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建设:专业化与组织化的方向优化

制度建设:专业化与组织化的方向优化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推动农民的合作化和组织化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会自发产生组织和合作的要求,政府应该尊重农民的自我创造能力,推动农村社会的组织创新。另外,企业家是农村生产要素和新的组合的承担者,也是一种效率提高的创新组织形式。政府应该在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支持企业家的出现,使企业家的创业成本降低,从而推动地区的资源组合和利用。

制度建设:专业化与组织化的方向优化

(一)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农业基础设施是为农业和农村提供基础性服务、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基本物质条件。根据其服务性质大概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流通性基础设施等3种类型,表现在农村生产和生活迫切需要的农用土地、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金融教育、卫生、养老、信息等服务设施,以及农村交通农产品销售服务和生产资料购买等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品和准公共品范畴,很多是农村和农民需要但无法自我积累解决的,具有广泛的外部效益。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将基础设施视为经济发展中的“先行资本”[71],他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可为社会带来“社会获利能力”提高的效果。因此,基础设施投资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农民教育和培训

这方面内容后面章节会有详细论述。

(三)推动农民的合作化和组织化

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会自发产生组织和合作的要求,政府应该尊重农民的自我创造能力,推动农村社会的组织创新。

另外,企业家是农村生产要素和新的组合的承担者,也是一种效率提高的创新组织形式。政府应该在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支持企业家的出现,使企业家的创业成本降低,从而推动地区的资源组合和利用。

(四)农民是理性的“经济人

要使农民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尊重农民的市场“经济人”理性,在成本-价格体系上建立比较优势,推动农民的替代决策,将农业生产纳入现代生产轨道

【注释】

[1]E.科恩:《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曾满超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2页。

[2]E.科恩:《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曾满超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109页。

[3]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231页。

[4]孙志军:《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7~71页。

[5]约翰·奈特,李实:《中国居民教育水平的决定因素》,摘自赵人伟等主编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在这里,把农业生产之外的活动通称“非农活动”。

[7]孙志军:《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77页。

[8]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载《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9]李小云,等:《2009中国农村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10]资料摘编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5》。

[11]资料摘编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

[12]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计算。

[13]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计算。

[14]殷晓清:《农民的职业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15]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资料计算。

[16]李小云,等:《2009中国农村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17]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资料计算。

[18]刘易斯:《二元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19]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20]殷晓清:《农民的职业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21]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资料计算。

[22]殷晓清:《农民的职业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23]李小云,等:《2009中国农村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24]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33页。

[25]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26]资料摘编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4》。

[27]资料摘编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5》。

[28]1公顷=10 000平方米

[29]速水佑次郎,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

[30]据联合国FAO数据库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资料计算。

[31]速水佑次郎,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www.xing528.com)

[32]速水佑次郎,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页。

[3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6页。

[34]杜鹰,白南生,等:《走出乡村:中国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Rozzele, Scott, J.Edward Talor: 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in Chin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Vol 89,No.2.

[36]费孝通:《苏南农村社队工业问题》,摘自《小城镇 大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37]温铁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4页。

[38]彭玉生:《中国农村农业和非农业增长与区域差距》,载《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6期。

[39]费孝通:《江村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0]Alan de Brauw,黄季焜,等:《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演变》,摘自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4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stats.gov.cn/was40/。

[42]《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stats.gov.cn/was40/。

[43]殷晓清:《农民的职业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44]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页。

[4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3页。

[46]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4页。

[47]叶贞琴:《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乡村振兴》,http: //www.moa.gov.cn/zwllm/zcfg/xgjd/201711/t20171106_5861002.htm,2017-11-06/2018-07-01。

[48]http: //www.xinhuanet.com/2017-09/04/c-129695890.htm, 2017-09-04.2019-04-03。

[49]http: //www.moa.gov.cn/ztzl/sewgh/fzbg/201112/t20111207_2424850.htm,2011-12-07/2012-03-11。

[50]太田原高昭:《日本农协的组织、技及其营运》,摘自焦必方,《日本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1]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52]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53]杨继瑞,杨明洪:《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5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11页。

[55]孙学敏:《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变》,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页。

[56]孙学敏:《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变》,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162页。

[57]孔祥智,等:《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30页。

[58]http: //paper.ce.cn/jjrb/html/2017-02/07/content_324626.htm, 2018-05-24。

[59]夏英,等:《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培育与规范发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60页。

[60]http: //paper.ce.cn/jjrb/html/2017-02/07/content_324626.htm, 2018-05-24。

[61]蔡昉:《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经济学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春季卷。

[62]王德文,吴要武,蔡昉:《迁移、失业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载《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1期。

[63]Huang, Ping, Frank.N.Pieke: China Migration Country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Mig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poor Policy Choices in Asia, Dhaka, June, 2003, 22-24.

[6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2011-10-12/2012-03-12,http://www.chinapop.gov.cn/rdzt/zgldrkfzbb/mtjj/201110/t20111012_375778.html.

[65]http: //www.ce.cn/macro/more/201201/18/t20120118_23009703.shtml,2012- 01-18/2012-03-12。

[66]http: //www.chyxx.com/industry/201801/607086.html, 2018-05-25。

[67]本小节资料均来自《2011中国流动人口报告》《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2016年农民工监测报告》。

[68]《2017年农民工监测报告》,http: //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 1596389.html,20180428/20180601。

[69]樊晓燕:《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破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6页。

[70]孙书光:《重读〈改造传统农业〉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载《农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71]朱金鹤:《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与效率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