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节市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及奖励制度

毕节市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及奖励制度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步建立起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瞭望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及会议系统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基本形成。2014年,毕节市建立了森林火灾有奖举报制度,由市财政划拨5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森林火情举报人,规定在第一时间向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或消防中心报送森林火情信息的干部和群众,经查实给予每次500元的奖励。

毕节市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及奖励制度

试验区成立初期,全区森林覆盖率不到15%,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落后的耕作习惯导致野外烧荒、焚烧山林等违规用火现象频繁,加之森林防火机制体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年均发生森林火灾200起以上,火灾受害率连续在3‰以上。试验区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把森林防火列入生态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创新机制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治火,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森林防火工作形势明显好转。初步建立起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瞭望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及会议系统等,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基本形成。2018年,全市仅发生森林火灾10起,过火面积92.49公顷,受害森林面积9.53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为 0.0095‰,远远低于贵州省规定 0.8‰的控制指标。2011年至 2018年,毕节市森林防火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目标考核排名靠前。

(一)责任体系

毕节市除坚持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外,还出台了《森林防火层级管理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按照“以县(区)为主体、以乡(镇)为基础、以村(组)为根本、以农户为关键”的工作机制,逐级落实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林的包保责任制,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不断完善和创新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制度,促进了森林防火责任的全面落实。

各县区在严格执行层级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织金县规定一次性森林过火面积50亩以上的免林业站长、村干部职务;100亩以上的免乡镇分管领导职务;200亩以上的免乡镇长职务;300亩以上免乡镇党委书记职务,若县内发生重大森林火灾;500亩以上且造成人员伤亡的免县林业局分管领导职务;1000亩以上且造成人员伤亡的免林业局局长职务。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实行网格化管理,从责任片区、人员管理、火源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以网格化方式落实到位。

(二)宣教体系

印发宣传资料,提高群众知晓率。据统计,仅2013年,全市共印制《森林防火宣传册》5万余册、《贵州省森林防火条例》10万余份、单页日历20余万张、宣传挂历2万余本、宣传纸杯10万余个,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知晓率。

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进学校,在学校开展上好一堂主题课、办好一期黑板报、写好一篇作文、向一户农户宣传、开展一次兴趣活动、开好一次主题家长会等“六个一”森林防火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森林防火知识,并带动家长提高森林防火意识。

鲜花换纸钱,实行人性化宣传。在春节、清明等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各级森林防火部门在重点地段设置关卡,采取以鲜花换取群众香蜡纸烛的方式,在讲清道理,没收管控易燃物品的同时,向群众赠送鲜花,用来取代祭祀用品,倡导文明祭祀活动,得到群众的赞同和支持。

宣传面不留盲区死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张贴标语、举办专栏、发送手机短信、出动宣传车、电视滚动播放防火相关法规和知识等形式,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市上下真正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www.xing528.com)

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提高群众举报火情的积极性。2014年,毕节市建立了森林火灾有奖举报制度,由市财政划拨5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森林火情举报人,规定在第一时间向市、县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或消防中心报送森林火情信息的干部和群众,经查实给予每次500元的奖励。

(三)防范体系

采取林业、气象联合预测方式,林业局将气象预报与森林资源分布、林相特征、以往火情特点等因素相结合,通过市、县区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森林火险警示短信,各级政府适时发布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以及戒严令、禁令,切实提高防范意识。在野外火源管控上,实行重点地段、重点时段防控,严格执行生产生活用火审批制度,加大对城镇周边、坟山墓地、景区景点、重点工程建设区等地段的巡查力度。在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的天气和春节、元宵、清明等特殊时段派专人对林区入口严防死守,严禁将火种带入林区。认真落实护林巡山制度,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积极消除火灾隐患。

(四)科防体系

通过实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初步建立了毕节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预警监测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新型科技防火系统,同时在火情瞭望监测、林火扑救、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2016年,毕节市编报的东部、西部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项目建成后,试验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五)应急体系

通过组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以及部门应急分队等形式,提高全市森林火灾应急扑救能力。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成立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10个共196人,共有专项编制的森林防火办公室10个共34人。各县区、乡镇建立专业化、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400余支共1.2万多人,各地还结合实际建立了民兵应急分队、护林联防队等防火队伍。2015年,毕节市建立了“森林火灾救援动员网络体系”,以村为单位,按照10人左右为一个小组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组成先行扑救组、引路勘察组、疏散群众组、后勤服务组、善后处理组等,明确各级负责人和小组工作职责。形成层层负责、包保到人的救援动员网络体系,实现快速联动反应,确保扑救森林火灾指挥有方、协调有序、作战有力、减少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