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输项目影响后评价:重点环境影响和数据可比性

运输项目影响后评价:重点环境影响和数据可比性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评价时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二)运输项目的影响后评价运输项目影响后评价是指分析运输项目对其周围地区的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以及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应将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后评价内容的重点。环境影响后评价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有关部门的环保规定进行。

运输项目影响后评价:重点环境影响和数据可比性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技术经济后评价(技术后评价、财务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影响后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等。

(一)运输项目的技术经济后评价

投资决策前的技术经济评估阶段所做出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社会影响分析等的结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和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的预测和计算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在进步,市场条件、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竞争对手都在变化。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有必要对原先所作的技术选择、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的结论重新进行审视。

1.项目技术后评价

技术水平后评价主要是对工艺技术流程、技术装备选择的可靠性、适用性、配套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的再分析。在决策阶段认为可行的工艺技术流程和技术装备,在使用中有可能与预想的结果有差别,许多不足之处逐渐暴露出来,在评价中就需要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在以后的设计或设备更新中选用更好、更适用、更经济的设备,或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发挥设备的潜在效益。

工艺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检验工艺的可靠性;②检验工艺流程是否合理;③检验工艺对产品的质量的保证程度;④检验工序对原材料的适应性。

2.项目财务后评价

项目的财务后评价与前评估中的财务分析在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都要进行项目的盈利性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平衡分析。但在评价中采用数据不能简单地使用实际数,应将实际数中包含的物价指数扣除,并使之与前评估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时点和计算效益的范围上都可比。在盈利性分析中要通过全投资和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计算全投资税前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自有资金税后内部收益率等指标,通过编制损益表,计算资金利润率、资金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以反映项目和投资者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分析主要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准备率等指标,反映项目的清偿能力。

应当注意项目后评价与可行性研究评价的区别:

(1)评价的目的。可行性研究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重点是分析项目本身的条件,对项目未来的长远效益、作用和影响只能根据预测进行分析。后评价则侧重于项目的实施效果、影响和持续性,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宏观决策方面的得失。

(2)数据和参数。可行性研究评价采用的数据和参数是在项目建设前预测或颁布的,而后评价则是采用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在后评价时所颁布的参数,即用实际数据来验证可行性研究评价时的预测数据。

(3)对比。后评价所得实际结果与可行性研究评价所确定的项目的目的和预测的结果进行对照。后评价时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在价格上可采用国家颁布的物价上涨指数逐年核算或按国家的不变价格计算。投资成本和收入均应折算为基准年的值,见表10-6。

10-6 运输项目效益评价指标对比表

978-7-111-45112-9-Chapter10-7.jpg

3.项目经济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中的国民经济评价也和可行性研究中评价一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直接的和间接的费用和效益,用投入品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率、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来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后评价的基本报表是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内容主要是通过编制全投资和国内投资经济效益和费用流量表、外汇流量表、国内资源流量表等计算国民经济盈利性指标——全投资和国内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成本、经济节汇成本等指标。此外还应分析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在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收益公平分配的影响(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影响),对提高当地人口就业的影响和对推动本地区、本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等。经济评价结果同样要与前评估指标对比。

(二)运输项目的影响后评价

运输项目影响后评价是指分析运输项目对其周围地区的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以及自然环境所产生的作用。项目的影响评价应从国家宏观上重点分析项目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评价。应将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后评价内容的重点。

1.经济影响评价

项目后评价中的经济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和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省和国家等外部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经济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国内资源成本分析、公平分配、扶贫、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1)对国内资源的成本分析。国内资源的成本分析是对运输项目建设和生产所用的国内资源价值的测算,用以对比项目的产品(服务)成本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别,以便从宏观上判断项目所用(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在测算中,中间投入品应按国际市场价格计算,要素投入应按机会成本计算

(2)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项目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是指项目对不同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即项目对公平分配和扶贫政策的影响。项目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用以下两个参数来表达:

1)贫困地区收益分配系数(Di

Di=(G/Gim (10-1)

式中 Di——地区(省级)收益分配系数;

G——项目后评价时全国的人均国民收入

Gi——特定项目所在省份在项目后评价时的人均国民收入;

m——国家规定的贫困省份的收入分配系数。

2)贫困地区收入分配效益

978-7-111-45112-9-Chapter10-8.jpg

式中 IDR——重新计算的经济净现值,即贫困地区取得的净现值。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判别贫困地区应享受的国家的优惠政策。

2.环境影响评价(www.xing528.com)

运输项目后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项目建设前期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投产后的环境影响实际结果、环境管理决策措施、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效果。环境影响后评价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有关部门的环保规定进行。在审核已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评价现状环境影响的同时,还要对未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对有可能产生突发事故的项目,要作环境影响的风险分析。如果项目会产生对人类和生态危害极大的剧毒物品,或项目位于环境高敏感的地区,或项目已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时,则需要单独编制一份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下述五个部分:①对项目的污染控制;②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③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④对区域生态平衡的影响;⑤环境管理能力。

