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托起绚丽的彩虹:一段志愿者服务经历

托起绚丽的彩虹:一段志愿者服务经历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生产的第一支彩色显像管的商标是“彩虹”,企业的名称是“彩虹集团公司”,它的前期叫陕西彩色显像总厂。我的一生大部分和彩虹息息相关。2001年至2005年7月我担任彩虹的总经理,并组建了团结、拼搏、向上的领导班子,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团结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创建了彩虹新的辉煌。但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家对项目的重视、全国人民要尽快看上彩电的热切期望等,极大地激发了彩虹人的热情。

托起绚丽的彩虹:一段志愿者服务经历

马金泉[1]

两年前我见到杨向杰先生,他谈起要出一本中国彩管发展史,我很支持他这一公益事业,他现在执意要我写一篇有关彩管的文章,但我退休多年,手中少有资料,多次推辞,还是拗不过他,只好勉为其难了。

我国生产的第一支彩色显像管(简称“彩管”)的商标是“彩虹”,企业的名称是“彩虹集团公司”(简称“彩虹”),它的前期叫陕西彩色显像总厂。我的一生大部分和彩虹息息相关。我参与了最初的创建,和各位同人共同担当了其蓬勃的发展,其间,1984年攻克框架黑化工艺难关,解决了日方专家没解决的问题(获省电子厅二等奖),1985年参与组织实施了增加18英寸彩管的生产线改造,增加了急需品种,增加了效益,集体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因参与14英寸生产线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产能、效益,集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是受奖人员之一,并获证书、证章。自1992年起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别津贴。2001年至2005年7月我担任彩虹的总经理,并组建了团结、拼搏、向上的领导班子,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团结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创建了彩虹新的辉煌。2003年获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是1978年9月被调到彩虹(陕西省咸阳市)参加引进彩管生产线建设的。彩管是彩色电视机的最关键最核心部分,它几乎占电视机全部成本的三分之二,从技术含量看它占的比重更大。我国本来也在自主研发彩管,但在一些国家已成熟、大批量生产彩管时,我国还处在实验室阶段。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军事民生的需求,1977年国务院批准,决定由国家投资,全套引进彩管生产的设备和技术。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套引进的第一个项目,国家非常重视,成立了由第四机械工业部、陕西省及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四机部副部长王宗金担任现场指挥组的组长,在现场直接组织指挥。该厂虽然归属四机部管理,但工厂的党、政主要领导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任命,处处都表现了国家对项目的高度重视!建设开始从四机部等有关行业的一百多个企业抽调大批优秀科技、管理人员到咸阳参加这次大会战,我幸运地成为一分子。

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这里充分体现,项目需要的人员、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向咸阳,一时间咸阳的马路边、广场上到处摆满了等待安装的生产设备。咸阳的大部分旅店、招待所,甚至澡堂、破旧的窑洞都住满了彩虹人,我那时35岁,还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了,大家都为光荣的使命努力学习全新的技术和日语,因为技术和设备绝大部分来自日本。天蒙蒙亮的清晨、落日晚霞映照的学校操场、市郊绿草如茵的田埂上到处都见到这些青、壮年彩虹人吟诵日语的身影,咸阳市上空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世界上的彩管厂大都只有总装生产线,我国当时的工业技术还达不到为其配套的能力,因而全套引进了所有零部件的生产线(玻壳、荧光粉、网版、偏转线圈、金属零件、电子枪、支架玻杆及低熔点玻璃粉等等),甚至基建用的很多建材(如关键厂房墙面、地面、房顶用的材料)都是同时进口的,名副其实的全套引进!现在看来如果不是全套引进,可能很难成功。彩管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品,它集多学科、多行业的尖端技术于一身,它的结构非常复杂、十分精密,从材料投入到出产品,要经过几百道工序,因此对工厂的整体管理水平、工艺水平、技术系统管理水平、工人的技能及素质、设备的安全及可靠运行等,要求都十分严格。之前曾有罗马尼亚、芬兰从日本引进彩管技术失败的先例。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工艺技术水平、工厂管理水平、工人的素质等很多方面都不适应。但是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家对项目的重视、全国人民要尽快看上彩电的热切期望等,极大地激发了彩虹人的热情。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初我负责网版组件加工组装的行政、技术主管,仅这部分就从日本的七家公司引进近20台(套)设备,其中有热处理、压力加工、表面处理、焊接等四大类工艺技术,我们不分昼夜、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全部用在工作上,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技术,时常24小时不离开岗位,克服了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1981年10月生产出合格的彩管,比计划提前三个月,于1982年6月完成中日合同验收,很多指标大幅度超过了合同的标准。

