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重点要点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重点要点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我国经济贸易步入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重要阶段。应进一步实施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尤其是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分散中国顺差的国别来源。

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重点要点

“登顶之路,殊为不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今后,我们要以培育新优势为重点,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互利共赢为宗旨,加快调整进出口战略,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新时期,我国经济贸易步入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重要阶段。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发展的重点是:

1.提高出口商品质量

在贸易发展中,既要注重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质量、效益、内涵、集约型增长模式,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通过质的提高促进规模的扩张,使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与推进贸易强国进程有机统一。由追求传统数量、速度、粗放、外生的发展方式向数量与质量并举、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并重,速度适宜与效益提升并存的集约、内生型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改变以前外贸出口“增量不增利”“产品输出、利益输出”的不利局面,合理反映我国出口商品的环保成本、劳动成本和资源成本,增强产品的出口议价和定价能力,使出口的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面向出口的产业方面,要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绿色、低碳方向转变,切实提高出口产业竞争力。外贸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先导,而国内产业竞争力又是外贸竞争力的支撑。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并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产品的出口,努力抢占国际分工和发展产业的制高点。对于传统轻工、纺织服装机电等产业,应从低增加值环节向高增加值环节升级,即从专注于制造加工向品牌、营销、研发等领域拓展和延伸。

3.提高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在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分工中,逐步改变被动“价格追随者”地位,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促进中国逐步成为具有高度议价能力的贸易强国。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向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转变,全面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www.xing528.com)

4.优化贸易主体结构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方面,通过放松管理、加强促进、服务、便利化与保障工作,以更大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有潜力、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展国际投资与跨国并购,实现国内加工制造优势与国外市场网络、品牌与技术优势的完美结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有利于民营进出口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与活力的体制机制,促进民营进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转变生产与经营方式、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5.优化市场结构

巩固美欧日重点市场。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发达国家重点市场,重点提升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经贸大国关系,为我国拓展新的出口空间争取时间。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应进一步实施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尤其是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分散中国顺差的国别来源。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应根据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重点开拓金砖国家市场、钻石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6.优化贸易方式

大力促进对国内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贡献较大的一般贸易发展,提升一般贸易地位。提升加工贸易。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即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提升加工本地增值、本地配套、主体本地化的比重。发展其他贸易方式。适应世界经济和分工模式日趋复杂、科技资讯活跃的新形势,不断创新贸易方式,扩大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