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难题的成因分析

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难题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方利益分配和资产分割问题是目前校企合作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一个关键问题。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问题,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能力和水平远不能满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技术开发和咨询能力的欠缺已然成为制约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要瓶颈之一。

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难题的成因分析

1.政府导向性政策不完善

一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欠缺。造成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鼓励政策的缺失。虽然近年来政府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但是这些政策性文件在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也缺乏操作性,尤其缺乏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职业教育法》第37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10条、第16条和第21条分别对企业接纳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以及承担职业教育经费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没有对企业可获得的相应经济激励(如税收减免、政府奖励)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学校以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校企双方追求的目标不尽一致,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缺乏平衡各方利益的有效机制。要想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必须出台系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的鼓励政策,尤其要给予企业足够的经济鼓励政策。

二是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的政策不明晰。目前,学校与行业、企业大多只能建立较浅层次的合作,只要涉及产权和经济问题便无章可循,合作很难深入。双方利益分配和资产分割问题是目前校企合作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一个关键问题。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为解决当前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的产权和经济问题提供了方向和可能,但还不够明晰,也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政策。

三是高技能人才的招聘与待遇政策不完善。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问题,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能力和水平远不能满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需要。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地方人才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职院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往往是留不住、招不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问题单靠学校本身无法解决,更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办学投入,制定力度大、优惠多的人才支持政策,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www.xing528.com)

2.师资队伍技术开发和咨询的能力不高

大多地方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总量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双双不足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企业技术一线难题,学校与企业无法建立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合作关系。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办学经费不足、高职称高技能教师补充困难等因素,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尚未能达到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高职教育对教师的“三能”要求,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咨询。教师队伍技术开发和咨询能力的欠缺已然成为制约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要瓶颈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