还会举办各种类型丰富的运动主题,如冬季溜冰及特色儿童活动器械,吸引儿童来玩,也会吸引大量的父母长辈陪伴参与,这样就形成了营销亮点以及口碑话题的传播。应该来说,英国的乡村集市布局统一整齐,井然有序,商品琳琅满目,很多是乡村原生态的食品、动植物产品及花卉,这在普通的城市超市及商场中是采购不到的。这也正是乡村集市的魅力所在,许多乡村居民或游客都非常喜欢到这样的环境中购物、交流,寻找独特的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