目前,国家环境保护局、交通运输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对项目影响评价的上述内容、方法和程序都有具体规定。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除应遵照上述规定外,还要侧重分析随着项目的进程和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化。由于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背景差异很大,工程废弃物各不相同,因此,评价人员要分析特定项目的不同点,找出影响因素中的污染因子,选择合适的权重系数,全面地进行综合,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3.社会影响评价

运输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指对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从社会的发展观点来看,社会影响评价是分析项目对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包括项目本身及其对周围地区社会的影响,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现状以及项目的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已单独进行,这里的社会影响评价的重点是项目对项目所在地区和周围地区的影响评价,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

(1)对区域(地方)经济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对区域经济结构、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影响,对交通运输项目相关产业或部门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国民收入和财政的影响等。

(2)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分为项目直接产生的就业和间接产生的就业。直接就业为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的新增就业人数;间接就业是与项目相关的或直接为项目建设和营运服务的就业人数。在项目后评价中,应对实际发生的就业人数与预测的就业人数进行比较。

(3)对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社区居民收入、人口流动情况、居住条件、服务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活习惯、娱乐、生活质量等的变化和影响。

(4)利益主体范围及其变化。利益主体是指项目的受益者和受损者(集团、群体、个人)。对项目进行社会影响评价时要分析项目实施前和实施、营运后的利益主体范围及其变化情况,即分析谁是真正的受益者和受损者(分布和人数),受益和受损的程度,受损者是否得到补偿,并与实施前估计的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变化的原因。

(5)对地方和社区发展的影响。对项目进行社会影响评价时要分析项目对当地城镇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对社区的社会稳定、福利设施、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的影响等。

(6)参与和支持。参与和支持包括相关部门、当地政府和居民对项目计划、建设和营运的参与、支持程度和态度以及参与的机制是否建立起来等。

(7)对妇女、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这里包括对妇女的社会地位、民族团结、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等。

4.技术影响评价

运输项目的技术影响评价,是指对项目采用的技术给本行业、本地区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其评价应参照国家制定的衡量技术进步的制度和测算方法以及部门的技术经济政策来进行,以评价其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合理、适用;其对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的技术进步有多大的推动作用,新技术的扩散、扩散速度及扩散的效果等。

(三)运输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

运输项目可持续性评价是在项目建成投入营运之后,对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地营运,能否继续维持项目的既定目标,业主是否愿意并依靠自己的能力继续实现既定目标以及项目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做出分析。

1.项目可持续性涉及的问题

项目可持续性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项目今后效益的可持续性。项目今后效益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性的核心。国家和省市一级的行政干预主要是为保障决策者和受益者的利益。

(2)投资者为获得持久的利益,会对项目进行特别干预,继续支持项目的营运活动和维持其管理机制。

(3)为了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根据投资和营运成本及机构的能力,确定合理的收益水平和营运期。

(4)若主要的外部投资和技术支持一旦中断,就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提供财务、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以维持项目的继续营运。

2.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项目可持续性分析时,应进一步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常,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政府政策因素中主要有:参与项目的各个政府部门(如计划、财政部门等)及各部门的目的和作用;各部门对项目目标的理解和表述;各部门根据各自目的所提出的条件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符合实际则需做出的修改及原因;政策变化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等。

(2)管理、组织和参与因素的影响。后评价要从项目各个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效率来分析可持续性的条件,如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和组织形式的作用;人员培训;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参与和作用等。其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最为重要,因为没有好的管理者,再好的管理体制也难以奏效。

(3)财务因素的影响。对项目财务持续能力的分析,要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评估报告的各项财务报表进行。对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都要找出其原因。在财务持续性分析中,有两个重点:一是要通过项目的资产负债表和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来分析项目的资金结构和投资偿还能力;二是要通过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分析来确定项目可持续性的条件和要求。

(4)技术因素的影响。技术因素影响分析,首先是对照投资前期的评估来确定要分析的关键技术内容和条件,其次是从技术培训和当地的维修条件来分析所选的技术装备是否满足项目的需要,并分析技术选择及其运行费用,包括汇率、新产品和技术的潜力及可推广性以及引进技术和新开发技术成果对财务和管理持续性的影响等。

(5)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项目可持续性的影响。

(6)环境和生态圈的影响。要分析环境和生态圈对可持续性的影响。

可持续性分析中应重点注意环境和生态圈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项目可持续性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并应借鉴其他项目的经验教训,防止导致项目的终止。

(7)外部因素的影响。项目外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因素有时影响和决定着项目的可持续性。如果能预测这些外部因素,就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在项目计划和设计方面保持一定的弹性,有备无患。但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预先难以测定和评估,因此在可持续性分析时,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出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