对于这样的胜利,上级部门等纷纷发来贺电,各级领导频频来视察(各个时期来过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就达16位)。在一片赞扬中也有异样声音,很多日方专家认为他们离开后,生产会难以为继,甚至步罗马尼亚等失败的后尘,国内外不看好的议论此起彼伏。实践证明他们都错了,1983年我们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创优(国家金龙奖)、当年出口”的目标,获得社会的赞扬越来越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对彩电的需求日益增加。当时我国外汇奇缺,不可能进口很多彩管、彩电满足市场需求,彩虹牌彩管的国产成功恰逢其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彩电产业的发展,一个个用彩虹牌彩管组装彩电的工厂如灿烂山花开遍祖国大地,极大地促进了彩电产业的发展!大浪淘沙荡涤出的国产名牌海信、康佳、长虹、TCL、创维等无不和彩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满足了国内需求的同时,并共同开辟国际市场,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彩电出口国。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市场对彩电的巨大需求呈井喷,彩虹人面对党和国家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面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需求,面对百姓的急切盼望,激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彩虹人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甘现状、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永不停步地向着一个比一个更高的目标冲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79年彩虹一期工程破土动工。4月29日,打桩机的轰鸣划破了寂静的长空,嗵——嗵——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里把玻璃池炉的第一根钢桩打入到深深的基石上,轰轰烈烈的举世闻名的咸阳彩管工程开始了!

1982年5月、6月分别完成了14英寸、22英寸生产线的考核试车。45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提前3个月完成中日合同验收。配套的玻壳、荧光粉、网版等也频传捷报。12月2日,由国家计委、经贸委、电子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劳动人事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中技公司、机械工业部、陕西省及咸阳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4个单位,共计24位各单位领导组成的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经委副主任彭敏;副主任委员:电子部部长张挺、陕西副省长刘庚、财政部副部长迟海滨)对彩管工程进行了全面验收,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速度、质量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花这么多笔墨写验收,是让大家回顾当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共和国长子大型国有企业受到的“宠爱”以及国家对第一个彩管项目是何等的重视!)

1983年9月彩虹成功研制了高聚焦的14英寸彩管,11月两个品种都获得“1983年优秀新品金龙奖”,并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创优、当年出口”。

1984年获得国家“优秀产品金质奖”。

1985年原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增加了18英寸彩管品种,并扩大产能到130万支(原设计年产能96万支)。彩虹人自建厂初就严格三废处理,这年彩虹被命名为电子部“清洁工厂”,1989年被授予“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1996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同年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授予“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1986年因生产线改造成功,产能、效益大幅提高,获得198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年还获得电子部“电子工业质量管理奖”。(www.xing528.com)

1990年二期建设工程通过对外合同验收,彩虹人遵照电子部的指示,坚持了生产设备与外方合作制造,共一万多台(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48.8%,节约了大量外汇,特别是提高了我国制造彩管设备的能力,为以后我国彩管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获得机电部电子工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一等奖。

1991年彩虹二期通过国家验收,彩虹年产能达到290万支,增加18英寸和21英寸平面直角两个品种,产值由5亿元增加到18亿元。国家验收委员会的评价是:“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省、效益高”。国务院命名彩虹为国家一级企业。

1992年,80年代末几个中外合资的彩管企业相继投产,他们虽然起步晚,但他们有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彩虹的产品质量相形见绌,为此彩虹开展了“全员推进质量活动”,领导分工由我负责。我们由厂领导带队,兵分几路走访用户,极其认真、虚心听取用户各级领导和一线工人的意见,在彩虹内部发动全体职工查问题,找短板,献计策,综合内、外部查出的问题,逐项制定对策,并严格督查落实!彩虹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受到用户普遍好评,同时大大降低了质量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彩虹每年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都名列前茅,1992年居第二名。

