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贸易开放度研究述评

贸易开放度研究述评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绝大部分的政策和制度的开放性难以量化,而且对于相关政策、制度的选择也很难具有客观性,这导致基于规则的贸易开放度测度所得到的结果可信度不高,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的价值不大。所以,单独使用关税税率作为贸易开放度测度指标需要非常慎重。贸易依存度之所以成为贸易开放度最为常用的代理变量,主要原因在于其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利用此方法测度的各国贸易开放度的可比性。贸易依存度不仅受到

贸易开放度研究述评

贸易开放度一般是指一国对于本国货物进出口放开限制的程度[1],它主要体现在一国对外贸易活动所涉及的贸易政策、贸易体制、汇率政策等方面。所以,一个直接的度量贸易开放度的方法就是对一国对外贸易相关的政策、制度的开放程度进行评价,也即基于规则的贸易开放度测度。但是,由于绝大部分的政策和制度的开放性难以量化,而且对于相关政策、制度的选择也很难具有客观性,这导致基于规则的贸易开放度测度所得到的结果可信度不高,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的价值不大。因此,更多的学者提出了基于结果的贸易开放度测度方法。该方法认为,贸易政策和制度的开放性会反映到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上。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其对外贸易额相对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另一方面,根据“一价定理”,贸易额的扩大会导致各贸易方之间商品和要素价格的趋同。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基于贸易流量的贸易依存度方法和基于价格扭曲程度的Dollars法。还有一些学者根据经济均衡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回归模型法、要素禀赋模型法和引力模型法。

1.基于规则的贸易开放度测度

关税税率是贸易开放度测度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关税税率是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对外贸易调节手段,另一方面是因为关税税率数据的可得性。但是,关税税率的复杂性依然使这种测度方法具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学者提出了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加权平均关税税率、税收总额/贸易总额和有效关税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ERP)等指标。尽管使用关税税率作为贸易开放度代理变量具有直接性和数据可得性的优点,但这也只是相对的。首先,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不是每年公布其加权税率,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不能每年公布其简单税率。其次,非市场行为,如走私等可能会使关税税率数据出现大的偏差,有效性降低。最后,随着GATT/WTO的推动,关税税率在一国对外贸易调控中的重要性不断降低。所以,单独使用关税税率作为贸易开放度测度指标需要非常慎重。

随着各国关税水平在GATT/WTO各轮多边贸易谈判中的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NTBs)在各国国际贸易壁垒中的相对重要性越来越高(Bhagwati,1988;Edwards,1992)。但非关税壁垒更加难以测度。首先,非关税壁垒定义为关税壁垒以外的所有其他贸易壁垒,其范围难以清楚地界定(Deardorff & Stern,1997)。其次,众多不同种类的非关税壁垒性质各不相同,很难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此,学者们提出了非关税壁垒覆盖率指标,即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商品种类占所有贸易商品种类的比重或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不过,因为非关税壁垒覆盖率只能说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多少,并不能说明贸易受影响的程度,所以这个指标成为贸易开放度测度中最差的指标之一(Edwards,1992)。

在利用单一指标测度贸易开放度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贸易政策和制度的开放特征,一些学者建立了贸易开放综合指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Sachs和Warner(1995)建立的Sachs-Warner(SW)综合指标体系。SW综合指标体系包括5个指标:(1)平均关税税率高于40%(Average Tariff Rate,TAR);(2)非关税壁垒平均覆盖40%的进口额(Nontariff Barriers,NTB);(3)具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SOC);(4)对主要出口进行国家垄断(State Monopoly,MON);(5)在20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黑市溢价超过20%(Black Market Premium,BMP)。SW指标体系中5个指标全部为0—1哑变量(dummy variable),只要一国经济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指标,则该指标取值为零,进而整个指标体系,也即贸易开放度取值为零;反之,如果5个指标都不符合,也即5个指标全部取值为1,则意味着该国经济为开放经济。虽然SW指标体系影响很大,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一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所测度的贸易开放度只有开放和封闭两个极端,这和现实不符。其次,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数值限制,如平均关税率高于40%,带有很强的主观任意性,缺乏理论基础。而且,Harrison和Hanson(1999)、Rodriguez和Rodrik(2001)通过对5个指标分开进行检验得出其中的贸易政策变量(TAR和NTB)效果很小而且并不显著的结论,相反,这个综合指标的效果主要来源于BMP指标。

最为广泛引用的贸易开放度指标是世界银行(1987)公布的世界银行外向指数。世界银行外向指数基于使用直接的进口限制措施,如数量限制、出口刺激的持续性、汇率高估和有效保护率几个对外贸易政策的强度将不同的国家从完全外向到完全内向划分为4个层次。世界银行外向指数相比Sachs-Warner指数的0—1哑变量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四个层次的划分依然是基于很强的主观判断(Dowrick,1994;Edwards,1992)。(www.xing528.com)

