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省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山西省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山西省要以大型煤炭产业基地为重点,整合产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机电、建材、纺织和食品为主导,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有序、分类、稳步地实现非煤炭产业在山西省工业比重的逐步上升。

山西省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1.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形成特色工业园区

根据山西省的比较优势、现有基础、市场潜力等条件,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着力打造山西省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和洪洞精细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等的工业园区,力求形成若干个关联效应大、产业前景好、竞争优势强的产业基地作为山西省工业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把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把生产基地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各项扶持政策,在政策、资金、土地上对工业园区予以支持,以便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产业基地。同时,要创新工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工业园区绩效考核指标和体系,促进工业园区企业化管理。

2.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非煤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中小煤炭企业,着力打造神华等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大力把输煤转变为输电。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进煤化工、煤层气和伴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煤炭产业的深加工和纵向拓展。按照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山西省要以大型煤炭产业基地为重点,整合产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机电建材纺织和食品为主导,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有序、分类、稳步地实现非煤炭产业在山西省工业比重的逐步上升。山西焦煤集团、同煤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五家集团要以新型煤化工为方向,由原煤输出向就地转化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转变;由输煤向输电转变;由煤炭一业独大向发展非煤产业转变,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协调发展。

3.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谋划一批千亿产业集群(www.xing528.com)

根据中央要求,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山西省优化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是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参考。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城市区位特点、总体实力和经济地理联系,以交通干线为轴带,壮大一批经济紧密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经济板块。特别地,在重点开发区域内,大力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扩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质量,优化区域布局,逐步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考虑借鉴江西省的经验,研究制定《山西省产业集群远景发展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开发产品线,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格局,大力打造一批百亿企业集团、千亿产业集群。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突出财税和金融服务工业发展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仍是山西省经济发展不快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有序推进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资源高效配置,释放要素积极活力,解放更多生产力,以改革红利助推新型工业化,实现山西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是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强化财税和金融服务工业发展的作用。工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财税政策至关重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重大攻关技术突破。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促进更多更好的技术成果转化。根据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对符合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的,给予税收上的减免激励;对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按阶段进行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对涉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部件和技术,给予一次性补助。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级制度。建立银企合作,研究提高优势产业的授信额度,对省级重大技术和重点产业项目,要积极给予信贷资金支持。要加快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山西重点企业、特色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分散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