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员工应成为企业主人,争做积极向上的员工

员工应成为企业主人,争做积极向上的员工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验表明,企业员工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风貌,是否主动参与创立和发扬企业精神,首先取决于员工是否成为企业的主人。有的国家,如德国,十分重视工人在企业决策机构中的地位,实行董事会的职工代表制。监委会的职能是掌握政策,任命和罢免管理委员会成员,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瑞典、丹麦、挪威多采取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的方式。这是美国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最普通的形式。职工的参与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员工应成为企业主人,争做积极向上的员工

经验表明,企业员工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风貌,是否主动参与创立和发扬企业精神,首先取决于员工是否成为企业的主人。美国的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每个实验者几个伤脑筋的智力测验题以及一些枯燥乏味的校对工作,就在他们用心对付手头的这两项工作时,室内突然响起刺耳的录音带声音和其他噪音。参加实验的一半人掌有控制噪音的电钮,其余的一半人则没有这种电钮。实验的结果是那些掌有电钮的人解决的难题比没有电钮的人多5倍,校对错误也只是后者的1/4。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竟没有一个人按过电钮。这表明,只要人们感到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有可能去按动电钮时,工作效率就会极大提高。这个实验证明主人翁意识可以驱使人们去获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员工一旦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主体,就会自觉地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思想行为的规范,企业的目标就不再是强加在员工身上的外在的约束和限制,而变为员工发自内心的执着追求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力量。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寻求优势》和《赢得优势》两书作者之一的托马斯·彼得斯指出,企业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的核心不在于某种方式或技术上的问题,它们的实质是员工的热情与自豪感,它的关键因素是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义务感,没有这些作为基础的观念,其他一切观念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工人参与是增加工人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方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公司董事会或监委会的职工代表制。有的国家,如德国,十分重视工人在企业决策机构中的地位,实行董事会的职工代表制。参加董事会的职工代表人数不等,少者一人,多则占董事会人数的1/3。工人董事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同董事会的其他董事的权利和义务相同。而监委会中职工代表所占比例更大,监委会由劳资双方代表按人数对等的原则组成。通常资方代表担任主席,表决对等时,主席享有决定性一票。监委会的职能是掌握政策,任命和罢免管理委员会成员,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瑞典、丹麦、挪威多采取职工代表参加董事会的方式。瑞典和丹麦根据法律规定在职工人数从25名到200名的合股公司中,职工有权选举两名工人董事。在挪威,工人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1/3。(2)工厂委员会。这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形式。从组织结构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形式是由工厂行政代表和工人代表以对等人数组成,另一种形式是由工厂全体职工选出的职工代表所组成。工厂委员会是咨询性机构。德国、奥地利的法令规定,凡雇用5人以上的工厂都必须建立工厂委员会。(3)集体谈判。过去集体谈判的内容只限于工资和劳动条件问题,现在谈判范围扩大到如人事变动、公司投资等有关企业重要决策。这是美国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最普通的形式。(4)工人自治小组或小集体活动。这是车间一级班组工人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一种形式。凡小组的成员,人人都参与小组的管理工作,决定完成生产任务的方式方法,并且从事技术改革和质量改进等工作。日本工人参与管理主要采取集体谈判和小集体活动的方式。日本企业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为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渠道。当然,西方国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但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社会主义国家为职工成为企业主人、参与企业决策管理提供了广阔天地。我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本质要求。广大职工参与管理企业不仅仅是职工作为企业主人翁权力的实现,又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列宁曾经指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2]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能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仅仅理解为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个权利,就没有工作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等等。”[3]

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职工的参与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树立参与观念

参与观念是职工主体意识的核心。树立参与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参与观念有利于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职工自觉的行动;有利于发挥企业职工的想像力、创造力,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企业所制定的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使这些规章制度转化为企业职工自觉的行为。美国企业界有一位传奇般的女强人,她在退休后不甘寂寞,创办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创业之初只有9名雇员,因为经营有方,20年后,公司拥有雇员5000多名,并有20万名推销员在美国各地为她的公司推销产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这就是大器晚成的女企业家玛丽·凯。她在谈到企业成功的经验时告诫人们,要想得到部下全力支持,就必须让他们参与,而且越快越好,因为人们总是会支持自己帮助建立起来的东西。

职工参与观念的培育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职工参与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使职工能够真正参与的机制和制度。我国在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明文规定:“国营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1984年10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规定:“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绝不容许有任何忽视和削弱。”

2.树立社会责任观念(www.xing528.com)

企业是以自己的产品和劳务服务于社会的,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双重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意义是,能够使企业职工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避免将企业经济效益放在社会效益之上,甚至为追求金钱而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能够使企业职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能够使企业职工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负责精神,自觉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世界各国优秀企业总是把社会效益置于企业经济效益之上。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规定企业经理人员首要的职责是“努力为社会生活的改善、提高以及世界文化之进步作出贡献”。美国IBM公司认为自己的产品并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却公然声称其服务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的根本宗旨就是尽善尽美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传统文化将投资赚钱作为公司唯一的中心目标,而现在的福特汽车公司又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他们认为,一个企业如果真正能把为顾客服务作为中心目标,那么利润也会源源而来。我国鞍山钢铁公司将“不钻国家空子,不占用户便宜,不向市场转嫁负担,宁肯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也要履行国家钢铁合同”作为公司的基本原则。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早在1982年就确定了售后服务的“五包”原则,即包质量不合格的损失,包品种淘汰的损失,包运输中损耗的损失,包药品超过有效期的损失,包降价的损失。这“五包”原则开创了我国企业优质服务的先河。

3.树立敬业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要教育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摈弃“打工”思想,理解“职业成就人生,贡献诠释价值”的道理,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工作是人的天职”([美]罗宾斯:《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敬业是职业精神的最佳表现,“没有真正的敬业精神,就不会将眼前的普通工作与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就不会有对工作的敬畏态度,当然就不会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产生”。学好专业,做好职业,成就事业,赢得幸福,这是多数人信守的人生逻辑。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员工的职业精神是短板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关注员工职业人生的教育引导,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使命与责任、职业技能、职业标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纪律、职业习惯、职业形象等,将人生的价值展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4.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置身于群体环境之中,人与人之间结成相互作用的特定关系。集体主义观念首先来自员工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持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职工,才能热爱自己所属的群体,对群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自觉地协调自己的个人坐标与集体大目标的关系。集体主义观念还来自员工对所属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的态度。它表现为对群体成员的信任、宽容、热忱和诚挚的基本态度,表现为互相协作、默契配合的自觉意向,表现为创造团结、融洽氛围的强烈愿望。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参与观念反映的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态度,社会责任观念表明企业职工对国家和社会的态度,敬业精神体现着企业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集体主义精神体现的是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态度。员工主体意识是一个完整体系,它为研究企业行为及其动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