1993年,彩虹进入全国26家特大型企业。彩虹不但经营业绩突出,管理创新也积极进取,这年开始实行岗位技能工资。

1994年,彩虹获得全国企业管理奖项“金马奖”,国家经贸委确定百家大型国有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彩虹是成员之一。荣获全国电子系统1994年度出口业绩一等奖。

1995年5月,彩虹一期工程再次进行扩产改造,产能达到年产160万支。这年彩虹原总工程师吴祖垲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授予“特别国际公认奖”,表彰他在黑白显像管和各种彩色显示电子束管的研发和大量生产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他是获此奖的第一位中国人。这年吴老总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吴老总荣获中国工程院科技奖,该奖项是与中科院设计的奖项并列的国家科技奖,他是电子部和陕西省获此奖的第一人。吴老总是彩虹的第一任总工程师,他为彩虹最初的技术及设备的引进方案、工程建设方案、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方面起了奠基性的作用,他十分较真的科学工作态度、极其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对彩虹广大干部产生的良好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彩虹因吴老总的奉献更灿烂!吴老总的形象因彩虹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更加光芒四射!他对中国彩管事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如果上级领导更多地采纳他的意见,中国彩管事业也许发展得更好些!

1996年5月20日,“彩虹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年6月彩管二厂在充分消化、吸收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利用半月时间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成功地将年产能由240万提高到300万。

1998年,彩虹被评为1986年度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并被颁发了奖牌、奖状。1999年,彩虹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0年1月,彩虹划归中央企业工委管理。7月6日,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赵杰兵到彩虹宣布:马金泉同志主持彩虹总厂的全面工作,并兼管集团在陕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陶魁同志主持总厂党委工作。9月18日新改造成功的25英寸纯平彩管生产线顺利投产。这年彩虹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

2001年3月26日,中央企业工委组织部长江岩到彩虹宣布了彩虹集团公司新的领导班子:马金泉为总经理,陶魁、武英忠、邢道钦、郭盟权、张少文为副总经理,同时宣布集团不设董事会,总厂由集团管理。58岁的我开始主持集团的全面工作,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复杂,行业竞争的压力非常大!彩管行业的国际大跨国公司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合资或独资公司,如日本的松下日立索尼韩国三星、LG,荷兰的飞利浦,法国的汤姆逊等,我们的产品20%~30%出口海外,我们无论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对手都是这些大的跨国公司,一个地处我国大西北的纯国企,在体制、机制、观念、信息化管理以及社会负担等方面是有先天不足的,而且这些外企在税收等方面还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不管困难再大,我们只有迎战!彩虹人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无坚不摧!在总厂四届四次职代会上,我代表领导班子宣誓:我们绝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对我们的重托和信任,为了彩虹的事业,我们一定倾尽全力,努力学习,自强、自新,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活力,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及时铲除我们的各种缺点和错误,团结全体员工,努力拼搏,共渡难关,再创彩虹的辉煌!

同时明确了我们的两个职责:一是对国家负责,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对全体员工负责,让彩虹人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全体班子成员以诚信、勤勉和睿智,践行了我们的誓言,给国家、员工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到我2005年7月退休时,彩管年产量由800多万支增加到1400多万支,在整个彩管行业中,彩虹的竞争优势取得了显著进步,彩管产量我们稳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五位,其中零部件的产销量也极大发展,低玻粉世界第一、荧光粉世界第三、偏转线圈世界第五,职工发展到2.5万人。销售收入由52亿元增加到68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据有关统计,彩虹建成投产25周年时,实现利税102亿元,其中我们这四年占35%以上),国家的权益由25亿元增加到42亿元,和上述国际大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彩管盈利能力相比彩虹跃居第二位,经营业绩创全国电子行业优秀水平;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6000多元增加到36000多元,并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受到广大职工欢迎,彩虹成了咸阳人乃至陕西人争先进入的企业。

2004年,彩虹电子股份在香港成功上市,为彩虹的发展募集资金近八亿港币

四年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国务院国资委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也得益于彩虹的全体员工和各级干部对我们班子的信任、支持,并和我们一起付出了艰毅的努力和辛劳!为了创建辉煌彩虹,在广泛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并坚定地实施了四大战略:质量第一,成本领先,人才制胜,文化卓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