Edwards(1998)则认为各种贸易开放度测度方法各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片面性,所以将9种贸易开放度测度方法综合成一个新的指标。这9种方法分别为Sachs-Warner法、世界银行外向指数、Leamer(1988)开放度指标、BMP、工业制成品平均关税水平、NTBs、Heritage Foundation贸易开放度[2]、贸易关税占总贸易比重、Wolf(1993)的进口扭曲指标。这个新指标没有什么理论意义,但是由于该方法所得出的结果的准确性比其他方法都有显著的提高,因此也成了最为重要的贸易开放度测度方法之一。

2.基于结果的贸易开放度测度

贸易依存度是贸易开放度最为常用的代理变量,一般计算公式为(出口总额+进口总额)/GDP。贸易依存度之所以成为贸易开放度最为常用的代理变量,主要原因在于其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利用此方法测度的各国贸易开放度的可比性。但是,学者们很快发现贸易依存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的开放性。贸易依存度不仅受到贸易政策和制度的影响,而且受到一国国内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一个最为显著的反论就是Kuznet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小国比大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更大”。Edwards(1998)也指出,一个国家即使贸易扭曲严重,也仍然可能有很高的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不能真实地反映贸易政策。近年来,一些学者如Dollars和Kraay(2002)、Alcala和Ciccone(2004)提出在理论上要优于名义贸易依存度的“真实经济开放度”,将该指标定义为以美元为单位计算的进出口总额除以用购买力平价转化过的以美元为单位计算的GDP。然而,尽管“真实经济开放度”的确优于名义贸易依存度,它并没有对贸易依存度存在的问题做实质性的改进。Jay Squalli和Kenneth Wilson(2011)对贸易依存度指标做了改进,提出了综合贸易强度(Composite Trade Intensity,CTI)指标,认为贸易开放度应当包括贸易强度(Trade Intensity,TI)和相对世界贸易强度(Relative World Trade Intensity,RWTI)两个维度,公式为:CTIi=(1+Dr)TIi。其中,是所有国家RWTI比率的平均值。贸易强度一般也称为贸易依存度,在这里下标i表示第i个国家,X表示出口额,M表示进口额。

考虑到贸易依存度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使用贸易额回归方程残差法,即利用贸易依存度对一国的经济结构变量,如人口总量、国土面积、人均GDP和运输成本等贸易政策以外的影响贸易额的变量进行回归,则方程的残差即表示排除其他影响因素之后,贸易政策和制度对贸易依存度的影响(Syrquin & Chenery,1989;Wolf,1993;Pritchett,1996;Harrison,1996)。与这种方法相似但理论性更强的两种方法分别是要素禀赋模型法和引力模型法,它们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国际贸易理论和模型,计算一国在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预测的均衡贸易流量,则实际流量与预测均衡流量之间的偏差就反映了一国贸易开放的程度。Leamer(1988)使用Heckscher-Ohlin-Vanek要素禀赋模型对53个国家和地区在3位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上183种商品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贸易强度测算,然后利用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的平均值作为贸易开放度的测度值。Stewart(1999)则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来计算预测均衡贸易流量,并以贸易流量实际值与预测均衡值之差作为贸易开放度测度值。这两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它们与经验数据的拟合效果也比较好。这两种方法也有一些差别:要素禀赋模型注重于双边贸易流量,而引力模型则更加注重于贸易净流量。相对而言,引力模型更能反映贸易政策的变化,而且它还具有一个优点,即为在实证研究中解决贸易内生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3]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贸易开放将导致贸易流量的增加,进而推动各国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趋同。基于此理论,Dollars(1992)建立了反映贸易开放度的Dollars指标,主要是汇率扭曲指数(Index of Real Exchange-Rate Distortion)指标。Dollars认为汇率扭曲指数可以反映一国因贸易政策的原因而偏离自由贸易的程度,一国如果持续多年维持相对较高的商品价格,就肯定存在较高程度的贸易保护。Dollars指标是被广泛引用的指标之一,而且它看起来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也存在着重要的缺陷。Rodriguez和Rodrik(2001)指出,汇率扭曲指数要在理论上可行需要满足3个前提条件:(1)一国没有使用出口税或者补贴;(2)一价定律成立;(3)运输成本和地理条件不导致各国之间价格的系统性偏差。很显然,上述这些条件都是难以满足的,而且在实证检验中,汇率扭曲指数指标也并不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